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宝祥

讨论洪水澜碑文族系

114
回复
1877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9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3-4-20 12: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莱阳姜疃西宅是于得万在明朝万历以后迁来具记载是始祖于得颜婆李妙冲自云南拨补军籍到赤山后到大水泊,发展起来而后分枝散叶,族谱上记载有千户于深的名字
发表于 2013-4-21 09: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
发表于 2013-4-21 10: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算来算去,于敬祖是宋末元初的人,而且可能还够不到南宋末。
发表于 2013-4-21 17: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顶起来再说
发表于 2013-4-21 21: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宁哲 发表于 2013-4-20 12:07
+ {" P9 d# M2 _莱阳姜疃西宅是于得万在明朝万历以后迁来具记载是始祖于得颜婆李妙冲自云南拨补军籍到赤山后到大水泊,发展 ...

9 K, o0 \* Z9 T5 K你们谱上的千户于深大约生活在什么年代,与你们的始祖于得颜什么关系?另外,于深的配氏是谁,儿子是谁,是否有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0: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宝祥 于 2013-4-22 10:15 编辑 & Q1 {) ^' H4 g7 Y% R

, g7 M; Z. Y) t. J7 v9 k; X7 j以于渊的孙子于现,明成化7年(1471年)年间迁徙到蓬莱村里集镇小柱村开始倒推,他当时可能40岁左右,也应该是有孙子的人了。古人结婚早,20岁基本孩子都几岁了。就是现在我老家的一个叔叔65了,孙子23了,到70岁就可以做曾祖父了,我们单位的以河北同事不到50,孙子都快10岁了.长子长房的传的快,这样往上算来到于敬祖,七代人按20岁一代人是140,到了1331年,元朝的至顺2年,再加点其它什么情况,算于敬祖再大20岁,这样是1301年,成宗大德五年(1301)。元朝(1271—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宋朝(960—1279年)。这样很明了吧,于敬祖是元朝人。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全境。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0: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司马庄,司马庄《于氏族谱》记载:
( W5 T% \7 k6 z% I6 |, B) E“广公世居文登之斥山,大宋南渡时,金兵乱3 L  M" s3 m; B3 b! j5 O
华,
4 T4 }+ j7 t: I; T' }+ m公自斥山迁居宁海州之南乳山乡石山社赫家疃,. A' h7 ~& j! Q2 r/ @6 L" b
离城一百四十里,
( w! j5 T! w+ b7 ?  ?历宋而元
6 e' F5 c0 K8 ^: d0 _明清,
% e3 X. m0 |0 D9 o( ?: `) U% B/ O国朝乾隆元年奉宪裁登州四卫,
! Q4 C2 A  o# ]" x3 t7 c而以大嵩卫为海阳县,' F& o2 r4 f% D8 O7 `4 ], W
割莱阳之行村林次
" p  d+ N. S# f7 o# s嵩山三乡宁海之乳山亦隶焉,盖自文登入海阳迄今千余年。
/ ]) l5 J3 R5 I8 N" J”据家谱和县志记载,于广初来之时,名曰赫家疃。后赫姓人迁走,村名更改. N8 p2 L$ R0 o9 O
为于家庵。至元朝元统元年(公元" Y" d5 c9 @  `& i, W  a7 i
13335 E* C( p  O, T# q5 X0 T7 p$ I4 [
年)于广六世孙于仲保,登进士第,元
& }' v" E- p9 U, o3 Q# i) A' M; Z至正二年(公元0 a! W2 |$ t3 v8 j7 @
1342$ @* {6 h4 u! \% q. ?
年)
/ f( p+ b7 }; r5 h, f,于仲保由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司马。5 ]4 B+ i- B% R" m! m+ |

. e" z0 r/ R; E- F% J+ H从这里看来,司马庄的历史比大水泊的要早一些,没有什么疑问了,于敬祖是于敬的可能性增加了。
发表于 2013-4-22 15: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4-22 15: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家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07: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自斥山迁居崮山后(在大水泊北六十里旧属文登县所治今并荣城),又自崮山后迁居洪水澜(在大水泊西北三十五里文登县所治),金季讳敬祖公字孝先充登州镇守把军千户之职,居洪水澜生五子:长子士达公、次礼公、三吉公、四祁公、五祺公,吉祁祺三皆无嗣,士达公以下数世蕃衍即今无考,礼公生一子讳坚公於晚宋间始迁大水泊(村外临河北依山因呼为大水泊,在文登县东南四十里)。吾于氏之盛无逾山左(俗云山东无二于),散处各郡以及迁居外省者俱出于东海斥山崮山后迁洪水澜大水泊等处,凡由大水泊所迁者皆为坚公之后,元时讳仲保公为大司马(墓在摩山),先世讳广公者自斥山所迁,后因官名呼所居为司马庄(今海阳县所治),明洪武十八年兹、麻、闵、纪四公避兵燹(xian),携家自大水泊徙居潍县,至明永乐二年栾福贵三公自大水泊来沧时,族中同时北迁者甚多,散居各处以及塞外,凡于氏系出山左者皆为同胞。这个记载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出现一个问题,所有的人都是老来得子才说得过去。
发表于 2013-4-27 14: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宝祥 发表于 2013-4-27 07:51 9 u% X  o) f1 ?* b" M
有自斥山迁居崮山后(在大水泊北六十里旧属文登县所治今并荣城),又自崮山后迁居洪水澜(在大水泊西北三十 ...
& ?3 K5 ^, i/ _7 `1 S2 N5 w) {
这个记载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出现一个问题,所有的人都是老来得子才说得过去。) `. y" d3 C7 n2 E# l5 V9 D
根据在哪里?请宝祥宗亲说个究竟{:soso_e18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宝祥 于 2013-4-28 10:28 编辑
$ y) H! L$ _7 ?+ N2 j. e( S
" c$ \+ c: c$ p8 @9 v3 \5 T 你要什么证据?蓬莱小柱村始祖于现,明成化七年由大水泊迁居蓬莱市村里集镇小柱村定居,祖父于渊为大水泊十世祖,渊的高祖为于敬祖,他们之间也就一百年的差距吧,不管于现,成化7年时候多少岁,他跟于渊总不能超过一百年的差距吧?就算跟于敬祖有200年,成化是1471年,倒退200年,也就是1271年,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这个年代被认为是元朝的开始统治华夏中原,史书确认  元朝(1271—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数学题你也会算,你要我拿出谱书我拿不出,大水泊的人也拿不出那个年代的谱书,都是后续的,就有错误在里面,但是根据科学计算,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出入。只有老来得子的情况才会使于敬祖是南宋人,而且是末年人。还有一点,是不是于敬祖是一世祖,而又5代没有记载就到了,士达公,礼公5兄弟的,这样才可以说明于敬祖是南宋人,于敬祖到士达之间断链了,他们不是父子关系。这样才跟大水泊的谱书云,于敬祖是登州镇守带领族人搬迁相符合。同理,司马庄的于广是始祖,他跟谱书上下一代的第一人也不是父子关系。就像我家宗谱上的于龙池是始祖,于有财跟他不是父子关系,老辈留下话的,我知道因为我爷爷告诉我了,假如将来我的孙子等后人不知道这个情况,就把他们误认为是一世祖跟二世祖,传下去就成了真的了,祖宗很冤枉啊!这个情况相信很多家都有,都知道。0 d" K% A( S. @3 [' `) P" _

) }7 G! N( G6 F$ V. K1 Y% o4 X) F" `

点评

牛!  发表于 2013-4-28 12:40
发表于 2013-4-29 16: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得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