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肇州县二井镇实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于英龙

0
回复
191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3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英龙现任肇州县二井镇实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他带领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拼搏进取、艰辛创业,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在他的带领下,村党组织的建设得到加强,党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
% I& k8 d7 I) M( u' T. Q- K: k" i/ S3 v' U& R. s1 U& {( s) I
克己奉公,言传身教带班子

+ e" t2 g! [) w  于英龙是拥有近亿元固定资产、400多名职工的企业董事长;同时,他又是13个自然屯、拥有6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的村党总支书记。但他讲科学,讲民主,凡重大决策都要经过集体讨论,班子成员共同商定,不搞个人说了算。2004年,在党组织设置重新调整工作中,全过程都是通过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形成决议后运作的。“四业一屯”(工业、蔬菜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罗家屯)党支部的成立,既体现了县委提出的“活动方便、管理灵活”原则,又非常切合实现村党员活动的实际,党员对这种组织设置非常满意。! G3 k8 i: r$ h# \& `8 @
  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于英龙不仅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认真学习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广泛涉猎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学习外地经验。他每到一处,都要把学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回来后反复研究,对照本村实际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学习科学技术,于英龙最用功。浸油厂的设备,大到每个生产环节,小到每个零件,从性能到维修,他都了如指掌。
, s$ e0 M# Y0 k: Z( |  于英龙经常说:“凡是老百姓反对的事,我们一件也不能干,凡是老百姓希望我们干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办好”。2005年春,镇党委落实造林工作,实现村根据本村的实际,准备栽种6万棵树。几家苗圃和一些专做树苗生意的客商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找上门来。有的甚至直接把1万多元的“回扣”撂在他的面前。他拒绝了“回扣”,通过货比三家,买回了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树苗。正是因为他善决策、讲民主、自身正,实现村的大大小小干部才敬他、服他,听他的指挥,甘心情愿同他一道干事业,村班子成为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 p3 Z; [7 x3 b1 t2 d- _# @; d0 `9 ]( L) N8 o
勇于探索,为民闯出致富路

" R! A+ Y' S5 [) h    村办企业是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也是于英龙的“眼珠子”。为促进企业的发展,他投入了主要精力,提出“引资金、保生产;抓技术、上档次;严管理、降内耗;扩规模、谋发展”的兴企思路。大胆融资4000余万元,续建扩建了浸油厂、砖厂等4个企业;采取“放手管理,分片包干,自主经营,分级核算”的管理办法,把生产的各个环节包给个人进行管理,要求生产经营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超支自负,节支自用”,提高企业了管理水平;启用掌握高科技人才,减掉富余人员等措施,使村办企业实现了向现代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跨越。% T0 U$ B0 \" r, s$ T& d
  实现村农民有种菜的传统,大蒜、大葱、大白菜小有名气。为了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他多次跑哈尔滨农科所、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部门,带去实现村的土样,请专家们帮助研究适于实现村种植大蒜、大葱、大白菜的化肥配方和施肥技术。他又动员农民扩大种植规模,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积极推广复栽复种。如今的实现村,仅大蒜一项,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800亩左右,大蒜复种大白菜,亩效益都在1900-2100元之间。实现的老百姓都把大蒜喜称“金疙瘩”,实现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 z% _8 F. N  e/ D& K9 I

9 p: O9 A% V4 W2 Y* Y0 R4 H
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办实事

( `9 C$ O- E  ?& m& x# h: f   于英龙始终把自己置身于村民之中,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里。农民王启,一身是病,不能干重活,还要供两个大学生,比较困难。2002年,在牡丹江上学的女儿又得了心肌炎。正当一家人因为没钱治病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于英龙给王家送去2000元钱,解了燃眉之急。原太金村的姜家屯与腰桂屯之间有一条大水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每到蔬菜上市的季节,也正是大雨盛行时期,农民的卖菜车出不了村,眼看着大堆大堆的瓜菜烂在地里。2006年春天,于英龙亲手设计图纸,自己掏钱备料,和大家一道搬砖抹灰,不到一周的时间,一座小型拱桥竣工了。1998年,王继贵老人一家人去大庆打工,因儿子出了车祸,老两口生活无着落,又回到了实现村,借住在两间破土屋里,每到大雨天,老两口东躲西闪,惟恐房子倒塌。于英龙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帮王继贵盖房子。仅17天的时间,王继贵就搬进了三间铁皮盖的大砖房。  {) P2 @! p* _3 x" k* u
  为了培养新型农民,他从基础教育抓起.2001年,于英龙与一班人研究之后,建成了共有29间教室的村小学,配备了“四室”,统一购置了学生桌椅,实验器具,老师办公用品和教学教具。在室外,操场宽阔平整,体育器材一应俱全,还铺了2400平方米的草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村里还为成绩好的学生设立了600-1000元的奖学金。

; {" w: R  m0 S* M$ S) U4 Z; ]
7 f9 \3 d! k: O) O# [+ Z# `
* ?0 G2 f6 A0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