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老五

于家大院荟粹

112
回复
3118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6 13: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五辛苦了啊
5 x8 a8 m* R7 u* X5 g这都是文化研究的资源啊
+ X# w2 B- o# m$ [1 \我代表我自己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个人慰问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莱州的海庙于家村0 K5 O/ i8 w5 S1 t4 ^& W8 F
海草房是北方沿海居民用海苔草(也有称海带草的)苫顶的一种房子,是现存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稀世民居。海草房虽然说土的掉碴,但就其历史文化价值来说,是堪于岭南的侨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陕西窑洞民居、徽州民居等相媲美的历史文化遗产。据山东工商学院刘志刚先生研究,现存海草房主要分布在山东的荣成、文登、莱州以及辽东半岛的一此地方,半岛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存在,不成规模。8 z# f# `/ T% M9 T0 E
今年元旦下午,我与刘志刚先生到莱州的海庙于家村,实地考察欣赏了莱州现存的海草房。我们敲开一户的大门,一位大约七十岁的老人接待了我们,并介绍了海草房的情况。在当地,海草房墙体一般为砖、石、木、或土坯建造,贫家富家都可以建造,差别在于所用砖、石、木的有无或质量。我们参观的这个大院当年就一个富家大户,周围还有几个院落,保存的都不错,至今仍为人居住。在沿海地区,海草房的建造一般类似于四合院,多数是正屋、倒屋和东西两厢,大门则在倒屋的东面,进门称过道,大门经过道迎面是东厢的山墙,要建造成照壁式样。所用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海草捞于海中,石料则就在山上开采。海草房一般墙体都较厚,屋顶冬可保暖,夏天不漏雨,太阳又晒不透,还有防火功能,冬暖夏凉的特点十分明显,是沿海居民的最佳住房,也是最具经济特点的住房。据说住在海草房内,手机不能通话,说明房顶的海草有微波阻断作用,对现代人来说,深受微波辐射之苦,居住海草房可称其为绿色环保的生态住所。所以,这个村就有用海草房苫顶的新建房子,不知是不是与此有关。
4 p# e/ S5 q& p& o在莱州,现存海草房的还有几个村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考察了小于家村的一个院落,其他的则只是在院墙外观察了一番。对于其他的村子,也没有时间去,留下了很大的遗憾。我们相约另找时间,再次到莱州,体会海草房的历史价值,找点还璞归真的感觉。
2 K! ]7 Z( d0 W! M# \: N: G, [
1.jpg

0 M3 k6 \7 S% G: R" C6 {
2.jpg
3 F9 Q# V9 t8 x4 ?
3.jpg

0 u! D. X7 u" G9 C1 d$ |  F
4.jpg

- K- i5 K& A, L
5.jpg 3 j, g$ V0 x# s- W3 i' q
发表于 2009-1-9 2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好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氏宅院”忆革命志士0 n0 t' u5 @4 j# w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了位于寒亭区寒亭街道寒亭二村的于氏宅院。在这座古老的四合院里,于氏家族的老人们讲述了革命志士于均生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 @2 R3 f$ A* }& e; h0 C; c
  
! V; E; R9 W4 z6 a: u  放弃仕途东渡扶桑
/ ^$ p/ O  g2 n  
9 Y2 r: K$ c9 k5 r  “在我们于姓的族谱上,于均生的名字叫于庭樟,出生于1887年11月。于均生从小就很聪明,12岁他考中了县里的童生。后来又中了秀才,后又被选拔为府学拔贡。在封建社会,这是光宗耀祖的事儿。”该村今年78岁的于载厚说。
3 b$ ]6 O! k4 M- \7 |) `# h  当时,还不满18岁的于均生就考取了拔贡的资格,可以说,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可以顺利走进封建官吏的行列。当时,清王朝上层统治集团决定向日本派遣官费留学生。于均生毅然放弃仕途,考取了山东官府募集的官费留学日本名额。1904年,他与十几位同窗好友漂洋过海,东渡扶桑,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专业。) Z0 [9 T; v# ]" g6 n
  这一次东渡扶桑,彻底改变了于均生的命运。日本发达的经济与科学技术,唤醒了这些年轻人的良知,他们深刻认识到祖国的黑暗和落后,产生了以“反对满清”为主流的、强烈的民主革命意识。8 F2 [8 U, Q" J9 c
  % g: R( K. r6 i( J' y; o9 V* M
  点燃热情投身革命
4 n  T+ W. e$ s7 I4 w6 T  
- c5 d$ O, @' d( }- e7 `9 [" t: f  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联合各会党成立革命团体同盟会,吹响了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革命号角,于均生成为早期同盟会员。
% g& S" f8 i$ [4 G* L0 A' U1 w  1906年,于均生在日本任同盟会山东分会机关报《钟声》编辑。次年,于均生从日本回到家乡,创办了于氏私立高等学堂,自编课本,聘请潍县籍同盟会同志为教员,宣传革命,提倡共和。在此后的几年里,于均生坚守同盟会纲领,跟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步入了他人生的辉煌时期。. ^4 G1 u$ k0 i! S: X
  然而,形势的发展却让于均生陷入了失望和苦闷中。袁世凯和一帮北洋军阀窃据革命成果,中国仍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中挣扎,他满怀希望的“共和政府”成了一纸空文。1917年,孙中山先生针对北洋军阀的罪恶行径,在广州发起了“护法”运动,讨伐北洋军阀。于均生再次点燃了心中的希望,千里赴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议”。出人意料的是“护法运动”又是昙花一现,于均生只好怏怏回到北京。% q; m& H' i, c; e
  ( Y0 `* r/ c0 G' ^2 [
  挺起脊梁实业救国
# r) R5 u+ R$ r' z0 Y  
* c! W, o. j4 Q) \. r1 k  “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面对着军阀政府统治下极度黑暗的北京,1926年,于均生愤然离开北京,再次回到了故乡寒亭。
" S5 ?8 h+ A# ^; Q$ m8 A- l  回到家乡的于均生壮心不已,革命无望,他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1920年,他曾资助表弟张干臣赴日本攻读机械工业专业。于均生回到家乡,恰值张干臣学成归来。于均生卖掉土地200亩,筹集资金3万块大洋,在潍城东关后门街筹建大华染厂,1931年正式开工,成为山东省最早的新式染厂。至1936年底,大华染厂已有股金9万元,年均获利2.5万元。在大华染厂的带动下,潍县相继开设了6家染厂,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染织工业基地。$ N) a% e7 e9 d, h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命运给于均生带来了更加残酷的打击。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日寇的铁蹄蹂躏着潍县大地。日本人将于均生逮捕入狱,逼迫大华染厂改为“中日合办”。年过半百的于均生多年的积郁终于变为不可遏制的愤怒,挺起铮铮铁骨的民族脊梁,断然拒绝。他与张干臣等人惨淡经营,保护着民族工业的气节。然而,横征暴敛、多方掣肘、苛捐杂税接踵而至,抗战后期,大华染厂被迫停工,几近破产。
1 ]$ L1 u9 k; y4 h6 m( a  1942年夏天,是于均生平生最大劫难的日子,国民党地方杂牌队伍王有为部袭击潍城东关,把于均生当作俘虏抓捕。幸亏与寒亭于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民党中央监察部长丁惟汾来电,命令将于均生送往重庆,于均生才得以释放。7 w3 i+ j5 w- P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于均生与世长辞,走完了他62岁的人生历程。他终生收藏的古书、古砚、印章等上千件文物也漂零殆尽,只有这古老的宅院还记载着这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老人的历史印记。
7 `% H9 _* k, o) I' q" |  如今,于氏宅院古建筑群已经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三月份,寒亭区政府将于氏宅院的6个院落进行修缮。这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志士于均生的故事将和这座百年大宅院一起被世人敬仰。
5 `% W2 Q, q  h.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均生(前右二)与辛亥革命党人合影
' v' U# {" y6 ]8 ~. j! R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修缮的于氏宅院胡同8 W2 a) {  z6 a* T/ n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寒亭风物系列组诗之《于氏宅院》 于康健寒亭风物系列组诗之《于氏宅院》              于康健
% o  r2 X& h+ W" n" b5 y
5 w+ t" P4 W$ E, u- P轻轻走进四合的院落% |% |* j  U7 i7 T1 X
细细品味方正的历史6 B2 B4 {4 K6 Q3 o  B- y
青青的砖瓦$ M" E) v( J4 R- F
白色的灰墙2 r8 |# t+ j, D1 N
奇巧的檐角7 U# `, I3 W! [- y) C
仿佛在解读他的刚直睿智# {! K; j/ W- d" T
我无语已醉1 U# G1 ~$ Y* a! C

- A( _' \$ T: ]; s5 L2 n, ~不做庭院香樟* n) j. o  p. S5 _; o" V
但求均等民生
( y5 E7 E! r5 p6 Y8 [6 o$ H# h警世的《钟声》响了% V/ l+ \$ f- U2 k5 n( ~7 {/ B
把紫禁城震塌6 Q' W. u" ~7 c% a# k% u
淅沥的风雨中/ U+ |$ Z: d* s' J9 a; C3 U
你又挺起大华的铮铮脊梁
; ~5 y8 V8 P+ _8 ~5 v, q( K6 Y即使心力交瘁
7 |9 g) K, I9 H" F% h: v8 M, H$ }& z- _0 x. U6 l$ s
还是那片土地, {5 H9 o, C- f: u
还是那个宅院
* F1 o& w3 g# w, j1 M墙裂了; Q7 J1 _' J: z. n
屋漏了
( J* v9 e8 J; _5 _% d1 q8 z但栋梁还在: s; y$ T# a0 g, v- i, ]2 n& P
没有了墨香书声
- M" {" ^. Y1 y6 q! N远去了战火硝烟1 d7 u4 h3 U8 t0 k. c# w8 x
想把你的灵魂找回
2 {+ K$ `" c* v7 [: ^

, S4 n0 p! S: o* V9 c, [# F注:(潍坊市寒亭区寒亭二村于氏宅院属典型的明清院落,始于于占鳌,盛于于均生,原名于庭樟,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创建革命杂志《钟声》及潍坊大华染厂,坚拒日本合作,革命志士,民族工业的先驱,四合六院,正全面修缮。)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O! |# V6 C4 I' H0 K1 k  j
“潍坊寒亭于氏宅院保护工程”开工7 G0 `9 k$ P1 s
由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负责保护方案设计,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组织施工的潍坊寒亭于氏宅院保护工程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投入保护资金150万元,预计2009年3月完成。
8 V3 o8 H) P) `  潍坊寒亭于氏宅院,是一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是研究明清时期山东省乡村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有着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2004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由潍坊市寒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使用。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已严重残损,亟待维护。: L7 N9 C/ ^% R8 u  ]0 P/ P& H
  该项目保护方案已经山东省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将严格按照保护方案组织施工,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加强工地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该项目保护工程施工主要分三部分:
9 g* L' I; a5 r1 j" v7 S* A: F  一、现存于氏宅院中的六个四合院及关帝庙,整治院内环境,恢复其原格局。" \3 a, Q' Z% x( }2 h! {( W9 [( l
  二、根据拟修缮的六个院落及关帝庙的现状分布,设置总入口,便于日后的管理利用。
- T7 Q& S5 |" Z# D' b# K1 _  三、根据规范要求,完善水电、消防、安防等工程配套设施。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寒亭用心呵护文化遗产
于氏宅院是位于寒亭区寒亭街道寒亭二村的一座明末清初时期的四合院住宅,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它是第一届潍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场所,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围绕着这个具有较高历史意义和传统价值的重点保护文物,今年寒亭区将投资150万元,对“于氏宅院”进行全面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寒亭区的“乔家大院”。这是寒亭区用心呵护文化遗产,弘扬地域特色文化,推动文化强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s. Z8 f2 U1 d9 [5 X    寒亭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颇多。辖区内拥有于氏宅院、禹王台、寒浞冢、鲁家口等文化遗址,并有一孔桥、张氏松等多处古迹。同时,该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数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和潍坊风筝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H8 M9 Y- c+ l# o) r0 A  E7 b
    为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寒亭区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创新工作机制,多措并举为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开发与利用创造条件。围绕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区里重点以杨家埠百年老店“吉兴号”、“德胜号”等为摹本,规划建设了一批古店铺、老作坊。对占地520亩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将在原有古建筑群的基础上新建木版年画院、风筝博物馆、民俗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民俗馆、婚俗院等文化设施,以进一步丰富民间文化的展示内容。同时,该区还将编写中小学生杨家埠木版年画地方教材,把杨家埠村明代年画作坊建成中小学生乡土教育基地,开展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内容的试点教学,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 S  B" v0 d/ y, B% I8 r5 |, \. U    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但由于其具有无形、民间等属性,为抢救、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关爱”,寒亭区充分发挥区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促进会的作用,在搞好对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杨家埠年画和风筝的挖掘、保护和继承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年画古版的抢救性收集和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培训基地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搞好年画艺人的调查摸底、年画制作工艺整理挖掘等工作,将筹备成立“杨家埠年画艺人协会”,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区里还对列入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盐神节、猪鬃加工、潍县庙会、潍北抄纸、南孙草柳编等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具体措施加以保护与利用,并采取各种方式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力争使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 @" i0 r+ i0 o6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 ?7 G' `9 c8 d5 e2 l- l. H
: {& l8 O8 N! r& k9 _
      潍坊于氏宅院卫星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 19 y* H/ L" [7 L! N# H7 B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2
( A/ [6 H! r8 l % ^* T5 e* x5 e& Z9 g( d2 m3 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