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宝祥

讨论洪水澜碑文族系

114
回复
1877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0 17: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复林 发表于 2013-5-5 19:08
" @. n8 ?2 R2 ]9 _; e" Q# \4 O" r于敬祖之登州千户和于仲保之兵部司马。。。这两个人的官职,早在接触大水泊和司马庄于氏之时我就已经产生疑 ...

3 a: `. l6 |+ c% A& D, ?6 S+ D査金职官表中有兵司马一职,元代时也有资料讲,宋遗民喜欢呼兵部侍郎为小司马,這可能是人称司马庄的耒源吧。供参攷。
发表于 2013-5-10 21: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洪水澜碑文考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9 @" k5 P  P  S5 c% A' u: o我是文登大水泊村人,姓名:于延友,大水泊第26世。最近网上热议洪水澜碑文及有关问题,现以我所知情况简述如下:
& }8 [0 X1 I; h- T; n3 x& l1 e1 T+ G1、根据家谱:民国22年大水泊一分谱、各分谱(网上讨论的洪水澜碑文应该来源于此)及文登史志资料,于敬与于敬祖实为一人,即于敬祖,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享年80岁,为大水泊一世祖。网上蓬莱小柱村推翻一世祖的说法不知有何根据,本人愿电话或见面探讨论证,联系电话是18660318420,望提出此一说法的宗亲联系。                              - L( A, A& g6 Z2 l0 z: F
2、吾支是于渊之后,于渊是大水泊五世祖,亦不是网上说的十) h4 i+ ]$ j# D) h: {0 {' D; C
世祖,共有七子,名子与网上说的一样,但长序有别,长子为泽,其余依次为清、真、能、昌、政、云,吾支为泽子(松)之后。(网上首页作者所述内容有两点错误:其一,于泽为于渊长子,于能不是,宗派图及碑文表述很清楚。其二,若于现为于松之弟,则其父不是于能,愿同时探讨。)                                             + p  s$ C% C4 S9 C% J, Z( O
3、关于文登大水泊于氏的范围。大水泊追尊敬祖公为一世祖。凡是敬祖公以下各支系均称文登大水泊于氏,实际范围远不止如此。其因:文登大水泊于氏为定国公后裔,追尊为远祖,于南北朝时,由东海郡(现今的郯城)来到赤山买地座户,建立了于家庄,百八十年过去了,于家庄略有规模。在村南面七八里处有一座山,因为山石是红色的,所以当地人称此山为赤山,南北正迎我们于家庄,先祖们认为是吉利的,于是把于家庄改为赤山村。几代以后,赤山于氏在仕途上、经济上只是平平,不见生机,先祖又在村名找问题,认为赤为红,红为火,于与鱼谐音,鱼近火是不利的,先祖们于是就把赤山的赤字改为斥,故村名改为斥山村至今,所以南面的山为赤山,北面的村为斥山村,成为音同字不同的两个字。又过几代后,斥山于氏依然生活平平,没有将相后裔和东海望族声色,先祖们又找高手探讨,一致认为不管是什么斥这个村对于姓是不利的,应当另选吉地,从那时起,斥山于氏的族祖们开始向周边村迁徒,有的迁徒的很远。唐朝末年,有一支于氏族迁到崮山,落地生根,后斥山于氏宗谱也请到崮山,于明朝初、中期,斥山村于氏全部迁出,再没有一家于姓。几代以后,崮山于氏和以前一样没有起色,又因天降一块大陨石,以为不吉祥,先祖们又有出迁的念头,认为斥山、崮山都是山,于(鱼)不能守山,应当近水,于是几位先祖于北宋中期迁入洪水澜,三代后于金朝初中期坚公迁入大水泊。大水泊原为赵家庄,赵姓是座地户,于氏迁来赵家庄,仰仗赵氏族人关照,后赵氏族人丁不旺,绝。先祖葬赵氏,其后先祖们又把赵氏族历代的神主碑并在一起,建丘以垂不朽,即又改赵家庄为大水泊。(大水泊世称宝地,素有大水泊赛北京之说。从风水地形学看,四周群山环抱,,期间一马平川,当地人称泊地,且水流纵横,村庄坐落处群山叠翠,村中间一条河纵贯东西,常年流水潺潺,每逢山洪暴发,常会出现中流隆起、高出两岸却不致泛滥四溢的奇观。更有种种传说,在此不一一赘述)自搬到大水泊后,如于(鱼)得水,人丁兴旺、(2007年人口普查文登当地6万多人,据统计,仅威海市及海阳市再次转迁创建或迁入的村落达一百七十多个,远迁者则更多)人才辈出、(清朝时一门考取6进士,特别值得称颂的是一门父子及族孙三人同榜考取,其时轰动京师,名震齐鲁。一门同榜考取三进士之一的于涟,为16世祖,初授云南省楚雄推官,继任浙江义乌知县,到义乌任县令三年,因政绩卓著,义乌缙绅百姓为其建三所生祠,供奉于涟的长生牌位,以表达黎民百姓对他的崇敬和祝福。康熙十四年(1675),于涟被赐蟒服,钦赐取补户部云南司主事,又转吏部文选司任职。康熙皇帝以前军功蒙优奖,加十一级,晋阶一品,特赠四代正一品封典,升本部员外郎,转郎中。皇帝为封赠四代正一品举行仪式,京都名流元老各有歌颂诗词。同榜三进士之一,十八世祖于可讬,周历六科,多所谏言,每奏事,顺治皇帝均目送之,叹为“真谏议”。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提升户部右侍郎,转左侍郎,为正二品。十六世祖于涟、二十世祖于煕学、二十三世祖于昌进并称文登于氏三大藏书家,世有“东鲁藏家,杨氏父子外当推于氏昆仲”之评语,许多珍本、孤本被多地收藏。二十世祖于煕学、其次子于迈、十九世祖于令淓并称文登于氏三大书法家,其中令淓公擅榜书,乾隆有评,其子书佃,充济南府学训导,诗书俱佳,所书大明湖石坊匾额、碑记,声名远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于姓男儿保家卫国,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牺牲的烈士达六百多人,战火中也锤炼出了一大批干部,仅地师级职务以上的就达一百七十余人。)财运亨通,(十四世祖于东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明朝后期,不仅富甲一方,而且乐善好施,关心公益。万历四十四年(1616),文登闹饥荒,东齐“出积谷数百石赈济,存活甚众”;崇祯十三年(1640)文登大饥,人死大半,十五世祖于应第“煮粥道旁,凡数阅月,远近賴以存活。捐义莹以收白骨,立义仓以备凶荒,建义学以教子弟”,修桥铺路以便世人。文登县志有载,致德名远播)成为远近闻名的望族。(清朝时期,凡到文登做主官者,都要到大水泊拜见,离村西南三里许有一马台石,文官到此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步行到村,可见一斑。)元朝末年兴建家庙,从崮山请来斥山于氏老宗谱供于家庙。谱上供奉着斥山一世祖至十五世祖,还有两面分谱。每年大年除夕,于氏、氏族各分支都来大水泊,遂成为于氏、氏族中心,各处于氏都皆称大水泊于氏。斥山于氏、崮山于氏、洪水澜于氏等都无由辩,没有自称我是斥山于氏或崮山、洪水澜于氏等,也都自称大水泊于氏,亦是正本溯源之举也。
* X4 }8 \5 T) Y9 r/ Y- t) `明朝永乐十五年家庙失火,族人共奋灭火,东楼支族祖在救火中,为抢救宗谱烧成重伤,后因伤势过重去世,后人歌颂至今,可惜的是只抢到绢谱的边角,先祖的名讳全无,族人痛惜不已。自此以后,先谱先祖世系成迷,致后世莫衷一是,实属遗憾。然谱虽毁,事实确凿,先祖遗愿尚存,定论不应更改。6 @8 v' d7 p  p2 Y: @+ q
4、大水泊有家谱,但不系统。以一分谱相对较全(大水泊所分的五大分,系第十世亲弟兄五人,本村及周边村于氏族人基本是此五分人,据先祖相传,其时其他堂兄弟尚有多人,但其后裔鲜有所闻,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三、四、五分皆有谱,二分尚未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和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定有所获。欢迎各位宗亲前来交流和查询。大水泊宗谱家庙始建于元朝末年,以后又断续建家庙十五座,因各种原因,现已无存。现拟筹建大水泊于氏宗祠,以上慰先祖在天之灵,下顺后代尽孝之心,望吾于氏族人多发表意见,群策群力,玉成此事。+ K  }1 {  e8 V8 f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08: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延友 发表于 2013-5-10 21:40
4 J; t4 A8 T& C2 N7 Z# p关于洪水澜碑文考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 W/ x- A' m" P, D8 g' S5 v我是文登大水泊村人,姓名:于延友,大水泊第26世。最近网上热议洪水澜 ...

2 T+ U5 J- z, q- \谢谢提供资料!另外,蓬莱小柱所记于敬实际是五世,上有四世不详,于渊为十世是从于敬祖开始算起的。大水泊立于敬为一世,只是手法不同,盖于敬以下世序不乱,记载略不同,不知何故。
发表于 2013-5-11 08: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延友 发表于 2013-5-10 21:40
; y6 x* p4 Y, I$ K0 K  f+ j* f关于洪水澜碑文考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P% G2 _7 q" y/ x
我是文登大水泊村人,姓名:于延友,大水泊第26世。最近网上热议洪水澜 ...
1 d: |0 U; q, l) X9 X
建议延友宗亲最好亲身去小柱村那里做下调研,% }0 V; G) O6 x
搜集掌握第一手材料,希望能有新进展...
发表于 2013-5-11 19: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洪水澜老塋碑文
5 w- a# C1 @7 G9 m, ~' O0 X       洪水澜老塋碑,元泰定元年即公元1324年立。由兖州儒学正堂文登县人孙礼撰写,由墓主人侄儿于良佐书写。碑文首一段总述了文登于氏源远流长,虽缺廿个字,但其大意不外乎此。; n8 T+ ]& a8 X, b. y2 @
      主一段主要是讲述墓主這支的世系,首先点明远出於于定国之后,因家谱散亡不能世次。因而只记其髙祖始。即墓主人上朔五代,這里首先要追查的墓主是谁?碑文中未明确,就其文之论述应是良字辈這一代。但良字辈有六子,係貭之子,良輔,良弼,良佐,良佑,良用,良嗣;其中良輔,寿享七甸,良弼也寿享七旬,说明此二人已卒,而良佐,良佑,良用,良嗣,无春秋记载,特別良嗣无记,這里可能是缺(20字)字造成,因而存在有另一种可能,即現记为良用之子的安德,安宁,安和,有可能是良嗣之子。這暂不讨论,因而墓主应是良輔或良弼,也可能是二人,因這碑是附葬之记,良佐的主要目的是为记载世系,使后人了介于氏這墓群的這支人的世系而己。其实文章的口气也正是于良佐的辈次所写的。
! l, U7 e; }: C5 a0 y% p' W    現在我们先看高祖于敬祖的记载,"公之高祖讳敬祖,字孝先,(缺14字)於文邑之西囗囗囗囗焉。荣囗会金季板荡,兵革不息,孝先充登州鎮守把軍千户之职。賦性(缺16字)由是百姓囗囗囗囗群黎寇掠之虞,异日言旋,士庻莫不流涕也。昆弟甚众,雁行十亣(缺10字),皇统五年(1145年)(缺八字)都松林庄创业迁茔葬迄。"从現有字面中可看出几点。一,于敬祖的名讳,讳敬祖,字孝先。所以其讳字不可能是6 u: H$ q* O" o1 p5 A( x( B
[敬],這里的祖不是敬称,而是其讳字中的二字[敬祖]。其二;"於文邑之西....焉。"這里我的介读应是指于敬祖迁徒文登县之西(西南,西北,或县西乂乂,)遂家焉。"荣囗,似应为荣成,這样'荣成会金季板荡,兵革不息。'说明金人在荣成遭到了抵抗,那里在不停打仗,因而迁于族敬祖一支到文登县西乂乂居之焉。为什么迁文登县西乂乂居住呢?因当時孝先(敬祖)正任登州鎮守把軍千户一职。這样就可以理介,为什么于氏从荣城斥山迁出到文登县城之西乂乂居住的原由,从而也介决了斥山迁出时间为金代這一问题。这里接着的16个缺字应是描写于敬祖在登州鎮守把軍千户职位上的努力,因而保证了荣成战祸不致漫延到文登,避免了百姓遭受寇掠之虞,因而老百姓很感谢于敬祖,到后耒有人提到那段往事,不论平民还是当官的都很感激。這样就很清澈了這段文字的含义,同时也説明了于敬祖是金代人,官是金代官,什么鄧州,什么南宋都是凭空想象,都是后人的推演而己。這里必須提及的是,我们有些人思想上的錯误覌念,一旦提及金,元,好象祖宗就不光彩了,但社会現实是严苛的,時代更佚的历史潮流,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适者生存是鉄律,逆潮流而动是自取灭亡。于氏能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延读至今,我们的先贤总是高瞻远瞩,适时的顺应历史潮流,因而才有今天之于氏,民族英雄于谦所说的社稷为重君为輕的道理,就在于此。于敬祖兄弟很多,他排行16,這与現今表上称十六翁符合。后面的10个字空缺,皇统五年(8字空缺)都松林庄创业迁茔葬迄,这里空缺与留下的字连起耒分析,应是记载于敬祖的卒葬文字,皇统五年(1145年)可能是于敬祖的卒年,早年葬地不知,后因其后代到都松林庄创业,又迁葬,迀葬地大概在都松林庄附近吧。
/ `: I& D0 `/ }) Y5 n    下面记载的是于敬祖的子嗣,长次五人。長子讳士囗囗达,字伯通,這里長子伯通讳字不明,因有四字,从汉人讳耒说一般是一个字或二个字,這四字的讳很少,也许其讳为士囗,而后一囗达为名达,这样联起耒就是讳士囗,名达,字伯通。也是一种文字介释,而士达就略去了中间二字,欲与史册中去找士达也就不可能了。我查看了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文登县志,未能找到于敬祖或其子的名字,不知是何原因?而论坛上有人引用清光绪23年俢文登县志,民国22年翻印本,称上有登州镇守把軍千户于敬祖名字,我想应该是洪水澜墓碑发現后补加的,因洪水澜碑文发現于道光廿五年(1845),正是這样道光十九年文登县志还是按老志记载,故而沒有于敬祖名字。6 d9 G) S# A* q% \6 A: Z  V
    碑文上除伯通外,沒有列出于敬祖其它四子的名字,因而也就难以考证于敬祖本人了。当然这碑是为记述良佐一支于氏的,不记旁支是可以理介的,但后文中却又提到振,坚二位堂翁,這使人难以介释,也许是当时良佐也不知其它四位曾叔祖的名字,有這种可能。
- o" w% a* X# h: }' s. f1 l% e  P   伯通生祖讳斌(后缺19字),这里祖讳也成疑了,因斌后空缺,也许其讳斌囗,這也有可能的,所以只能定其个大概,但斌的官职记载清楚,宣锐軍副千户之职,敇授忠显校尉。这里宣鋭軍副千户,应属从五品官,而忠显校尉是金始置官职,从七品。説明斌在金代曾授这武职,到元代就沒有再为官。因碑中记有"逮我圣朝践祚,天下晏然,养素安居。"寿八十一岁。
3 p: s: }- S& p- A$ Z     而父貭,字信叔,为文登县典吏史,典吏为县里的一般官員,在文登干了三年后迁官牟平,五年任满还家,又充当盐酒稅务的都监,卒时享年七十三岁。这里均沒有记载生卒年月,因而也难于断定其在世年间。不过都记载了其寿岁,都在七八十岁。如于敬祖按皇统五年为卒年祘,大致应是107?年至1145年這段时间,即北宋神宗年间至南宋绍兴十五年,而金耒说是金第三帝熙宗皇统五年這一时间段。所以于敬祖不可能是元代人。+ l5 f: R* L; x* }9 o3 d2 B
     下面再读碑文中良佐六兄弟的记载,良輔,良弼有寿享记载,说明此二人己卒。本碑刻也正是借用其二人的名义而刻。良輔,字翼之,也是介夙娴吏事的小官,虽为吏三十余年无多大建树,最后老死家中,但寿享也是七旬,七旬即七十岁也。生有三子,安仁,安吉,安利。而良弼是胶莱海道管丁壮的百户,后又授山東宣慰使司行胶莱海道都漕运司万户囗囗勾当。这里绕了半天口令最后还是个勾当,只不过工作的衙门级别高一点而已。但寿享还是七旬。真是一门长寿。良弼生五子,安字辈,禄,迪,惠,信,让。
3 W8 z! B+ p: j      而良佐本人记载详细,可惜其间缺字太多,但基本可看明白其一生事績。良佐字作卿,文词雄瞻,学问优长,延祐三年就已任职,只因空缺不知授何官,但应是文职无疑,正如后之中书吏部札记,充本县儒学教谕三年等,文登县儒学教谕应是其最终官职。时间段应在延祐三年前后吧,延祐系元仁宗年号,三年为公元1316年,祘他25岁始任职,那就是1291年岀生,至立碑1324年八月尚健在,且正任文登县教谕,正当三四十岁之青壮,就祘其寿享七十的话,应在129?年至136?年這一时间段在世。所以可知,良佐应是元代人无疑。良佐生二子安道,安逸。而良佑生二子,安礼,安漬。良用延佑四年曾充任文登县令名司囗,又到牟平县充任同一职务。生三子,安德,安宁,安和。以上這些是良佐五兄弟及子嗣的记载。7 T/ c9 ?& Z0 f) ]: U
      
$ c5 f- G# ^% V: d' X) ]$ X      現在再下读关于二位堂翁的记载,先议一下堂翁一词,据百度称堂翁一词在明清时是县吏对知县的尊称。但这里二位堂翁应是后代子孫对先代叔伯祖的称呼为是,也就是叔祖或伯祖之意,其位次应与斌在同一代。這样我们再耒读碑。"堂翁讳振,生一子,諱琛,良佐之堂伯也",琛与質平辈,比質年長,因而称琛为堂伯。"平生淳实有古人风,年逾耳顺而逝。"看耒此于琛有别于牟平县志中的宋潁川長史的于琛,他沒有为官,年令60多岁而逝。"生三子,琮,海,江。琛生二子,水,俊。海生四子,才,宝,珍,洋。江生九子,从仁,从义,从显,从信,从俭,从让,从忠,从善,从德。(后缺七字)吏事(后缺九字)勾当,外俱以农桑为业,勤资富有,乡人好之,亦不忝於祖宗矣。這里记载的琛,海,江的十三个儿子中,只有几个人从事过吏事,勾当外,均为务农,但生活殷实富有,且获乡人称赞,所以也可谓对得起上祖。這是振一支的记载。這里良佐沒有记载这支于氏迁居何地,实感缺撼。
1 D0 c) w, O8 N. c+ J  A+ I     再看看对大水泊始祖坚一支的记载,"堂翁讳坚,兵革(后缺10字)生三子,長曰演,生一子,曰佑,佑生五子,岀创茔次未详早逝。"這段文字先缺十字,据兵革二字推測,可能文登(洪水澜)又遭兵革之乱,而迁居大水泊之原因吧;其长子演一支,及其子佑和佑五子,良佐不知他们的出生情况,创业情况,衰葬等等因而无记载,但早逝不知指谁?是为疑问。关于坚第二子闰,碑载曰"生一子,曰渊。平生淳实,生七子"。泽(早逝),清,真,能,昌,政,云。這长次排列估计良佐不会弄错,今人应以此为准。再看坚三子千,"千,生三子,长早亡,次曰進,早逝,生一子曰林。三曰瑛,生二子,曰成,曰和,亦务农为业也。"由于对良佐耒说此二支属旁支,因而述记也简单些。: I7 i( N- E5 S1 ?1 x/ x/ r8 y
   后接一段缺字較多,且断断续续,但留下的文字尚可估测其意,说的是立此碑石的一些原由及请孫礼撰写碑文的情况,接下的是孫礼对于氏的评论及赞誉文字,其中"定国子孫,世远年凐,囗囗邱燔,金季板荡,高曾遇焉",這几句文字点明了此系为于定国后裔,很重要,还有金季板荡,高曾遇焉,這说明了时间,高曾二代人在金代,即敬祖一代和士囗囗达一代生活在金代。后人也就很明确了,斌以下就应是元代人了。碑文最后点明了立碑时间为元泰定元年八月旳一天。而且立碑时尚是仲夏,天气很热。
6 l) c5 W* V# S/ z      初探山左于氏,读此碑获益匪淺,現以自巳粗陋之見,发于论坛,供于氏宗親参考指正。
发表于 2013-5-11 21: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延友 发表于 2013-5-10 21:40
  T9 \' A: ^9 r关于洪水澜碑文考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 O8 _# E- p4 w3 i% c5 q我是文登大水泊村人,姓名:于延友,大水泊第26世。最近网上热议洪水澜 ...

* _' R; D6 Y1 {: {家谱中可有 于龙池   于龙河  的名字??
发表于 2013-5-12 11: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致遠 发表于 2013-5-11 19:35 0 ]9 K# U- a! w1 [" j) d( [
读洪水澜老塋碑文
. A) }* C9 F, n( l       洪水澜老塋碑,元泰定元年即公元1324年立。由兖州儒学正堂文登县人孙礼撰写,由墓 ...
; P+ }4 C( @/ S$ b, ~
这是目前针对山东定国公一支后裔世系繁衍以来,本人看到的一篇比较详细的评论{:soso_e179:} ,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12: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致遠 发表于 2013-5-11 19:35 & ?& F* A% @" Y
读洪水澜老塋碑文9 i8 P! Q1 r( D- K& p2 I
       洪水澜老塋碑,元泰定元年即公元1324年立。由兖州儒学正堂文登县人孙礼撰写,由墓 ...

7 l' ?4 U3 o9 }" g4 Y分析的极是,但是如果跟过去人结婚早生子联系的话,却跟后辈的年龄差距太大,几乎几代都是老来得子的情况,才能完全吻合世系。
发表于 2013-5-12 19: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宝祥 发表于 2013-5-12 12:15 ; @5 o) [# v1 X1 l+ I5 y7 s: j
分析的极是,但是如果跟过去人结婚早生子联系的话,却跟后辈的年龄差距太大,几乎几代都是老来得子的情况 ...

6 X6 S6 j$ e6 _2 H' n! G你说得很对,我看到的都是七八十的寿享,這在动荡年代是难的。也许良佐本人有些也是不太清楚,其中一条沒有祖辈甚至考的生卒年月,這是欠妥的地方,因而后人很难确定他的生活年代。上祖不写还讲得过去,但墓主不提就讲不过去了。這还得深入探讨。
发表于 2013-5-12 20: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13-5-13 11:50 编辑 0 t' w' J; @# f$ h1 G. M4 w: s

% @0 b  f6 b7 d+ R& x, H( |4 P去年我听说有个消息:9 N# v5 b4 R. V! Z
有位老板在洪水澜搞温泉开发,工地上挖出不少古碑来,能有条件去洪水澜的宗亲可否去实地查看一番,也许会有新发现的。
发表于 2013-5-13 07: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致遠 发表于 2013-5-10 17:40
4 b2 K4 x  B2 z' }, k* d. b* g査金职官表中有兵司马一职,元代时也有资料讲,宋遗民喜欢呼兵部侍郎为小司马,這可能是人称司马庄的耒源 ...
) ]9 n( v4 Y: X
谢谢致远先生提供资料。% b: P( b% e! i5 J
我确实没查到兵部司马这一官职,兵部侍郎称为小司马,与兵部尚书称为大司马的来源是一样的。根据司马庄的记载,村名是由于仲保之孙,根据于仲保的官名改的。至于于仲保本人究竟官至何职、几品,尚需考证。
发表于 2013-5-13 07: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延友 发表于 2013-5-10 21:40
) N3 G& g, W  v8 u# ~3 B+ U* [关于洪水澜碑文考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P/ d5 f0 Q& G/ g$ X" B& c' k2 u
我是文登大水泊村人,姓名:于延友,大水泊第26世。最近网上热议洪水澜 ...

$ \- X7 J. [; U: I6 U1 Y延友先生,请问于敬和于敬祖到底哪个是真名,大水泊是否有说法?
2 s3 r' O5 x% q/ x
; H3 C0 [0 l; _乳山 东 司马庄村,清光绪二年谱 记载,大水泊始祖 于敬 ,且司马庄于广为于敬 之后。请问大水泊对此是否有说法?
发表于 2013-5-13 08: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老五 发表于 2013-5-12 20:05 4 Q8 P0 t0 D  L5 T; m3 E  y
去年我听说有个消息:
  R' b' [& T& @1 D9 k有位老板在洪水澜搞温泉开发,工地上挖出不少古碑来,能有条件去洪水澜的宗亲可否去 ...
3 _- v: v; p% M% u! x; ~! f5 b0 Q
消息确切么?古碑不会被当基石再填墙了么?
发表于 2013-5-13 11: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宝祥 发表于 2013-5-13 10:00 0 W/ W3 q; D% q
消息确切么?古碑不会被当基石再填墙了么?

8 w/ Z/ F/ ?# X/ w古碑据说被保护起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