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于振华

著名于姓企业家专贴

38
回复
1146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6: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氏父子的决策之争

1223604846.jpg

左一为于泽攸,又一为于自强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快速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决策层由父子共同担纲的企业为数众多。这样的企业组织形态,在确保企业决策机制畅通,把握市场商业机会,企业快速成长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本期起,《新财经》推出《商界父子兵》栏目,将报道视角深入到商界父子这个独特的人群,通过系列专访,将民营企业“商界父子兵”们还不为人知的商业智慧、决策故事和发展谋略等展现给读者。我们期望,在将他们宝贵的智慧财富奉现给读者朋友的同时,也把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这些独特而具传奇色彩的商业形态记录下来,弘扬光大,留存于史。

  文/本刊记者  师毅

  烟台宝源是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父亲于泽攸,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儿子于自强,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让老于想不到的是,儿子小于自担任公司总经理以来,与自己在企业重大投资决策上屡屡发生分歧和争吵,有时甚至是言辞激烈,情绪对抗。令人不解的是,于氏的父子之争,不但对企业发展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使企业驶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就是这对父子,让烟台宝源在一个不起眼的空气过滤器小行业里做出了大文章。

  深圳建厂,租地不买地

  2003年初,“非典”肆虐广东。就在那“说典色变”的时刻,老于却决定南下深圳进行投资考察。不是老于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他凭着多年的商业经验和敏锐直觉,感觉到那里也许出现了自己企业发展的难得机会。“非典”疫情还未结束,老于就完成了对深圳的细致考察回到公司。他决定在深圳买地建厂,开设分公司。

  董事会上,老于说出了自己要在深圳买地建厂的想法。他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却是自己的儿子。老于在企业行使了二十二年的拍板权,突然遭到儿子挑战,这让老于很吃惊,也让绝大多数股东感到吃惊。小于对老于的决策,提出了激烈的反对意见。

  股东们看到父子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一个个悄然退席,各忙各的去了,董事会不欢而散。但父子俩的争执,并未因董事会的散场停下来,还升了级。从开始时你一言我一语,到老于拍案而起;从起初的音调平和,到言辞火暴,谁也不让谁。最后,父子俩不欢而散,各自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争吵发生之后,父子俩几天谁也不理谁,但却在私下各自行动起来。

  老于找到各位股东,向他们详细说明了南下的考察情况——深圳是电子、半导体、医药、房地产等行业的聚集区,拥有大量公司产品的潜在客户。深圳人的消费观念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高于内地城市,民用市场也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更重要的一点是,突发的“非典”疫情使深圳地价一再走低。此时,在深圳买地建厂,当是最佳时机。

  那几天,小于不声不响,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写出了自己的投资方案。董事会再次召开,小于一上来就先发制人,把准备好的资料、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发到每位股东手中。方案细致、严谨、可行性强,得到了在座股东的一致认同。老于据理力争,无奈大势已去。

  就这样,老于谋划好的在深圳“买地建厂”,变成了儿子坚持的“租地建厂”。

  事过多年,老于对那次争执依然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遭遇部下的反对,反对者还是自己的儿子。为此,我难受了有一年时间。后来看到租地建厂确实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情绪才舒展开来。”

  “他的那次决策,以小成本、小风险的租地投入,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流动资金。后来,这1500万资金全部用在了研发创新和生产销售上,宝源产品很快就站稳了深圳市场,同时还规避了添置不动产可能引发的企业现金流风险。”

  事实证明,老于的放弃和小于的坚持,是绝对正确的。虽然他们错过了以1500万元低价购买深圳土地的时机,可这1500万换来的,是企业每年几千万元的销售额。目前,深圳宝源的业绩仍在快速递增,而租房付出的代价,每年却只有几十万元。

  海外投资,买房不租房

  宝源生产的空气过滤器,销售具有外向性。企业生产规模做大后,就会考虑进入国际市场。到美国去买房建厂,成为小于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的优先考虑。因为那里的市场更广阔、更成熟,也更遵守商业游戏规则。

  当小于向老于提出宝源国际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设想时,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可当他把海外投资的第一目标锁定在美国时,老于却带头提出了反对意见,并得到了很多股东的支持。对老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美国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资本主义国家,当他们在作投资选择时,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再说,把厂子建到美国,远隔万里重洋,看不见摸不着。老于觉得很虚幻,心里感到不踏实。

  小于看出了老于的心思,这次他没有和父亲发生正面冲突,而是私下找到父亲,讲了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他向父亲提供了详尽的投资资料,还把自己对美国市场的了解情况向父亲做了详细的介绍。

  小于理解父亲的顾虑,他对父亲说:“其实,您的想法和一些美国人是一样的,他们也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放心。还有,就是美国的厂房租金要比国内贵得多,如果是租的话,宝源每年要支付一笔不小的开支。反过来,如果咱们在美国购买厂房,就会给美国的合作伙伴、经销商和客户充足的信心,他们就会诚心、踏实地和我们合作。在美国投资买厂房,对宝源打开美国市场,在美国站住脚,为以后再渗透到其他海外市场会大有帮助。”

  小于的这番话,无疑打动了老于的心。听了儿子的介绍,老于先是沉默,之后,提出要去美国进行实地市场考察。在小于的陪同下,父子俩到美国费城和洛杉矶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市场调研。美国之行,打消了老于心中的顾虑。

  这一次,老于心情舒畅地在公司文件上签了字:投资80万美元,在美国开设分公司。

  于氏的父子之争,演变为公司的又一次正确决策。

  让父亲欣慰的是,宝源在美国开设的分公司不但很快在美国站住了脚,还在投资当年,就实现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盈利。

  于泽攸简历

  1980年创建烟台市净化设备厂(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前身)。

  经过二十六年发展,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注册资金2000万元,占地7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500万元,年销售额1亿元的烟台市重点民营企业。在深圳、西安和北美设有分公司,成为国际、国内领先的空气过滤器专业制造商。

  于泽攸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终身待遇)。1995年公司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出任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自强简历

  于泽攸之子。1993~1997年,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热能工程系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7~2000年,就职于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0~2002年,赴英国利兹城市大学留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2002年2月~8月,就职于英国利兹大学约圣学院。

  2003年3月至今,就职于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董事长助理、总工程师。

  现任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发表于 2012-2-16 16: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伟仕的财富之路

1223604317.jpg

核心提示:于伟仕相信诚信是成功的根本。他出身贫寒,从诚信起步,在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恪守此道。接受记者采访时,于伟仕表示,只要诚实做事,哪怕是再普通的生意,只要价格合理,保证质量,都能做大。对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来说,于伟仕的成功经验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人能吃到的苦,于伟仕基本上都吃了:贫穷、饥饿、劳累……于伟仕因此收获了坚韧、知足、珍惜。
       于伟仕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停地强调:“我的企业还很小,5年以后你们再来看,那时就好了。”说这些话时,于伟仕正准备和广发证券谈自己公司上市的合作。这时他名下的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大型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多元化民营医药企业,以药品研发与生产为核心,兼营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和计生用品,下设1l家子公司:北京思普润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悦康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北京悦康源通医药有限公司、北京悦康北卫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圣凡医药咨询有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粤康医药有限公司、广东悦康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圣凡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悦康制药有限公司和安徽信谊中药材有限公司。

艰难起步

       今年60多岁的于伟仕老家就在太和李兴双庙。当他有挣钱意识的时候,家里的窘况不需要描述,“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吃饱饭曾是那一代人的梦想,于伟仕只是持这种梦想的人之一。为了这个梦想,于伟仕干了一个体力劳动者可以干的很多工作:种田、拉板车、扛包子。于伟仕记得扛包子时他的体重只有八十多斤,而包子有一百多斤。他比较幸运的是接受了比别人更多教育,这使得他有机会进入太和供销社工作。
       1985年,30多岁的于伟仕在太和县供销社做了几年中药材经营后,命运出现巨大转机——调入安徽太和县双浮医药公司作药品销售,正是这次简单的调动给了他辉煌的可能。
       当时的药品市场正在严格的计划调拨制度下波澜不惊,药品销售由省、市、县一级、二级、三级批发站逐级划拨,最后进入医院和药店。由于药品的短缺使得这些商业企业公司成为当时的“宠儿”,但计划经济指导下,并没有什么竞争,大家都是在固有的渠道模式下相安无事。
       “短缺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利润源泉,谁先抓住机会,谁就会首先成功,”于伟仕说,太和县医药公司率先打破常规直接从邻近的一级站上海医药站采购药品,然后派业务员向全国各地医院销售。
       这是一次首先发生在药品流通领域的革命,减少经销渠道就可以将原来逐级批发稀释的利润集聚起来,销售一件药品就可以赚到10元钱,而在当时,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薪水不过50块钱,可见当时渠道变革发生的流通利润率有多高。和于伟仕一样当时出去做业务的许多人就是今天太和医药市场的中坚力量,也成就了太和县今天作为药品集散地的巨大影响力。
       作为当时的第一批业务员,于伟仕第一次出差去了湖南怀化。从太和去湖南要先转道河南漯河,再坐一天一夜的火车,而且还是站着去的。到站后就直奔县人民医院,当院长十分惊讶地迎接这位上门推销的业务员时,更惊讶他带来的产品,竟然全是上海等地一些大药厂的药品,于是业务就水到渠成了。那一次出差,顺利地谈成了3笔业务,当时的喜悦于伟仕至今仍记忆犹新。
       喜悦的心情并不仅仅是赚了几百块钱,而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一直到l988年,于伟仕做了3年的业务员,跑遍了湖南、四川、湖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他直接将上海医药站经销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维生素C等常用药品销售给全国各地的医院,而且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一些办法现在仍被商业公司使用。据于伟仕介绍,当时为了让利给医院,他们已经将销量大的产品以批发价的“80扣”或者“85扣”销售,在当时严格的计划经济价格体系下这是一个创新。
       医院喜欢于伟仕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为人诚实、负责的态度。有一年,于伟仕和东北的一家医院谈下一个单子,货发过去验收后,双方都在收货单上签了字。大家都以为交易结束了,不料货物入库时院方发现少了几件,价值两万多元。按理说,双方签字后,于伟仕就可以坐地收钱,无需再负任何责任。但当时两万多元是很大一笔钱,一般工作人员赔不起的,于伟仕于心不忍,自己主动承担责任,赔了损失:“辛辛苦苦跑那么远,最终不明不白地赔了一笔钱。”懂得以诚取胜的于伟仕已经明白做这种“傻事”的意义。他的这种勇于担待,敢于负责的行为结果是很快成了医院信得过的采购合作伙伴。

创新模式

       1988年,于伟仕毅然辞职,南下广东珠海。对于辞职的原因他认为,当时已经感觉到医药市场正在涌动着的变革力量,很多人开始这么做了,需要换路子了,这一年他注册了悦康。
       于伟仕看好的是广东作为市场经济的前沿,已经成为很多商品的集散地。药品也不例外,很多广东医药公司开始代理一些进口的药品,包括当时最新的一些头孢类抗生素,这是一个新的市场。
       在珠海的4年,于伟仕将公司代理的一些进口药,以及新药通过原来自己建立起来的网络调往内地,当时没有临床推广的概念,商业调拨是新药销售的主要方式。
       于伟仕认为他的第一桶金应该是1992年完成的,做药品销售7年,一共赚了800万。更主要的是他找到了一种在医药商业领域赚钱的路子,这条路就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流通领域释放巨大利润空间,还有就是于伟仕在业内“诚信为本”的口碑。
       1992年,当许多医药商业公司打破原来的渠道纷纷加人竞争后,医药商业的利润开始越来越薄了,于伟仕又开始在想新的路子。他觉得该是需要向上游生产领域要利润的时候了,于是他想到了包销制,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总经销和买断销售权,为此他注册成立了现在的珠海悦康药业公司。
       1992年4月,珠海悦康正式和海南轻骑海药以及上海先锋、上海四药签署协议,由珠海悦康包销这些企业的头孢类产品,这是国内比较早的包销模式,当时包括头孢他定和头孢曲松在内的一些抗生素产品刚刚进入国内市场,正处于市场拓展期。经过两年很快就将市场做了起来,其中的一个产品由当时的每月200公斤上升到2吨。
       悦康的包销制走在了同行的前面,新的利润源泉使于伟仕的资本很快跨过了新的门槛。悦康也构筑起了健全的医药商业经销体系,打造出了300人的销售队伍,在抗生素领域的销售能力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尽管也赚了钱,但于伟仕很快觉得,这种做法也有缺点,一个不起眼的品种在做全国总代理的过程中,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打开了市场,但是厂家又会以各种理由收回代理权,使得企业始终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悦康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没有工业的支撑,商业的品牌是靠不住的,也不能长久。”于伟仕说。
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于伟仕心中始终有一个想法,建立自己的药厂,有几个自己的产品,那将是悦康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所在。
       为此,他将大部分资本投入建厂,2002年11月20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拜耳等跨国企业的空地上冒出了一个全新的工厂——北京悦康药业有限公司,建设速度令这些同行惊叹不已。同时于伟仕把企业的首脑中心由广东转移到了北京。之后,悦康以北京为中心、以生产为核心,迅速发展起来。
       按照于伟仕的想法,原来悦康有的是商业品牌,说白了就是一种在医药商业领域的口碑。但是在医药商业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仅仅依靠商业的品牌不能长久立足,还是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产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向生产进军。
       目前标有悦康商标的6、7个产品已经正式上市销售,于伟仕自然兴奋不已。
       车间建起来以后,生产能力有了,接着就是要开发自己的产品。此前,由北京悦康药业控股联合科技人员技术入股后成立的思普润安研发中心已经开始产品开发,按照于伟仕对公司的定位——做一家销售型的制药公司,所以在产品开发上,重点选择用量大的产品,为了充分利用公司形成的庞大销售网络,要求开发尽可能多的新产品,目前,包括自己研制和转让过来的30多种新产品正在报批之中。
       2006年9月8日,悦康集团总投资9000万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的第二个大规模生产企业——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奠基,今年底产品即将投放市场。新厂占地20亩,6层建筑厂房全部按照国际化标准建造,生产规模、生产剂型和业务范围均更上一层楼。现建成外用制剂车间、固体车间、水针车间、粉针车间、青霉素车间共16条生产线,拥有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普药剂型(小水针、冻干粉针、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栓剂、膏剂、凝胶剂)等多剂型生产能力。于伟仕认为:新药研发要服从企业的战略定位,不能盲目的大而全,还是要有重点,这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目前,悦康招募的一批职业经理人已经到位,正在为企业下一步树立重点产品品牌做准备。据于伟仕透露,产品一旦选定,就要投巨资进行市场推广,其中的一些新药还要建立新的临床队伍。
       而另一边,广州的医药商业公司也在经营模式上力求新的突破,三个物流基地的建设,表明了悦康向以信息、配送为标志的流通新领域发展的决心。
       从流通到生产,战线的拉长使悦康面临新的考验,对年过60的于伟仕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但于伟仕相信,只要自己的药品使用效果好、价格便宜就一定能成功。
五年以后

       于伟仕非常看好5年以后自己的企业,他正在酝酿着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实施后,悦康的销售收入从几个亿变成十几个亿直至几十个亿。
       当务之急,于伟仕关心的是在北京市开发区的新厂能尽快投产,增加日趋紧张的产能。于伟仕准备在太和大兴开发区买200亩地,建一个中药萃取中心,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种植银杏,用银杏叶和银杏果提取中药,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既能发展自己,也给当地居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这个项目已经和当地政府进行洽谈。他的另一个很大的计划是在北京义庄开发区建一个150亩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医药流通领域辐射更远的地方,占领更大的市场,并加大药品的出口量,目前他代理的药品已经销售到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好几个国家。于伟仕耳闻目睹了私营企业创业容易守业难的故事,企业传承之后往往是“富不过三代”。他希望通过上市,采取股份制来解决这个难题。在记者采访时,他正准备第二天和广发证券谈上市的合作问题。
       于伟仕提出了以“营造全球喜悦,关爱人类健康”为己任的口号,并创造了“合和”的文化企业、文化概念。“合和”文化中的“合”就是合作。合作出战斗力、合作出凝聚力、合作出效益。悦康的合作,是每个人之间的合作,是每个人心中真诚的合作,是心与心之间没有距离的交流。“合和”文化中的“和”指的是和气、和睦、和谐。和气、和睦、和谐了才可能更快地发展,大到民族如此、国家如此,小到悦康集团,更是如此。于伟仕希望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打造另一个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发表于 2012-2-16 16: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水大王于超

1223604134.jpg

防水大王于超的赌博神话:500元博出亿万资产



来源: 重庆晨报    作者:王兴
  500元钱博出了上亿的资产,这并非神话,而是于超“丑小鸭变天鹅”的真实写照。

  谈到自己的成功秘诀,“防水大王”于超用一个“赌”字来进行阐释,和命运赌,与社会发展潮流赌,最重要的是与自己的惰性赌。

  苦难中赌光辉未来

  “不管家境贫穷还是富贵,都应当认定自己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一旦认定这一目标,就要孜孜不倦地去奋斗,与自己的惰性抗争,去豪赌一把自己的未来。”这就是于超对“赌”的理解。

  于超回忆,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我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亲戚送的。由于经济困难,妹妹没读过一天书,弟弟3岁时就送了人。”

  人穷志不穷,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于超发奋图强,考上了大学,并靠助学金和奖学金读完了大学。1994年毕业那年,于超在寝室的墙上贴了第一张自己的座右铭:不成人,便成鬼。室友们纷纷“抗议”,要他改改。于是他贴出第二张座右铭:鹰不群飞。室友们送给他一个“狂人”的外号。

  “其实在苦难中,我就认定了一个‘赌’字,我要为自己的明天,赌一个光辉的未来。”于超说。

  只有1元钱也要做老板

  1994年,于超从河南大学毕业,留校在保卫处端“铁饭碗”,一个月263元的工资。感觉“收入顾不了家,不过瘾”,两个月后,他毅然辞职,到上海的莲花皮革厂打工。

  皮革厂里的一个台湾老板深深触动了他。为了赶时间,那位台湾人经常一边啃着馒头一边跑步去开会。“我要学习人家的敬业精神,艰苦创立自己的事业”。于是,于超再次辞职,先后到广东、浙江等省市的11个企业打工,因为他觉得,要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必须学习和积累,他同时认定,即使自己只有1元钱,也要做一个老板。

  怀揣500元进城圆梦

  1997年5月30日,对于当时只有27岁的于超来说,是值得永远回忆的一天。这天,他怀揣500元钱从农村老家来到重庆主城,因为重庆即将成为直辖市,孕育的大量商机也许就将涌现。

  不过,大城市里并非到处都有“金元宝”,转了一圈,于超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发财创富之路。

  由于身上只带有500元钱,他落脚重庆菜园坝后,处处精打细算。他用1元钱买了张地图,在菜园坝附近找到了一间棒棒旅馆,每天住宿费7元。饿了就花1.5元买碗饭,找个废旧报纸多的地摊,坐下来,浏览报纸上的信息。为了省钱,能走路的,就尽量不坐车。到了炎热的夏天,他干脆花2元钱买了张凉席,席地而睡,在皇冠大扶梯的通道处,他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免费打工学门道

  正愁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做防水工程的企业引起了于超的注意,他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市场前景———“因为凡是要挖土的工程都要做防水,房子旧了也要做防水。新直辖市必定有大量的工程即将建设。”

  于超决定赌一把。他敲开了老家那个防水工程企业老板的办公室大门,开门见山地说:“我帮你开发市场,不要工资,只要提成。”

  于超的勇气和魄力感动了这位老板,他被破格录用,开始了免费的打工生涯。1998年,重庆主城区进入建设高潮,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动工,防水工程材料也有了用武之地,但企业并不买他们的账。

  “擒贼先擒王。”于超发现,重点项目的源头是设计院,要拿到项目,必须从设计院着手,把产品推荐上去。最后他以赊销的方式取得突破,第一年卖出了40万元。

  自立门户成亿万富翁

  1999年,于超代销的防水材料已占据重庆近半壁江山。“渝中区的8个广场(重点工程)的防水工程,如大都会广场、地王广场、朝天门广场等,我拿下了7个。”于超对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充满自豪。这一年,他赚到了200万元。

  “这是我赚到的第一桶金。”2000年,于超拿着200万元自立门户,注册了重庆市上隧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自己任董事长,开始创业之路。8年时间,其资产已经超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防水大王。

  “全国的防水工程有700-800亿元的市场,其中重庆每年都有近2亿元的市场,我已经占据了重庆防水工程一半的业务,接下来准备进军全国市场。”于超对今后的发展踌躇满志。

  由于防水工程主要和房产行业打交道,于超在工作中也熟悉了房产行业的运作方式。目前,他征了一块土地,准备接下来进军房产行业。
发表于 2012-2-16 16: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女孩于丽

用个性鞋迷倒时尚巴黎美眉

于丽,一个性格开朗的郑州女孩,从一所美术学院毕业后,在一位亲戚  帮助下移民去了法国。在法国,她发 现,很多非常富裕的法国人却对跳蚤市场情有独钟。

  跳蚤市场出售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邮票、书籍、字画、毛毯、餐桌、鞋帽衣裤、陶艺雕塑,真是应有尽有。价格也是出奇地便宜。这里的卖家不是为赚钱,只是自得其乐;买家也未必拮据,讨价还价也乐在其中!

  但要说起做生意来,并不容易。细看那些纯白色运动鞋,质量和做工都不差,可如此“实惠”的东西,法国人却偏偏不买账!出于对女老板的同情,一路上她都在琢磨:怎么能让这种很不错的鞋子受到人们的青睐呢?

    魅力:“个性鞋”迷倒法国美眉

  著名的性感女皇玛丽莲?梦露曾说过:“每个女人都要有一双漂亮的鞋子,因为它会带你到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回到住处,看着自己买回来的这双运动鞋,虽然穿着很舒服,但鞋面全是纯白色,太平淡无奇了,连她自己都觉得“老土”。

  在巴黎一家时装公司当模特的表姐对她说:“你既然是学美术的,怎么不在“光板鞋”上弄个时尚、漂亮的手绘图案呢?那才够个性、够完美哦!”

  她从中受到启发。买来一堆颜料后,就进行了一个有趣的设计:让两只鞋构成一只卷毛狮子狗的图案,加上闪粉及闪片的效果不仅非常华丽,还神气十足! 表姐看后惊呼:“太酷了,这哪是鞋呀,简直是件艺术品!能不能帮我也绘一双?”

  没想到几天后一帮衣着光鲜的时尚女孩就找上门来,纷纷请她做“酷  鞋”。原来她表姐穿着那双手绘鞋去公司时,因为它个性十足,一下就吸引住了模特们的眼球,纷纷打听鞋是在哪里买的。为了让对方满意,于丽逐个询问了她们的爱好,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多种个性图案。

  3天后,14双精美绝伦的“个性鞋子”摆在了美女们面前,千姿百态,时尚至极。模特们一阵惊呼后,纷纷抢试这种个性手绘鞋,自我欣赏、陶醉一番。一时于丽的小木屋里热闹得像“鞋秀”表演一般!

  当模特们要付费时,于丽坦率地告诉她们,每双的成本在9欧元左右。她们一阵嘀咕后,每人竟付了100欧元!当时她还有点不好意思,一位法国美眉却说:“中国女孩,你出售的不是鞋子,而是艺术。艺术是无价的!”

  仅仅3天时间就赚了1274欧元,折合成人民币将近1.3万元呢!

    个性:紧紧与艺术结合

  更让人开眼界的是,虽然巴黎模特身价不凡,但她们对穿“地摊货”根本就不在意,注重的却是鞋子的个性。并且在巴黎,最吃香的职业是技艺高超的裁缝,他们的收入不仅高得惊人,还特受人们的喜欢和尊重。如今,绝大多数巴黎女性都是自己采购布料,让裁缝“量体裁衣”,这是一种趋势。

  个性,越来越成为时尚的风向标。从购买成衣到手工制做是时尚的跨越和迈进,返璞归真、崇尚个性,是现今贵族化的时尚品位!

  于丽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人们如此崇尚个性,自己何不开家“个性鞋店”,专门出售手绘时尚鞋呢?连好莱坞女明星都“宣言”:靓鞋和手袋,一样都不能少,还愁它没有市场?  

  很快,于丽在赛纳河畔著名的“左岸”租了一个面积30多平方米的小店,装修是东方式的,门前悬挂的一对大红灯笼,不仅突出了民族特色,而且十分吸引洋人的眼球。她绘制的那批图案绚丽多彩又各具特色的“酷鞋”刚摆上小店的橱窗,马上吸引了一大批金发碧眼的时髦女郎。她们有的惊叹,有的议论,一时小店里热闹异常。

  一周后店里竟断货了,这是开业前根本没想到的。情急之下,于丽赶忙向一些学美术的中国留学生求援,请也们做兼职彩绘人员。

  当然,除她们的即兴作品外,有内顾客还会提出一些特殊要求,比如生鞋上面画中国龙、狮子等。受此启定,她又从电脑里搜寻出大量很有个生的图片,如韩国的七彩珠图案,美国和日本的卡通系列等等,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这里,虽是一双很普通的中国鞋,因为图案是独创的,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穿着“招摇过市”了!

    品牌:洋老板出价80万欧元

  个性鞋推入市场后,它独具诱惑的魅力很快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成了大批法国女性的超级喜爱。仅2001年这一年,于丽就赚了20多万欧元。尽管“兼职画工”从最初的8人增加到了30多人,但“酷鞋”仍供不应求,店里经常出现断货现象,甚至有的顾客按照约定时间来了几次都拿不到鞋。一时,她心急如焚。

  表姐了解情况后替她参谋说,手绘鞋卖的是个性,无法批量生产。法国的劳动力成本又很高。你不妨和国内的制鞋厂家联系,把图案从网上发过去,让他们找人做,大不了每双鞋加几十元人民币的绘制费。这样既解决了供货问题,又能帮厂家出口赚外汇,还能提高中国鞋在欧洲的品位和形象呢!于丽同温州几家制鞋企业一联系,有两家鞋厂当场就表示很感兴趣,只要交些订金就行。仅仅几天时间,对方的业务代表就带着样品飞到巴黎,亲自与她签约。

  半年后,在一次酒会上,一位巴黎老板讲的一段话让于丽大吃一惊。他说:“于小姐,你知道吗,中国每年出口到法国的各种鞋子有1亿多双,法兰西人每人一双都穿不完。可是这1亿多双鞋子赚取的利润,还没有我们出口到中国的一架“空中客车”飞机赚取的利润多!道理很简单,中国鞋缺少国际认可的知名品牌,文化附加值太低!”

  这使她意识到了“做品牌”的重要性。一把木梳,因为有了“谭木匠”的品牌,可以卖到800多元;一个刺绣包,因为有了韩国品牌,竟然卖到数千元。她经营个性手绘鞋,也得有自己的品牌!

  2003年8月,于丽终于在巴黎完成了AEIRPST个性手绘鞋商标的注册,并正式成立了自己的鞋业贸易公司。除了法国,她还和欧洲另外7个国家的鞋类批销商建立了业务关系,在短短一年内就使自己的AERPST个性手绘鞋风靡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为树立AERPST的品牌形象,她的中国鞋同路易?威登高级手袋一样,无论交易额有多大,从不打折!

  由于AEBPST渐渐有了些知名度,2005年1月,巴黎郎斯特鞋业公司老板找到于丽,提出一次性买断她的商标使用权,价格也由50万欧元一路追加到80万欧元。尽管这个数字很诱人,但最终于丽还是十分坚定地拒绝了。如果说AERPST现在还是一株小苗的话,她有信心用10年甚至毕生的精力,把它精心培育成一棵参天大树,让它的名字同“老人头”、“鳄鱼”等名牌一样,响彻全球!(王胜齐)
发表于 2012-2-16 16: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奇文

   
1223537535.jpg
北京奇杰(东方)娱业咨询机构创始人,娱乐业资深从业人士,职业经理人。
1992年 在海口市进入娱乐业,先后在海口东湖国际俱乐部,海口钱柜KTV(是台湾人林伯川的钱柜,并非刘英的钱柜)等企业任职。
1997年 任成都国际会展中心董事长助理兼加州花园酒店康乐部总经理。
2000年 任北京唐人街东方王子KTV(京城第二家KTV)总经理。
2001年 创建北京奇杰(东方)娱业咨询机构 (工商注册名称为北京奇杰东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1年起 领导北京奇杰先后成功经营北京西安等地十数家大型娱乐场所,现同时拥有着全国十家奇杰店的管理权。
发表于 2012-2-18 12: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18 12: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18 12: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15 15: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diang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