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四谈大水泊的几点看法和疑问

3
回复
221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30 23:5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方 于 2017-10-2 06:47 编辑 / W3 i) M; O- e: x

& w2 Q: l' a0 W1 _4 o
7 g& J9 M7 b% C: w一,于茹振谈到于敬祖是唐朝末年首迁崮山<论据是网上所谓大水泊资料,为最早第一代第一人从赤山迁出>,由此自以为是的认定从公元900年至今1117年中到坚公之间还有十六七世人,其代差定为23年一代(纵观各姓家谱,还没有那个姓氏能到这个代差,实际都在一代30年左右),由此认定坚公非敬祖三世孙。八世碑文金季板荡,高曾遇焉,在这里故意避而不谈。
( k: k, ?! E8 Y& G) x二,其把坚公迁赵家庄(大水泊)定为元初,在这里其逻辑混乱不堪,稍有点历史知识的都知道有元一朝历97年,而其所说坚公1285年(不知何据)迁入时已二十出头,由其说推算坚公当是元朝以前生人,而到洪武十年才六十几岁,其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这时的坚公当在(按其说推算,金未十元朝十洪武十年)110多岁,不知其数学是哪位体育老师教的。+ u1 x. s) B9 R) ?9 _3 x, X
三,其根据大水泊康熙辛酉年1681年谱载(坚公为始祖,公以上年代久远无所考),认定坚公不是由洪水兰迁赵家庄(大水泊),由此怀疑嘉庆24年(1819)谱为改老谱编新谱(把于敬祖定为一世祖),在这里质疑但却没有提供有力证据,只能证明其为主观臆断。
0 s% \- W- R. K|四,其主观地用其所错误的认定(坚公元初二十多岁,而至洪武十年才六十几岁),来推翻洪水澜附葬茔碑,认为此碑系伪造,其根据是坚公洪武十年才六十多岁,其本人和子孙是明朝人,绝不可能出现在元代泰定年间(1324年)所立的碑图中(由此武断地认定此碑为1819年以后刻意而为),可笑的是其不知自己所推坚公生年已出现巨大错误,硬是把一个金元之人说成是明朝之人,自作聪明反而贻笑大方。
: X3 C$ ?/ k" _; ~( d五,其所提即墨宗亲给其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于敬祖玄孙一支迁诸城,十世孙又由诸城迁平度立村大水泊),又看到有人说大水泊五大支于整公从诸城迁大水泊,由此推断大水于氏原为诸城于氏,坚公可能是敬祖十六七世孙从诸城迁文登(而用诸城大水泊村名,盖其始祖进士伯能公为诸城大水泊人。有将大水于氏五大支纳于其宗系之嫌)。其在这里又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其既然认为老茔碑为伪造,又何来于敬祖玄孙迁诸城一说,其又说反复阅读斥山,崮山,洪水澜和大水泊东老茔记,没有看到有于敬祖和于礼公,由此认定洪水澜八世碑为士达公一支世系,于士达与于礼公不是敬祖之子,坚公非敬祖之孙,而于坚公是从外地数百里之外逃荒而至文登赵家庄(大水泊),大水泊坚公和此碑毫无关系,既无关系且自认为碑文为假的,又何来大水泊坚公为于敬祖十五六世孙?这样的思维逻辑也能研讨一支在中华于氏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于姓支系?打自己嘴也不能这样打呀是不?3 ~5 f# O6 \5 R' X. h
六,其提到老茔碑书丹人于良佐迁黄荆林,在这里问一下,你知道黄荆林于良佐是哪个朝代吗?他的上系和下系都有哪些人吗?既然自认茔碑为假,又何来书丹人良佐公?更何谈士达孙于良佐迁黄荆林?你到底想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恐怕是自说自话,你自己也弄不清你哪句话真哪句话假吧。
$ e" W- D* }' F* v  a. X七,纵观其述,大水坚公和洪水澜于氏毫无关系,士达公和坚公不是近支脉,而又说郭城于氏是洪水澜江祖后代,而郭城谱记二代至五代不详(在有名无序谱页上二甲进士伯能公调补沧州过于清楚),从这里你认为此谱有造假嫌疑,如没假,那郭城于氏当从赤山或崮山先迁诸城而后郭城,能否介释一下,是郭城于氏属于进士伯能公一系?还是沧州二甲进士伯能公一支属于郭城于氏?换句话说,是伯能公一支也属于洪水澜士达公一系吗?还是如你所说,是和从诸城逃荒至大水泊坚公一支是一系?能详解一下吗?
发表于 2017-10-3 14: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是慢慢理清吧; C9 J( R) H8 e3 m: n3 o
发表于 2017-10-6 17:0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方亲,有理有据,对于茹振进行了驳斥,大水泊后人感谢您!如果于茹振看到了,请他回复窝提出的问题。在此,不加赘述。
发表于 2017-10-31 10: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楼主和于茹振宗亲的文章贴子来看,我们从中对我们于氏的历史都更深的了解,这是件好事,都是本着把历史弄的更清楚一点的目标出发,大家言辞不要过激,只把自己手头上的证据和自己想法说出来就好。大家都是于氏宗亲。
2 ~1 L/ v' d; h2 J7 ^8 s# {* N) o! L0 v&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