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 19: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师傅声震大江南北 跟师傅正式学习的后三年,于宝良受益匪浅,师傅不但倾囊而教,加上走哪都带着他,让他边学边干,他很快就掌握了所有的画工笔法、泥塑真功。0 o J5 E" Z' B1 |! n0 ~: k
于宝良说:“彩画大致分三大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画法不是随便用的。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是皇家建筑园林,所绘图案都是以龙、凤为主,图案一般都是在大殿、后殿和配殿之上,无论其画法还是要求,都是必须用和玺彩画手法;旋子彩画适合于庙宇、寺院、道观等等,所绘图案都是花草、一般神兽;苏式彩画适合于长廊、回廊、凉亭等。后两种技法,一般能混合使用,但很少有三种技法混合使用的。”
, z6 f* l- r( \ “而塑泥像就没有这么多要求,塑泥像,不管是谁,用的泥巴、色彩材料都是一样的。但是,塑泥像要求的是工艺和水平。立七、坐五、蹲四,盘三半。这是指什么呢,指塑泥像时,人的头和身材的比例。站的时候,人的身长是脑袋的七倍,坐的时候就是五倍。而蹲着就是三倍半。但是,塑孩子,特别是婴儿就不能按这个比例了,未满一岁,眼睛以下到下颏占到脑袋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脑袋占全身的五分之一。”& e3 a. T* l/ g7 X+ n9 o
“塑泥像可有学问,黄泥要过滤,最好是河滩泥,要用谷草、稻草、线麻、棉花……”谈到塑像,于老先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从前,眼前不时浮现出兴奋的神色。' ~; h X' h/ L
许言告诉笔者:“于宝良先生在解放初期很有名,走遍了大江南北,江苏、山东、河北、湖北、吉林、黑龙江,到处被人家请去修复古刹。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由于受大环境影响,于老才回到家务农。到了80年代中期,于老又有了用武之地,带着徒弟们再次开始了修复之旅。由于他的手法是完全按照古建方法操作,能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而对于新建的仿古建筑,还能根据对方要求,逼真地刻画出历史典故和人物造型。最让于老自豪的是,他曾经两次进沈阳故宫去修复那里的古建彩画以及一些特殊的东西,让专家赞叹不已。”+ ~) a! A7 V. H/ B x; P- M
亲手修复大政殿两条龙) A* ]5 r3 o7 s/ i8 @ J3 o5 G
正是因为于老有真本事,沈阳故宫大政殿前的两根巨大的圆柱子上的两条巨龙,被指定由于老修复。整整用了半年时间,这两条经历了400多年的巨龙终于在于老的手中腾飞起来。修复这两条龙,所用的材料全是中国古建所用材料,所采用的手法都是原汁原味的手法。 ) e, G: y! Q5 x6 o
于老第一次进故宫是在1988年,那次的修复工作时间不长。第二次时间很长,前后进行了4年。这期间,可以说于老是将自己平生所学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全部用到了修复沈阳故宫的古老面貌上了。修复工作大到宫殿的巨大柱子,小到殿梁檩子上的彩画。
6 @ e9 T; F/ d 修复古建筑可不是闹着玩的,所用材料不能用一丝的现代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这样不但要求修复的人要懂得修复什么要用什么材料,更要懂这些材料的用法、配料、工艺、手法等等,到处是讲究和学问,没学过没见过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下手。
0 C- A& c6 Q3 I3 | 当你游览沈阳故宫时,你一定看见过这两条盘亘在巨大柱子上的龙。但你肯定不会想到,原来的两条龙经风雨洗礼早已看不出模样来了。你现在看到的和大政殿和谐统一、和整个故宫相得益彰的这两条龙,是后修复的。) T& z6 T: W! G
更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两条又腾飞起来的龙,就出自咱沈阳农民的手。
3 ^9 Q0 ? G/ ? 吕映辉/文并摄
. j& d: w& z% ?3 G; i f" v(沈阳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