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牟平上庄族谱序言翻译

25
回复
348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9 15: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氏族谱序
/ A. _* a7 d9 O: k7 J. _3 ~1 j于姓来自邘国、晋国、应国、韩国,为周武王之子的后代。其后人以国为姓,去邑(右耳)旁写作于字,在很多地方繁衍生息,逐渐增多。2 h0 H, q$ C. i3 \9 l( k. c( O
东海斥山于姓也是其后代子孙,在此地生活大约有几百年了。
! o8 M* u" n. ]' Y6 R& B. _宋金年间,于姓开始由斥山迁至乳山乡(隶属今海阳)。即是于广公,传至第八代至于信公,于信公迁至今天《宁海志》记载所说的牟平郡,接下来是于金公、于显深公、于从公、于受公。: ~; k5 _# p/ j" _/ l+ L
由于历经战乱,世系谱牒都丢失了,配偶也不知姓氏了。, Q9 Y/ e- m$ c, u, h
直到今天,我们后代经过墓地考察残碑,也只有于受公几个字还隐约可以分辨,其他就不清楚了。就这样空缺着吧,我们后代不敢擅自附会揣测,随便乱说。
: f' {- Y" ]* X& o* {' ?直到明朝弘治戊申年(1488年),我于得名公出生,开始居住于现在上庄村,去世后葬于村后新的墓地。此为我上庄于氏一族四大支的共同祖先。
  W& [- g* r9 @( p& Q. D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尊重祖先才能尊敬祖宗,尊敬祖宗才能团结族人)宗族人心日益涣散,却没有纲常准则来约束,无论是否本族人都成了陌生人。
1 L0 X9 }# g) ?3 t  a9 J/ W这之前,乾隆己卯(1759)年,于得名公的第八世孙于谧公感慨我们家族已经很久没有编纂家谱了。于是,他详细采访凡是我们一族的,包括远走他乡的人名、配偶姓氏以及子孙姓名。常常靠邮寄才能得到资料。准备编纂家谱来颁给各位族人。居住比较远的,不容易分到的都可以得到。! d: c. `7 R# o6 N2 ^- H  G9 K. q
真是用心良苦啊,无奈事情进展不顺利,于谧公在闯关东时却突然去世了。唉,于谧公的事业没有完成,他死不瞑目啊!
$ \! L4 ?6 F$ X( ?2 |' U这之后六十年过去了,十世孙于勷翻阅其遗稿,怦然心动,内心说,我要接其旧稿来继续编纂完成族谱,这不是我的责任是谁的责任。
7 {; A& A$ T$ o2 I% s) {" f1 O: r自此他开始倡议。一时间,兄弟侄子辈们都鼓励支持他。也可见我们孝悌的本性是不约而同,古今没有过啊!
; u, y. g! \/ x, r) l+ P5 F9 a( ^所以特意在家谱即将完成之前写上这段短短的序言,以纪念这家谱的来缘。
( K  I* O8 C' N. ]后人在浏览家谱时,看到这篇序言的时候也一定会有所感想的。- k! y7 F! [. v" I: n* c4 x1 _
道光六年(1826)
5 w/ f" ?9 Z0 c" \9 k十世孙于毂谨序6 D% M9 z) c5 c6 q' o
十世孙于括敬书* B0 H' Y0 j# W8 C8 T2 N

9 g/ Q7 j( W5 X/ ~( {' Y5 A- V$ i族谱又序
% I, R% t+ u  f' W于氏族谱修纂成编至今已百余年了。高祖于谧公发起,六十年后,族祖于勷公接其编纂,于毂公作序。那时对于各宗派分支真是用尽心血,仔细划分。对于世系的考证往往靠邮寄得到,最终编纂完成。
% {' m; _& {& r" P# n! d经过五十年,族伯于元翼、于元可重修族谱,于元羽重新作了序。总之,对于不知道的仍然空缺着,后人怎敢多说呢?
! {! s( t* i& }- n3 T; ^' ^又经过五十年,世事变迁,家族变大,人丁兴旺。1917年又到了修谱的年份。长支于立瀛是于得名公的十四世孙,他热心于本族事务,赴东北考察,在安东县北东洋河于由之家存有谱书,记载着于广公为始祖,这是之前大家都知道且认同的。其子孙后代为于江公、于进公、于福公、于受公。而以于金公、于显深公、于从公为旁支,这是以前我们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谱书最后为于得名公。那谱书记载的正支名某氏某,只有第五世不详,旁支名某氏某皆有可考。抄回给族人看,准备重新作序。族人却认为这不正确,他们保存谱书的族人把谱书视为日月般神圣,族人都深信不疑。* J( ?2 o% E2 k7 {: K8 R6 U
因为前人作的序太久了,我们确实也不敢盲目相信现在的而否定以前的。既然难以判定,就暂时保留这些说法,等后人再去考证吧。
) |+ n  O0 V- C& J3 I于得名公以前的不好判定,得名公的后人迁徙到异地的也难以都知道。那些闯关东的后代,一点音信也没有的,不知有多少呢。0 V  D/ M4 k& e0 e! ]+ e
比如于得名公的曾孙于士杰公因婚姻被收容迁徙到本村西南乡刑家村,相距百余里,距今百余年了,族谱是空缺的。如果不是于怀玺公、于增祥公在光绪元年(1875年)携带孩子归乡奉谱拜宗,我们又怎能知道呢?
) J" B. c! c4 E. |于得名公九世孙于中昌,自西向东居住文登高家台村,已有四代了,繁衍好多家庭。重修族谱时,虽细心考察却擦肩而过。幸亏其后代不期而遇,详细陈述其家族来源,我们才知道他们迁徙的地方也是我们家族的枝蔓扩展的。, y" G, B- w- S% m. W' {% a
王者作传以五百年为期,家谱的修纂以五十年为期,看看以前就知道将来。如果不到修谱的年份而擅自写上名字,就是故意违反祖宗的明训了,并且容易扰乱辈分次序。后来的孝子们都要小心,不要违犯这条族规。这也是全族人所共同希望的。! I8 n4 `: F! D, z5 e
十二世孙于容之谨序   十四世孙于立伀敬书    民国丁巳年(1917年)
发表于 2008-1-19 15: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0 14: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庄于氏,始祖于广公。
! K; W' j4 L& K+ k: D9 k; u" E. T二世 于江' [1 e' ]" t, J
三世 于进 于昌  于和 于全! _  T& L6 }+ h+ ?3 M
四世 进子:于福 于奉义  昌子:于仲 于敬祖  和子:于青甫 于文青  全子:于三公 于大春
' m1 f4 n4 f* L6 W6 Y7 |6 R刚刚看到在我记录的一点世系里面有信公的名字。6 ?$ v0 X2 y; W5 [
于广公六世孙于仲保官拜兵部司马,于仲保生三子:亨 恭 聪3 C  G4 j! E% A, y- f2 N
亨生四子 玘 信 俊 瑁
9 e9 m' U/ F$ b% ?, d信一子 朝
, d2 }% V- V7 u; }, w/ w
* h5 l& e# [9 v这里的信公 也是于广八世孙,很有可能就是牟平上庄于氏始祖于信公。
发表于 2008-1-20 14: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谱序后半段说第五世不详,我去司马庄当地了解情况的时候,第五世也是不详,仲保公为广公六世孙,其父为谁不明,仲保公后代分布情况也不详。。。。。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22: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楼 的帖子

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根据你所提供的情况,和我们族谱序言记载的,我综合一下,我们的祖先很有可能是这样:于广、江、进、福、不详、仲保、亨、信、朝、金、显深、从、受、得名共14世。我们现在是以于得名公为一世。" `2 q8 B! p* p% w( O, c
于得名公是1488年(明戊申),一般情况20年左右能传一代,前推14代就是250年左右,是12**年,就是宋金年间。而一般认为于广公就是宋金年间从斥山迁出的。
  K) ^- w; A* i! [如果以广公为一世,照上面的计算我应该为29世孙。. f% A* G" B, c0 b3 h/ l1 J
以上拙见,请指正。
发表于 2008-1-20 22: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东,你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吧,我们两个讨论一下,QQ号也可以。电话也可以。# `3 L5 }3 H( ?' g5 g4 w
8 `6 E6 {: F( V% p$ m
司马庄族谱始修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十三世于贡甫等人发起,1488年属弘治年间,于得名略早于贡甫等人半个世纪出生,如果说于得名为十四世的话,从辈分关系上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2 Y* I- B/ W$ _, M
. d; ?$ B" B' }! |
司马庄后人当中,外出而未采用统族字辈的有你们这一支,还有文登一支(吉林于涛为此支),再有的就是较早迁到辽宁复县的一部分人。
3 f( ?+ C  U# H9 }) `
$ p+ X9 Y/ y( j# e! ~# i全国各地采用 天年开复性 一套字辈的人,字辈使用范围为 心字到之字,也就是第22世到第29世。看来你们当地支系繁衍较快。
发表于 2008-1-20 23: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于道勇1 于 2008-1-20 10:41 PM 发表 * v7 M4 ]5 S0 l: Q2 p2 @1 V- Q2 h
仲保公是有功名之人,其父辈失讳情理不通,会不会有其他途径能查出其名讳。

9 h: q8 q$ g3 P' d; L7 W2 U! O& y
7 E( G! V! @" }; S. F! }) `于仲保是司马庄于氏在古代做的最大的官儿,不过,司马庄老谱,几大箱子都在文革中烧了,,,,,没办法的事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2: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楼 的帖子

我的QQ448219611.不过我白天一般都不在.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9: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楼 的帖子

民国版<牟平县志>上说牟平于姓为大姓,其最著者为上庄.: L# w2 O% g5 u: F/ p. l/ y
复林:上庄现在是牟平最大村.最高峰时有3500人左右。现在有2500人左右。台湾也有不少我们一族的。现在的家谱就是旅居台湾的族人出资重修的。
发表于 2008-1-21 20: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管怎么说,咱俩碰上面了,我也算是又找到了一支广公的后人,日后谁有能力 八修司马庄于氏宗谱的时候,我也好帮忙联络人了,到现在为止,明朝时候迁往牟平和文登大水泊的支系找到了,清朝以后零散的迁出去到东北的支系我也找到了七八支了,。。。
+ C5 W/ |+ l3 W8 j8 V- d1 T( y& _# e! H$ s+ b
你的QQ我加了,晚上我一般都在。。。
发表于 2008-5-7 11: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仲保公之孙于信公就是牟平上庄始祖的话,那我们按照年代来推断一下,上庄于司马庄的辈分关系。# N. C) w4 K! P
仲保公是元朝至正年间官拜兵部司马,至正年间为公元1341-1370年,这时候仲保公很可能已经是四十岁以后的中年人了,其孙于信,差不多也应该在至正年间或者稍微晚一点的时间出生。于得名公出生于1488年,与信公相差百年左右,按照辈分推断,得名公应该是于信公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孙。。。2 l- O5 c) Q& O# l
即便是仲保公在官拜司马之时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 少东所推测的广公到得名公的世系好像也还是有点多了。。应该减去两代比较合适。。。。
发表于 2008-9-22 1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看了一下,司马庄的村名是在1457年由于仲保的孙子八世于玘更改而成的。
! g# u* ^2 p' l这样算下来,于仲保元朝至正二年拜官,至正二年为1342年,到1457年共历115年,于玘的父亲于亨为长子,于玘为长孙,所以此时于玘也应该是个耄耋老者了。于信为于亨次子,这时的于信公也应该年过古稀。信公之子朝公也应该年过中年。  y, p% T+ c; s4 a5 C9 z0 x( M
于得名公出生于1488年,距1457年有31年了,此时朝公应该是一位老人了,由此推算,如果早婚早育的话,得名公可能是朝公的曾孙,即广公12世,如果晚婚晚育的话,得名公可能为朝公的孙子,即广公11世。
8 ~3 ?. v$ b. D4 `9 C1 L6 W
  _' E* U5 T: X+ P# Q不过就是感觉从1342年到1457年,时间跨度有点太大了。
发表于 2008-9-22 12: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信公迁到了牟平,从信公到得名公之间几代人,上庄一世祖为得名公,那得名公的叔伯兄弟都哪儿去了啊??
发表于 2008-12-26 14: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跪求上庄于氏家谱
发表于 2009-1-4 19: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东你好,能把你们那里的于氏 凡 字全报上来吗,另外那位宗亲知道大水泊的凡字呀,都报一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