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师傅“复活”沈阳故宫两条龙

3
回复
188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 19: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宝良古建筑彩绘技法”,是民间艺人留给东北乃至全国的古代建筑文化奇迹之一。
% J0 U+ H/ i5 t& u) ]
- `4 W' N3 `3 y+ D于宝良自小师从关外彩绘大师张秀学习古建彩绘,得师傅真传。所用技法可分为三大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3 c; \# N7 H; e3 v: Y% q  专题总策划:王传章+ M/ W2 O$ \% y9 h3 l
  走进沈阳故宫,置身于这座庞大的皇宫中,在感受着浓重的历史气息的同时,你往往会禁不住地发问:经历400多年的沧桑,一切居然还是那么的和谐、完美,是什么人创造了这里的诸多奇迹,又是什么人能让这奇迹得到完美的延续?
3 V( Q- B5 M9 z6 H3 {: W+ @/ h# T  农家孩不爱农活爱塑像
( B4 w- T- Z  |- G. ?7 t# \  1946年于宝良16岁。对于世代务农的家庭,男孩都是家里的宝贝,家中只有他这么一个男孩,自然金贵得要命。然而,当于家上下都希冀这个男孩挑起大梁时,小宝良却“不务正业”,不但对农田里的活计是一样也拿不起来,最让家人头疼的还是,他整天泡在村里(苏家屯姚双台子村)的画匠老张头儿家中。
5 q6 D  I- K$ r% [0 Q  “咱孩子别是想着要跟老张头儿学什么捏泥人玩吧?”
6 C, S9 U- s. b" d3 N  于母对儿子如此旁门左道忧心忡忡,宝良父亲对儿子的状态虽然也很生气,但毕竟这家里的独苗还是惯着大于严管的,直到有一天,宝良和父母“摊牌”了:想拜张画匠为师,学塑泥像,画栋舫。对小宝良的这个想法,父母最初是反对的:“孩子,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只有种地才能养活自己,学那东西,你是那块料吗?有什么出息啊?”
; \# c+ w8 B# s/ x0 }# M( o% @, ?) K  于家夫妇哪里知道,儿子要拜的这个张师傅可不是等闲之辈,这个叫张秀、号亚男的画匠,是远近闻名、身怀绝技的画师。他的彩绘佛像作品远近闻名。/ F8 D( D8 Y! f+ Z! Y' _+ I) c. R0 C
  苏家屯区文化馆负责该地区文化研究工作的馆员许言告诉笔者,“当时,在沈阳城有位从西藏来的龙喇嘛,他每年都要派人往西藏送一些彩绘的佛像画。其实那些盖着龙喇嘛印章的佛像作品,后来经过有关专家考证,绝大部分都出自张秀之手。”! J9 ]# n1 k- ^: a7 H, f
  “此外,那时沈阳城里尚存的一些古建筑,如古塔、庙宇修葺时,所请的第一位大工匠,就是张秀。”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9: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龙套只学了皮毛  十六七岁的于宝良和师兄弟们,入门后,只能跟着老师“跑龙套”。
/ d; h/ Z3 p( k% `3 u- r4 P0 b2 w9 W9 x5 v  S
张秀每年几乎都领徒弟进城里修补寺庙,给大户人家新建的房子画壁画以及点缀楼台回廊等等。画这些画,几乎都是老师先打出样来,让徒弟们照着画,而且画的都是些简单的图案,复杂的老师根本不教。) F- `4 n4 N# ^7 L( u
  尤其是绘佛像或塑关公、老子这样的泥塑时,在最关键的时候,他总是先把徒弟们支走,等宝良他们给师傅办完事回来后才发现,师傅已经弄完了,最想学的东西,全是师傅背着徒弟独立完成了。* U8 ^6 ?) G) ^6 [4 X9 b  O+ N
  整整三年多时间,已经快满20岁的于宝良,只停留在能画一般的人物花鸟水平上,对于复杂的佛像画、泥塑,根本一窍不通。为此,师兄弟们很郁闷,他们知道老师是轻易不会把看家本领教出来的。所以,有的徒弟就糊弄,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虽然于宝良也年轻气盛,但是上过五六年学的他,知道学习知识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师徒传承的这种手艺活,师傅是很难在短时间里都把本事教给你的。& d2 i8 |' @) l8 Y. N3 \3 {
  果然,学艺到了第五个年头,身边就剩下于宝良一个徒弟的张秀,把宝良叫到了身边说:“我已经60多岁了,身体也不行了,我要是再不把真本领教给你,恐怕我就得带到棺材里去了。”* q) F. H8 |2 A0 A5 C
  “俗话说:学徒三年,端屎尿三年,你的孝心和诚意,师傅已经看到了,从今天开始,你就好好地跟我学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9: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师傅声震大江南北  跟师傅正式学习的后三年,于宝良受益匪浅,师傅不但倾囊而教,加上走哪都带着他,让他边学边干,他很快就掌握了所有的画工笔法、泥塑真功。
, r" ]8 j/ Z3 n* H* }6 |% k  于宝良说:“彩画大致分三大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画法不是随便用的。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是皇家建筑园林,所绘图案都是以龙、凤为主,图案一般都是在大殿、后殿和配殿之上,无论其画法还是要求,都是必须用和玺彩画手法;旋子彩画适合于庙宇、寺院、道观等等,所绘图案都是花草、一般神兽;苏式彩画适合于长廊、回廊、凉亭等。后两种技法,一般能混合使用,但很少有三种技法混合使用的。”
' g* x( [& M5 Q2 C0 V  “而塑泥像就没有这么多要求,塑泥像,不管是谁,用的泥巴、色彩材料都是一样的。但是,塑泥像要求的是工艺和水平。立七、坐五、蹲四,盘三半。这是指什么呢,指塑泥像时,人的头和身材的比例。站的时候,人的身长是脑袋的七倍,坐的时候就是五倍。而蹲着就是三倍半。但是,塑孩子,特别是婴儿就不能按这个比例了,未满一岁,眼睛以下到下颏占到脑袋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脑袋占全身的五分之一。”+ E4 |7 Y. l8 j" ]' V2 z4 N9 N# }0 E
  “塑泥像可有学问,黄泥要过滤,最好是河滩泥,要用谷草、稻草、线麻、棉花……”谈到塑像,于老先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从前,眼前不时浮现出兴奋的神色。8 q3 C  y7 O' E  V& h8 ~
  许言告诉笔者:“于宝良先生在解放初期很有名,走遍了大江南北,江苏、山东、河北、湖北、吉林、黑龙江,到处被人家请去修复古刹。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由于受大环境影响,于老才回到家务农。到了80年代中期,于老又有了用武之地,带着徒弟们再次开始了修复之旅。由于他的手法是完全按照古建方法操作,能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而对于新建的仿古建筑,还能根据对方要求,逼真地刻画出历史典故和人物造型。最让于老自豪的是,他曾经两次进沈阳故宫去修复那里的古建彩画以及一些特殊的东西,让专家赞叹不已。”
0 l6 F5 V3 h- f  亲手修复大政殿两条龙( v: a; P# e6 E! L0 X3 L
  正是因为于老有真本事,沈阳故宫大政殿前的两根巨大的圆柱子上的两条巨龙,被指定由于老修复。整整用了半年时间,这两条经历了400多年的巨龙终于在于老的手中腾飞起来。修复这两条龙,所用的材料全是中国古建所用材料,所采用的手法都是原汁原味的手法。
9 L$ Y6 S0 j9 v1 r" ?  于老第一次进故宫是在1988年,那次的修复工作时间不长。第二次时间很长,前后进行了4年。这期间,可以说于老是将自己平生所学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全部用到了修复沈阳故宫的古老面貌上了。修复工作大到宫殿的巨大柱子,小到殿梁檩子上的彩画。
: ?! G7 l1 c; D$ D6 J/ I! p  修复古建筑可不是闹着玩的,所用材料不能用一丝的现代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这样不但要求修复的人要懂得修复什么要用什么材料,更要懂这些材料的用法、配料、工艺、手法等等,到处是讲究和学问,没学过没见过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下手。
. R- ^( t0 W: h+ X0 h  当你游览沈阳故宫时,你一定看见过这两条盘亘在巨大柱子上的龙。但你肯定不会想到,原来的两条龙经风雨洗礼早已看不出模样来了。你现在看到的和大政殿和谐统一、和整个故宫相得益彰的这两条龙,是后修复的。- N- ^- h7 F! c5 }2 v9 }
  更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两条又腾飞起来的龙,就出自咱沈阳农民的手。
4 P0 R0 r7 Q- N7 ]/ [& B/ n4 E  吕映辉/文并摄
0 T5 j; j+ }0 Q' i" F4 [(沈阳晚报)
发表于 2009-9-5 09: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无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