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振华

于姓著名专家学者汇总贴

110
回复
807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6 1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志刚

1223178743.jpg


1973年5月生,河南洛阳人。


  1.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2.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3.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4.2002年至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5.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与职称

  1.2001年7月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2.2002年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

  3.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

  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1.兼任浙江理工大学等多个大学的兼职教授;

  2.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3.担任刑法学连续性学术刊物《刑法问题与争鸣》主编;

  4.参与计算机犯罪的立法修正等多个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制定。

  发表文章: · 自首制度的类型重构及其内涵

  · 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 关于再次犯罪的潜伏式趋严化刑罚反应体系的梳理――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角度进行的解读

  · 累犯中人格评价因素探析

  · 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 论英国人权法对英国刑事司法程序的影响

  · 毒品犯罪中诱惑侦查案件定性问题探讨

  · 论电子邮件的刑法定位

  · 关于网络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思考

  · 减刑适用中的数罪并罚问题

  相关著作: 《刑罚消灭制度研究》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

  《网络刑法原理》

  《计算机犯罪研究》

  相关译著: 《芬兰刑法典》

  《新西兰刑事法典》

  学术成果: 科研成果获得“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钱端升法学奖”等科研奖励多次。

  研究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发表于 2012-3-6 15: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伟教授

1223177664.gif

  
于 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自然情况:  
   
  姓    名:于伟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 1963.2

  单    位:教育科学学院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办): 0431-85098030,85099892
   
  电话(宅):

  传    真:  

  信    箱: yuwei@nenu.edu.cn

二、研究领域:   

                   目前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青少年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三、主要学习简历(含国内外访学)   
   【学习简历】
    教育学博士学位  东北师大教科院(2005年)
    教育学学士学位  东北师大教科院(1985年)
   【学术访问】
    2004年2月访问台湾嘉义大学
    2004年1月访问韩国东国大学
    2002年9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
    2000年2月—2000年3月访问美国乔治城大学
    1999年7月—1999年8月访问美国乔治城大学

   【参加国际会议】
    2006年9月在北京参加教育哲学年会暨教育哲学国际研讨会
    2005年8月在呼和浩特参加教育基本理论年会
    2004年8月在长春参加教育哲学年会暨教育哲学国际研讨会
    2003年9月参加长春参加教育基本理论年会
    2003年在韩国参加中韩东方文化教育新视野国际会议   
四、主要工作简历   
    2007.2-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6.6           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5.4-          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所长
    2000.6-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党总支书记
    1998.12          晋升教授
    1997.2-2000.6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处  副处长
    1993.10          晋升副教授
    1993.4-1997.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党总支副书记
    1985.7-1993.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  团委书记     
五、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
    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专家组成员。
    吉林省青年学学会副会长
    东北师范大学第一届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六、教学工作(近三年)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教育哲学
    研究生:教育哲学专题、中国文化与农村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论
   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硕士)共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 硕士研究生26名
  
七、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

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青少年问题、农村教育问题
  
八、科研项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后现代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问题研究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zz0085 2006年 3000元  主持
    2、农村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香港华夏基金会 2005年 50万元  主持
    3、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状况调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教育部  05JJD880058 2005年  20万 主持
    4、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问题研究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2005126  2005年4月 3,000元  主持
    5、青少年学生生命意义缺失的多重视阈解读与生命体认教育研究  全国教育规划十五重点课题  DEB010545  2002年4月   主持
    6、青年学生负面信仰心态的形成机理与人文关怀教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重点项目  O1JA880002 2001年12月 50,000元  主持
    7、中学生崇拜信仰心态特质与理想信仰教育中的接受问题研究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00ZXZX033   2000年11月  10,000元 主持
    8、全国普通高中学生一般状况调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100,000元  主持
  
九、主要科研成果(按年度排列)
    论文目录:
   
    47.于伟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中国教师》2007年第7期.
    46.秦玉友、于伟:加强农民工培训 提升农民工素质,《光明日报》2007年7月14日.
    45.于伟、张恰:简评《教育学》,《光明日报》2007年7月7日.
    44.于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教育研究》,2007年3期;光明日报2007年6月27日内容提要;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6日期刊看点介绍.
    43.于伟: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新华文摘2007年第六期全文转载
    42.于伟:专业设置: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基于四省七县的调研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A
    41.于伟:解决农村教师“进口”和“出口”的几个问题,《知识界动态清样》,2006年255期
    40.于伟: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观的消极影响,《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9.于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7日  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6期全文转载
    38.于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
    37.于伟:儿童的存在特性与教化,《中国儿童报》,2006年5月3日
    36.于伟:论实用理性教育观的合理性—从为生存而教育谈起,《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35.于伟:论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问题,《教育研究》,2006年第一期
    34.于伟:现在社会不重视理性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7日
    33.于伟:通过获取知识而获得能力,《社会观察》,2006年01期
    32.于伟:“学习目的”的三个层次,《社会观察》,2006年01期
    31.于伟:论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的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0.于伟:为人的生存而教育,《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1期
    29.于伟:论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教育学报》,2005年5期
    28.于伟:《警惕“怎么都行”的教育观》,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27日
    27.于伟: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转载
    26.于伟:贫困家庭大学生生存状况的个案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5年第2期
    25.于伟: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教育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24.于伟:福柯教室中的微观权力理论述评,《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 6期全文转载;
    23.于伟:西方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理念、对策及启示,《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年
    22.于伟:过个休闲式的暑假,《人民日报》2004年7月6日
    21.于伟:班主任最需要尊重和理解——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现代教育报》2005年4月15日
    20.于伟:家庭教育视域中的青少年生命意义缺失与充盈,《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
    19.于伟:后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全球化与教育改革》2004年1月
    18.于伟:非公有制经济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2004.7
    17.于伟: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16.于伟: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与出路,《教育科学》,2004.8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15.于伟:师生关系中影响教育公平的不正当利益因素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月
    14.于伟: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征,《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人大复印《教育学》转载
    13.于伟: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教育学》转载
    12.于伟:大学精神与通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论坛》2003年2月
    11.于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及职能,《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转载
    10.于伟:当前中小学教师过渡期待行为透视,《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中小学教育》转载
    9.于伟:论科学变革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8.于伟:现代人内心追寻的一种隐喻表达与解读,《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转载
    7.于伟: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如干问题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转载
    6.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l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1-2、人大复印《教育学》转载
          《北京师大学报》2001-3部分转载, 叶澜主编的《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1》综述
    5.于伟:984名女大学生若干性心理及其行为状况调查分析,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6-1
    4.于伟:略论当代大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9-11-5
    3.于伟:青年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思想教育研究》,1999-10-6
    2.于伟:关于青年学生性心理状况差异的调查分析报告,《东北师大学报》,1999-12-4
    1.于伟:改进大学德育工作,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清样》,1999-11-1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于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于伟《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于伟 《现代性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柳海民  于伟  《现代教育原理》编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2
    于伟主编:春风化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读本,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专利等实用成果:
    鉴定成果:
     1、于伟等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青年学生信仰确立与人生观教育中接受问题研究  教育部 合格  2001年3月
     2、于伟等  吉林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青年学生理想信仰确立与价值观教育中接受问题研究  合格 吉林省社科规划办  
                2000年12月
     3、于伟等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青年学生单向度性精神危机拯救与终极关怀性教育教育策略研究  合格   2004年7月
     4、于伟等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美高校学生工作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合格 2005年1月  
  
十、获奖情况(含教学、科研、个人奖)

     1、2001年12月,《略论当代大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问题》获第五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2003年7月,《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3、2004年9月,《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获第二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4、2004年12月,《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获第六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5、2006年9月,《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获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发表于 2012-3-6 15: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商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院长-于海峰

广东商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院长--于海峰  博士  教授  教育部,省国家税务局等课题主持人.曾挂职钦州市副市长
1223173684.jpg
1223173695.jpg




发表于 2012-3-6 15: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科学院中国历代战略研究室原主任于汝波



著名军事战略研究专家、军事谋略研究专家和中国兵学理论研究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历代战略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1945年3月生,河北盐山县人。军事科学院中国历代战争战略研究室研究员,少将军衔,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1969年南开大学毕业后即入伍,曾任部队某部政委,后调入军事科学院,曾任该院中国历代战略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历代战略研究工作。自著有《大思维——解读中国古典战略》、《大话三十六计》;合著有《中国历代战略思想教程》、《三十六计解说》、《中国军事艺术》等;任《孙子学文献提要》、《孙子兵法研究史》主编,《孙子兵法解说》、《孙子兵法词典》、《中国军事通史》副主编,《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教程》、《中国经典兵书》、《中国古典联盟战略》、《中华名将》等,出版各种著作30余种。发表文章有《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21世纪青睐孙子兵法》、《美国对孙子兵法的应用研究》、《上智用间·攻心为要》等100余篇。作品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军图书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多次参与主持举办《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到海内外讲学。因心肌梗塞突发,于2006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


发表于 2012-3-6 15: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林惠

1222589351.jpg


    于林惠,男,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现任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研究生。   主编了《水稻机插秧实用技术》一书(江苏科技出版社),先后在《中国农机化》、《江苏农业》、《江苏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入选2005年中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大会报告论文,并被评为论坛优秀论文。

   先后参加农业部跨越计划“高性能水稻栽插与收获机械化实用技术实验示范”、科技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项目01号课题“水稻高速种植机械研制”、05年科技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等重大项目,主要负责配套农艺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组织实施。在江苏省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工作中,先后参与并具体负责了全省水稻机插秧试验中的机具选型与田间试验、育秧技术试验与研究等前期基础性工作.

   单位及通讯地址:江苏省农机局科教质量处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24号
   电话:025-86408843/86433103
   Email: yulinhui@njau.edu.cn
发表于 2012-3-9 22: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yuehua 发表于 2012-3-6 11:11 AM
于丹

  

   于丹说:“...我更愿意被称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人...在这个万物疯长同时乱象丛生的时代,向老人家学习那种心灵的淡定、对人对事“黄金分割点”般的分寸原则......”
    喜欢于丹: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3%DA%B5%A4#pn=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