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振华

革命英烈汇总贴

59
回复
475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9: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庆玉

1965-1985)平阴县孝直镇刘庄村人。1982年入伍,1985年入党,同年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一二·二”战斗中,于庆玉发现救护人员少,主动加入救护队。先后在603、604高地抢救4名伤员,背回两具烈士遗体,带回冲锋枪2支、电台1部。当再次冲入阵地救护时,一发炮弹飞来,紧急关头用自己身体掩护负伤战友,光荣牺牲。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
发表于 2012-2-16 19: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汝山于姓革命英烈

于克恭(1907~1940.4)  曾用名王志恒、李保山,崖子镇南地口村人。出身于书香门弟,15岁在云阳高小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阅读进步书刊,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高小毕业后,回村利用教书的机会向学生和村民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并且组织平民百姓同地方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斗争。本乡哨里村地主王香圃常依权势,欺人诈财。克恭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联络群众,与之持续打了两年官司,终于胜诉。1933年秋经于芹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创办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曾与人夜行90余里,沿路张贴数千张标语。并在自己家中设立联络站,掩护和接送党的地下工作者。在险恶的形势下,他积极发展党组织,先后介绍堂兄弟、妻子等8人入党。后又通过这些党员发展新党员, 仅他妻子不到两年就发展了40多名党员,为壮大当地党组织力量做出了很大贡献。1934年1月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后,奔走于全县各地,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是年10月16日到泽上小学召开县委会,因叛徒告密被捕。先后在国民党牟平县看守所、济南第一监狱、武汉反省院关押达3 年之久。在狱中,他不畏酷刑,坚贞不屈,多次组织和领导难友同监狱当局进行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迫于全国舆论,释放政治犯,10月克恭获释。为寻找党组织,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从武汉赶赴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民运工作。是年冬,受八路军总部派遣重返胶东。根据胶东特委指示,回乡同宋竹庭等人恢复了牟海地区党的组织,组建了中共牟海临时工委,任组织委员。12月,参加了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起义,起义成功后随部队转至蓬、黄、掖一带。1938年春,调胶东特委工作,先后任特委委员、民运部长、胶东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兼胶东抗日自卫团总指挥等职。同年秋,奉命由掖县去文登开辟东海地区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中共胶东区东海特委成立,克恭任书记,致力于党的组织建设和民运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胶东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和各抗日群众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壮大了抗日力量。1940年2 月,日军开始对东海地区残酷“扫荡”,他抓住国民党部队弃枪逃窜这一时机,发动群众拣枪拉队伍,举行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很快组织起一支千余人、七八百支枪的抗日武装力量。3月15日,起义队伍与文登、 荣成两县起义队伍会师,在文登县李仙成立了东海指挥部,克恭兼任司令员和政委。4月14日,国民党投降派郑维屏、 王兴仁部进犯文登林村,杀害八路军干部多人。他率队讨伐,15日清晨,在母猪河西岸与敌军相遇,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于学天(1920~1947.7)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1月,在本村带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因作战勇敢,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排长。是年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在战斗中,只身冲入敌阵,炸毁敌堡,荣立一等功。7 月在南麻战役中,奉命带领全排战士与敌激战一天一夜,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正当撤退时,突遭敌人包围,为了让战友安全突围,他自己一人留下阻击敌人。当多数战士突围成功后,他却为掩护战友光荣牺牲。

于祥天(1921~1947.10)  原名于天党,乳山寨镇南司马庄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受其父亲于茂心(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影响,就有投身革命的理想。1942年4月自愿报告参加了牟海县区中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春调东海军分区任侦察排长。在参加攻克日伪军水道据点和围攻文登城的战斗中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各1次。1946年春调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时,他主动要求回部队任侦察排长。同年10月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在栖霞县林家村与敌遭遇,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为掩护战友突围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发表于 2012-2-16 19: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得水

(1914~1973)马山镇南山东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军界重要职务,多次参加过重要战役。建国后,曾与刘华清、戴润生一起组建舰船科学研究院,在海军装备科研事业上作出重大贡献。1961年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晋为少将。"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四人帮"残酷迫害,含冤逝世。1980年被平反昭雪,授予烈士称号。
发表于 2012-2-16 1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谷莺

(1911~1991) 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县。自小酷爱读书,由于家里贫穷,他只得找到一份工作,一面做工,一面读书。师范毕业后,担任教师工作,期间,加入读书会,阅读大量马列著作,从而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

1937年12月,于谷莺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任胶东区党委驻莱阳特派员、胶东区党委海外工作部部长兼统战部副部长、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外交特派员,胶东区党委副部长、部长、副书记等职。1941年,他任中共胶东区委海外工作部部长时,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抓住当时胶东解放区几乎村村都有“闯关东”的人春节回乡探亲的有利时机,为党秘密培养派遣到东北的干部。自1942年连续3个春节,组织和指导胶东区党的三级(区党委、地委、县委)海外工作部,召开东北还乡探亲者座谈会上百次,个别选拔发展抗日同盟会员近4000人,并进行秘密工作训练,将这些同志派往大连及东北各地。为保证革命力量在东北迅速发展,他对派出的每名同志和所办的每个训练班,都亲自谈话和授课,使每个同志都充满信心地去工作。这些同志接受任务后,奔赴大连及东北许多城镇,为我党我军做宣传,扩大革命影响。不少抗盟会员在亲朋好友中发展会员、建立组织。据统计,至1945年春,东北地区的抗盟会员曾发展到30000余人。特别是在大连,涌现出诸如张世兰、张寿山、于洪海、宋大鹏等一批对大连历史有过一定影响的人物。这些同志积极工作,不怕牺牲,扩大了抗盟会的力量,在苏军进驻大连时很快组成一支革命武装,为保卫大连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贡献。

1945年9月,于谷莺在奉命到东北开辟工作途中,突然接到上级通知留在烟台,任烟台市市长。同年10月,美国派出几十艘军舰妄图在烟台登陆,支持国民党军队占据已成为解放区的烟台。于谷莺与中共烟台市委领导共同研究、制定了斗争方针和策略,前后与美军赛特尔少将、巴贝中将进行了7次谈判,揭穿并挫败了美蒋占据烟台的阴谋。烟台谈判使于谷莺的才华赢得中外人士的赞誉,美军赛特尔少将视于谷莺为自己第一个敬佩的中国朋友。烟台谈判胜利后,于谷莺因过分疲劳患胃穿孔重病,胃被切除四分之三。不料给他做手术的医生受人指使,在手术过程中,将浓球菌染于胸腔,又将腹部大网膜位置摆乱,企图置他于死地。后此案虽被侦破,美国赛特尔将军得知消息在烟台空投贵重药品挽救了于谷莺的生命,但他的肺部和胃部却致残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谷莺历任关东银行行长、中共旅大市委常委、副市长兼纪委主任,辽宁省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兼物资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辽宁发电厂顾问等职。1951年,他在担任旅大市主管经济建设副市长期间,针对当时大连百废待兴的局面,制定了在发展国营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努力扶植地方工业发展的方针,使大连市上百个中小地方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保证了大连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他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对任意改变党的政策的事,决不放过,随时纠正。1954年私营工商业改造高潮期间,有一位领导私自决定提高征税额,造成市内许多店铺关门。于谷莺了解这一情况,严厉批评了这一做法,当即限定责任者6天时间恢复所有个体店铺,并拿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第6天傍晚,他亲自沿街检查恢复情况。1954年大连进入经济昌盛时期,由于大连港吞吐能力有限,装卸能力落后,港口积压了大量物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带领政府干部和码头工人一起装卸物资。1958年大跃进时期,有一次,从三十里堡传来亩产2万余斤水稻的消息,他为弄清事实真相,到现场亲自查看,发现是某些干部动用大批人力将若干亩快成熟水稻挤在一亩稻田地里,他很气愤地严肃批评了这种欺骗党的做法。1958年秋,大炼钢铁风刮进大连,市里有人要从农村抽调9万劳动力到城里大炼钢铁,他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坚决抵制,减少了当时大炼钢铁风对大连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冲击。

于谷莺身负重残终生痛苦,但他对外人从不提及,个人有困难也从不向组织伸手。他的独生子因不从林彪选婿的圈套被迫害致死,他一直默默忍受。家里的信纸、信封,他都要自己购买,若看见哪个动用了公家的信签便大发雷霆。

1982年4月,经辽宁省委批准,于谷莺享受大连市副市级待遇,同年7月离休。1991年1月29日,于谷莺去世,终年80岁。
发表于 2012-2-16 19: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典

革命烈士。山东省莒县龙山镇于家店子村人,1913年出生,1942年参加革命,1946年起在山东省莒县九里区任副区长,后又到桑园区任副区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胜利后,编入华东野战军支前司令部,随大军过江南下,在安徽省嘉山县官店区任区长,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二中队队长,在进军大西南后川东区党委成立,又任命为璧山县委副书记,1950年2月在重庆市璧山县工作时带领工作队下乡征粮,在途中被国民党残匪包围,最后因寡不敌众,被国民党残匪杀害。现安葬在璧山县烈士陵园。于典的革命业绩将永垂青史,以示后人,于典用生命为中国革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发表于 2012-2-16 19: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级英雄于喜田

山东省栖霞县人,一九一九年二月出生,一九四五年七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八连连长。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他们连奉命攻占795.4高地。他指挥突击班连续冲击。全歼守敌,并俘敌20余人,按时攻占了高地。战役第二阶段,他们连奉命攻占鸡鸣山。他带领全连连续攻下11个山头,打垮敌人1个营,夺取了鸡鸣山。转入运动防御作战后,在反击780.1个高地战斗中,他胃病发作又负了伤,仍带领部队攻占了高地,终于昏倒在高地上。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发表于 2012-2-16 19: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戎马倥偬尽风流

记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志愿军一级英雄于泮宫

    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帅今年才17岁,是河南许昌教师进修学校高中部二年级的学生。他怀着对革命前辈无限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大量革命历史著作,并向老同志进行询问,写成此文。这说明,“铁军”精神进校园将会开出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

     于泮宫,山东省平度县人,1927年1月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家中务农、喂牛。1947年1月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从此,他决心为解放全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良崮战役的前一天,他所在的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独立三团由地方部队上升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一纵一师三团。盂良崮战役中,于泮宫所在的三团一营三连奉命坚守覆浮山、蛤

蟆崮阵地。他们接连打退了敌整编二十五师的数十次进攻,粉碎了该师增援盂良崮的企图,为盂良崮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于泮宫参军后经历的第一次大的战斗。

    盂良崮战役以后,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野战军兵分三路作战,于泮宫所在的一纵与四纵由叶飞、陶勇率领出击鲁南。三团拨给四纵指挥,担任调动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转战于敌军腹地,与敌周旋,大家每天要走100多里路。于泮宫小的时候左脚关节就有毛病,走起路来很田难,但他却从来没有掉过队。由于当时部队的民工很少,一些伤员担架需要人抬。一次,上级动员战士们去抬担架,于泮宫见大家都很疲劳,便主动承担任务,一来一回他又多走了100多里路。

      1947年l0月13日,四纵十师接到命令要攻取诸城,一纵一师三团配合作战,担任攻击北门直取敌县政府的任务。这是三团第一次进行攻坚战斗,经验缺乏。但是,诸城敌人的工事却相当坚固,最外面是鹿砦,之后是旧木桩连接的铁丝网,铁丝网后面还设有碉堡。当团里决定由于泮宫所在三连担任主攻后,他便主动要求参加爆破任务。15日战斗打响,于泮宫第一个冲出战壕,他不顾敌人的火力封锁,抱起炸药包就冲向敌人的鹿砦,将鹿砦和铁丝网炸开一个大缺口。接着,后续部队又将碉堡和城门炸开,其它部队迅速投入纵深战斗。战斗结束后,团部授予三连“誓把敌人碉堡炸成灰”锦旗一面.于泮宫荣记二等功。不久后,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紧接着,部队转战到豫东。一次,三连一排在一个村庄里休整,突然周围出现大批敌军,一排官兵迅速拉开阵势坚守阵地,与敌展开激烈战斗。于泮宫时任一班班长,面对数倍的敌人,他指挥一班战士沉着应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由于他战斗勇敢,表现出色,不怕牺牲,部队在濮阳“三整三查”活动中,他被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在淮海战役中,于泮宫的手臂挂了花,被安排在后方休养。他见重伤员生活不能自理,便主动去帮助他们,有时还背着他们上厕所。由于他不怕脏、不怕累,乐于助人,在他归队时,医院又为他记四等功一次。   

1949年4月23日,于泮宫所在的二十军胜利渡过长江,沿宁沪铁路向东挺进。4月26日,部队行至胡桥时,发现前面有大量敌军,于泮宫带领的一班是全团的最前沿,战斗一打响,他们便迅速冲向敌军,捉了60多个俘虏,缴获了30多支小马枪。在第二个村子里,又捉了20多个敌人。由于俘虏太多,于泮宫让副班长马鸣九带一个小组押解俘虏,自己则带领四名战上继续战斗。当他们冲入第三个村子时,有四五十个敌人躲在一个院子里拒不投降。于泮宫不顾敌人兵力众多,沉着应战。乘敌人不备的时候,于泮宫一个猛冲,接近了敌人。敌顿时慌了神,纷纷举起了双手、这次胡桥战斗,于泮宫带领一个班消灭了1oo多名敌人。

     胡桥战斗之后,二十军向上海挺进。5月,团里奉命攻打上海洋泾,三连一排为突击排。他们面对的是敌人最前沿的一个水泥子母堡。母堡内驻有一个加强排,周围有四个子堡保护,碉堡周围还设有鹿砦、壕沟。由于敌人火力过于猛烈,一排伤亡l0多位战士都未能将母堡攻下。眼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于泮宫焦急万分,奋不顾身地向敌母堡冲去。当他冲到母堡跟前时才发现自己手中仅有一支冲锋枪。于是,他急忙招呼副班长马鸣九用炸药。当马鸣九利用烟幕作掩护,艰难地冲到敌堡边,将碉堡炸开了一个缺口,于泮宫迅速冲进缺口将枪口指向了堡内,四十余人全成了俘虏。一排摧毁敌一号地堡之后,二排、三排乘机向纵深及两翼扩张。于泮宫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荣记一等功。

     上海解放后,军内各级展开评功活动。7月1日,团里召开“庆功祝模大会”,于泮宫所在的一班被二十军政治部命名为“于泮官大功班”。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1月7日,于泮宫随军出发,参加了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5月28日,敌人以两个营的兵力向志愿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一排坚守的“313”高地在整个防御阵地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时任一排排长的于泮宫决心在“313”高地打一个漂亮的阻击战。

     拂晓,敌人以一个排的兵力向高地冲来。待敌人离我军阵地不到30米时,于泮宫大吼一声:“打”阵地上各式枪支同时开火,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敌人。不久,阵地前横躺了敌人的第一批尸体,残敌狼狈地抱头鼠窜。

     在打退了敌人第二次进攻之后,于泮宫命战斗组长潘景文带着新战士姜应义主动出击,奇袭敌人,吓得敌半天不敢前进一步。利用战斗间隙,于泮宫召开了党员会议,要求大家学习杨根思,人在阵地在。

     入夜,于泮宫认真检查,他让战士们轮流休息,自己却时刻注视着山下的敌人。他还多次派战斗小组夜袭敌军,扰得敌人整夜不得安宁。

     29 日晨,敌人再次猛烈地炮击“313”高地.一排失掉了同连部及友军的一切联系,于泮宫的腿部也被敌人的流弹击伪,但他依然坚守着阵地,英勇战斗。

     上午8时许,敌人开始了第9次进攻,一排官兵拼死守卫着每一寸土地,敌人进攻屡屡受阻。不久,恼羞成怒的敌人索性停止了进攻,只用飞机、大炮向“313"高地狂轰滥炸,企图炸垮一排铸成的钢铁长城。但一排战士在于泮宫的带领下,又顽强地坚持了3个多小时。

     此时,一排已经伤亡过半,阵地周围均已被敌人占领,“313”高地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于泮宫临危立断,决心带领大家突出重围。15个勇士在他带领下,杀开了一条血路……

     于泮宫带领31名战士在华川“313”高地阻击敌人30多个小时,毙伤敌军150余人,打退敌人13次进攻,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于泮宫再次被记一等功,并在1951年12月召开的二十军英模大会上,光荣地被评为志愿军一级英雄。他带领的一排,被命名为“特等功臣排”。军首长号召全军官兵学习他“服从组织、关心同志、敢于斗争、高度负责”的优良品质。

      1951年9月下旬,志愿军政治部组织英模代表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于泮宫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中南海,他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lO月1日那天,他和志愿军其他英模一起,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了阅兵式、群众游行和烟火晚会。不久,于泮宫参加了志愿军英模报告团西北分团,赴西北地区作英模事迹报告。1952年2月,他回到朝鲜战场继续参战。

      1975年,于泮宫随解放军某部移驻许昌,历任团长、副师长。1979年,在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后,调任许昌军分区副司令员,1983年离休。

     离休以后,于泮宫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积极为许昌“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余热。当全党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后,他又满怀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对无

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刻苦学习,认真实践。

      新时期,人民功臣于泮宫的英雄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学习。

发表于 2012-2-16 19: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兵爆炸英雄于化虎(图)
8.jpg

人物小传:于化虎,山东海阳人。1913年出生。1942年2月组织基干民兵队伍,投身抗日行列。他带领民兵制造出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有效地打击了日寇,威震胶东。一直到日寇投降为止,由于化虎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仅3个地区就有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手达1400多人;被他毙伤的敌人共170多名。于化虎曾创造一枚地雷杀伤7名敌人的纪录,被选为“爆炸大王”、“民兵爆炸英雄”。1950年9月,光荣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2004年7月20日晚8时45分去世,终年91岁.

  1945年5月,日寇准备对海阳县进行一次异常残酷的“扫荡”。担任区爆炸队队长的于化虎带领民兵坚守在离敌据点只有一公里多路的前哨阵地上,配合部队展开麻雀战、地雷战。6月的一天,鬼子集中了约一个营的兵力,朝文山后村扑来。于化虎立即召集民兵布置战斗。他一面派人与部队联系;一面带领民兵用土枪土炮在路上阻击敌人,边打边退。敌人发现是一些“土八路”,便紧追不舍。一会儿工夫,敌人就被诱进了地雷区。“轰隆隆!”地雷遍地开花,敌人被炸得团团乱转,见势不对,赶紧扭头往西南逃窜,哪料我军主力已埋伏在此,一阵枪炮就把鬼子顶了回来;鬼子回头向北,又挨了在此等候的独立营的一顿猛打;鬼子往东北方跑,再次被民兵打回来。被逼无奈,鬼子终于又被挤进地雷区。这时,上有枪炮,下有地雷,杀得鬼子血肉横飞。这一仗俘虏鬼子30多名,炸死70多人。
发表于 2012-2-16 19: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景河 

(1915~1938)现临淄区皇城镇郑家六端村人。1937年10月,入伍临淄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任班长。1938年1月5日,在辛店车站以西,矮槐树村东伏击东进日军先遣分队的战斗中光荣牺牲。是抗日战争中,临淄地区第一位殉国烈士。
发表于 2012-2-16 19: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兆龙

(1905-1934) 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革命烈士。

    湖南省慈利县人,原名于继起, 1905年9月出生于慈利县溪口镇。少年时代十分聪慧,思智过人,7岁时便能吟诗作赋。192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和追求。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926年,从二师毕业后,受组织派遣到广州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受训,后被党组织选送到苏联学习,1929年学成回国,同年11月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被派到湘鄂赣苏区工作,改名于兆龙。在湘鄂赣苏区,积极投入到扩大根据地、建立各级革命组织和工农武装的工作之中。

    1930年7月底,参加了红三军团打长沙的战斗,攻入长沙后,任整编红十六军政委;8月上旬,敌人反扑,红三军团撤出长沙,率部转战于平江、浏阳等县。1931年7月初,湘鄂赣省在浏阳东门楚东山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湘鄂赣省委,当选为省委委员。同年9月,在平江县长寿街召开了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当选为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并任交通部长。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1932年3月,中央代表团到达湘鄂赣省委驻地,将“右倾”的帽子戴在原省委的头上,撤销省委,免去李宗白的省委书记职务,成立临时省委,于兆龙也被免除省委委员和交通部长职务,调到湘赣省,担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1933年春,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到瑞金,推行“左”倾路线,他极为反感,在开会讨论发言、发表文章及与干部谈话中,都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白区反日反帝运动是暂时低落”、“与帝国主义直接作战还要经过艰苦斗争”。对当时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作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随着中央反“罗明路线”斗争的不断升级,“左”倾路线的执行者认为他以前对中国革命形势分析的观点是悲观失望的,“是与党的进攻路线相反的”,并说在湘赣“已经形成了以于兆龙为首的罗明路线”,于是在党内、团内对他进行批判。5月中旬,湘赣省委作出决议,并报请总政治部主任批准,撤销他的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职务,接着在湘赣省委、湘赣团省委合编的机关刊物《斗争》上发表文章,对其点名批判。指控他的右倾是一贯的,批判、斗争逐步升级,问题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不久,被调到红四分校任政治教员。1933年冬被捕,随部队行动。1934年春被秘密处死于江西省吉安地区,年仅29岁。

    党的七大以后,党为他恢复了名誉。1945年编印的《烈士英名录》,对他的英勇事迹给予记载。1954年,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发表于 2012-2-16 19: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慕容 于 2012-2-16 07:44 PM 编辑

1222695048.jpg

和李大钊合影

10.jpg


和李大钊合影

11.jpg

一大名单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学生运动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津南开大学文科,与周恩来是同窗好友。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于方舟在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领导下,主持成立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并当选为书记。同年3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任委员长。国共合作时期,于方舟、江浩以直隶省代表的身份参加孙中山于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毛泽东、瞿秋白等17名中共著名人物被选为国民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于方舟为候补执行委员。
       “一大”后,被派到直隶省帮助国民党建立直隶省党部,于方舟是该党部的主要负责人。于方舟是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天津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是天津党的首创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河北省建党最有功绩的组织者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身份领导了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暴动失败后,在鲁家峪被反动民团包围,不幸被捕,于1928年1月壮烈牺牲,年仅28岁。虽然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崇高精神和革命业绩将永彪史册,激励后人。
        于方舟故居距县城芦台镇西30公里,表口乡表口村解放路北。建于民国32年(1943年),自成院落,座北面南,占地面积326.7平方米,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于方舟烈士曾与周恩来同志在天津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创建“新生社”,为中共天津市委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27年月12月30日在玉田县领导农民暴动时被害。该故居原有砖坯正房四周,庭院和围墙,1976年地震被毁。后由市拨款按原貌修复,粉刷油漆,美化庭院。修复后为:西跨院设有门楼一座,和正院相接中有月亮门。故居砖坯正房屋间,东西藏自治区间为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室,西间为复原室,故居门前题写“于方舟故居”金字横向联合匾。房前正院落东侧墙,建有一座由天津市市长李瑞环题写的“津门之光”陶瓷壁一座。外有围墙,院内设有花池通道。1959年和1981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定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方舟,原名兰渚,又名芳洲,1900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宁河县),1916年,于方舟考入直隶官立中学,。他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
  在中学时期,于方舟面对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自警道:“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激励自己:“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柁,战胜眼前魔,何愁沧海阔?”遂以“方舟”为名,自期自奋,愿做“渡人之舟”,把祖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方舟作为直隶省第一中学的学生代表被选为参加“天津各界联合会”的学生代表之一。期间,他曾担任学生救国团团长、天津学生联合评议会委员、天津各界联合会学生代表等职,并倡导组织了“新生社”,并创办《新生》杂志。1920年1月,因要求释放爱国人士而被捕入狱,与周恩来等一起同敌人进行了半年铁窗斗争。他在狱中以诗言志:“千古做完人,震撼三津。爱国不怕进狱门。”
  出狱后,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组织了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他考入南开大学,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执行部长。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在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领导下,主持成立了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任书记,是天津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代表直隶省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五卅运动中,领导了天津工人罢工斗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于方舟以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身份领导了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10月底暴动失败,他率部突围,不幸被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死亡威胁,他理直气壮地说:“我信仰共产主义!”。1928年1月14日夜晚,于方舟等4位同志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解放后,于方舟故乡宁河县政府为其建立衣冠冢。于方舟衣冠冢墓地建在宁河县烈士陵园内。衣冠冢墓高于地面站一米,面积为7.6米*8.7米的方形台基。正面石阶周围为护栏和短墙,均为花岗岩制作。台基中央为墓碑,由刘格平同志书写“于方舟烈士之墓”。正面上端镶有烈士瓷像。背面刻有烈士生平事迹。碑卑后石棺一具,内放遗物,均为汉白玉制作。塑像建筑地为圆形甬道。中央为烈士半身塑像,汉白玉(花岗岩)制作。像基呈四方型,正面为李瑞环市长题“津门之光”。
于方舟的故居在俵口村中央,是一座不大的四合院,门口彭真同志题写的“于方舟故居”5个大字十分醒目。
  于方舟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夏天,中共天津地委成立后,于方舟任地委书记,他在一首小诗中写道:“一行热血千行泪,泪有干时血不干,莫因逆境生悲切,且把从前作死看。”1927年底,于方舟在带领队伍向河北省丰润县沙流河进军中被俘,后在玉田城南门外英勇就义。岁月如梭,沾有烈士鲜血的黄土依然凝重。于方舟惟一的女儿,今年79岁的于文郁女士依然健在。在采访中,她首次披露了48年前邓颖超大姐写给她的一封亲笔信。信中写道:“你父亲的略传,我已看过。为纪念烈士事迹,以后可将你父亲的略传送寄‘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他们会斟酌采用处理的。至于天安门前即将建立的烈士碑,是纪念近百年来为革命牺牲的所有烈士的,你的父亲自然包括在内。”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共天津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于方舟、江浩代表直隶省出席了大会,于方舟与毛泽东、瞿秋白等(见附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返津后,按中共中央指示,组织了一些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当时英租界义庆里40号(今南京路义庆里21号)成立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中共天津执委机关也迁此,一度成为天津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发表于 2012-2-18 12: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9-27 16: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花岛村也有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
    我的三爷爷名讳于葆勋(1910?~1942),大概出生于1910年前后。民国时中学毕业任小学教师,后投笔从戎,参加八路军。1942年在青岛即墨某地带几十名战士为八路军采办军需时被小日本鬼子包围,三爷爷和其他八路军战士全部壮烈殉国,至今,没有人知道他老人家忠骨埋在哪里!唉!
        虽然花岛村在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殉国的于氏后人仅我三爷爷一人,但文登市在抗日战争期间殉国的于氏后人有261人。这些英烈的名讳可以看下面的链接。
http://www.infobase.gov.cn/bin/mse.exe?K=ba&A=4&rec=871&run=13
       让我们对这些中国人的脊梁们致以无限敬意吧!
发表于 2012-10-6 0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  烺(1903-1940)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字炳斋。山东省文登市大水泊镇井南村人。在省立第八中学读书时,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开除学籍。后去济南市私立正谊中学读书,期间加入国民党。1922年毕业后,相继在威海金线顶小学、高村仰寿小学任教员、校长。1929年,任国民党文登县四区区长。任职期间,禁赌博、销烟馆,反对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约束区丁、乡丁的不法行为,打击地痞流氓,严惩土匪盗贼,修筑高村河大堤,使水患得到根治,深得百姓拥戴。后与国民党文登县政府发生矛盾,被免去区长职务。1932年秋至1935年春,任大水泊启民小学校长。此间,受中共党员王翼之影响,开办夜校,宣传时事,教唱救亡歌曲,创作排演“文明戏”,宣传革命。1935至1937年,在文登营小学任校长期间,聘任“一一•四”暴动中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王台、张玉华等为教员,开展党的地下活动。1937年6月由王翼之介绍,正式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组织天福山武装起义,为筹集经费献出大部分家产,多次受命与牟平、文登、威海国民党当局谈判,促进当地国共两党联合抗日。1938年1月,任胶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1至2月,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路军第二大队大队长。“三军”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后,任五支队军法处长、支部书记。10月,任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保安大队长、县政府党团书记。1938年12月至1940年9月,任中共胶东区委执行委员。1939年9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为排挤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要另委县长,中共掖县县委、县政府组织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拥于”运动,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收回成命。1940年秋,掖县部分党员群众反映其有贪污腐化和阶级路线不清等问题。胶东区北海专署于9月13日在掖县西周廷村将其缴械扣留,令其交待问题。10月21日,中共东海地委报请胶东区党委批准,在柘杨山南将其枪杀。1985年5月13日,中共烟台市委发出72号文件,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恢复党籍,充分肯定了他对创建胶东革命根据地作出的贡献。
发表于 2012-10-7 01: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一位宗亲知道盖世英雄于烺老先生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