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海阳地雷战中的于氏英雄故事

0
回复
86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2 17: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日战争时期的海阳地雷战,威震敌胆,名扬全国,为民族解放事业留下了光辉的史篇。涌现出了以于化虎为代表一大批英勇战士,本文整理其中海阳于氏在地雷战中的故事:

一、“吃了铁西瓜,要给西瓜钱”

一九四三年秋天,广大人民群众忙于秋收,满山的好庄稼吸引着急等粮食的日伪军。 一天,日伪军由行村出发,到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抢粮。于化虎、于进江等知道日伪军下午必由野虎岭回行村,他们就在日伪军经过的地方埋上了两颗地雷。下午三点左右,日伪军个个满载而归,身上背的、手中提的,得意洋洋,刚到野虎岭就踏响了地雷,四、五个日伪军飞上天空,活着的心惊胆颤。在当官的威逼下,几个日伪兵到赵疃下群众的门板,准备抬尸,刚转到岭前坡又踏上了另一颗地雷,又有 三个敌人上了西天。其余的没敢妄动,逃回了行村。民兵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鬼子狼狈逃走时,他们在山顶上朝鬼子喊:“喂!吃了西瓜,要留下西瓜钱!”

640.webp (10).jpg

二、“包袱是群众的,不要拿!”

一九四三年的一天,日伪军又下乡抢东西了。于化虎在村头见鬼子来了,一看跟前有个群众转移时掉下的红包揪。他灵机一动,把一颗小地雷拴在红包袱上,然后转到隐蔽的地方瞅着。头前的两个伪军发现红包袱,就急往前抢,两人几乎同时抓起,刚要争夺,小地雷便开了花,两个伪军同时报了销。于化虎笑着说: “包袱是群众的,不要拿!”

三、“吃黄瓜怎能不花钱”

一九四二年四、五月,鹏化庄疃前有片菜园,里面种了不少黄瓜,日伪军每次扫荡走到这里必摘黄瓜吃,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于化虎心想,这黄瓜是给日、伪军吃的吗?再说吃了黄瓜也该开钱,不要脸的东西!日、伪军走后,他到现场转了一圈,发现日伪军吃黄瓜时必到树荫处,必把场上的石碌搬来当座,好家伙,不能便宜了他们。于化虎想出了点子:把石碌找石匠凿上个大空筒,里面装上炸药、导火索,制成个大地雷。

一天,于化虎得知日伪军又要扫荡了,便提前把石碌安装好,放在日伪军乘凉的树荫下,自己在山顶暸望着。这天天气炎热,日伪军走到鹏化庄疃前时已汗流浃背,朝黄瓜地涌去,七手八脚,每人摘了些便找树荫处乘凉吃起黄瓜来。因为有日军在,伪军不敢坐正位,日军一个当官的看中一条大而粗的石碌,便坐在上面吃黄瓜,其余的围坐在周围,不知是嫌石碌躺着坐上矮,还是嫌不太风凉,想把石碌竖起来,当他掀动石碌时,“轰隆”一声,石碌崩飞,日本军官和周围几个日本兵同时粉身碎骨,上了西天;日本军官嘴里还含着刚咬下的黄瓜。于化虎在远处山岗上看着这场面,舒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说:“这就对了,吃了中国老百姓的黄瓜,也应该有所丧示。”

640.webp (11).jpg

四、于化虎进城

一九四四年秋天,行村一带的鬼子兵损兵折将,所剩兵力无几,出城便遇上全民皆兵的地雷战、麻雀战,他们心惊胆颤,缩龟在城里不敢动弹。为了控制沿海及重要交通线,日军从青岛向行村增调了三百多兵。于化虎得知消 息以后,决心狠狠惩罚一下这些日本豺狼。

一天夜里,于化虎跟十六团便衣大老王说:“你给我掩护,我到城里去。”于是,他便背起了四个大雷,与大老王一起向行村西门摸去,离西门不远处,于化虎脱掉全身的衣服,抹了全身的黑粘泥,变成了一个黑人,在黑夜里 不认真看是不会发现他的。他脖子上套了两颗雷,两手一手提着一个雷,腰间系上两颗手榴弹、一把刺刀,对大老王说,万不得已,我和鬼子同归于尽,你听见爆炸声,我不出城,你就向上级报告一下。说完便离开了大老王。说也凑巧,一部分鬼子在穴坊步行往行村走,正开着城西门,于化虎凭着地理熟,找空隙溜进城里,见鬼子在操场上集合训话,他又溜进鬼子的厕所。他知道鬼子的厕所是分格的,就装作大便蹲在一个格格里,为了防备万一,他咬开了手榴弹盖,拉系在手,一且被鬼子发现,便拉响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鬼子训话结束,纷纷奔向厕所,于化虎听到往他那坑走的脚步声,便轻微咳一声,鬼子认为有人大便, 就不过去了。鬼子进屋休息了。于化虎确认鬼子睡着了,便从厕所里出来用刺刀在操场中挖坑,埋好了四颗地雷,悄悄地翻过围墙,跃出壕沟,胜利而归。第二天,于化虎等在接近城里的安全地方观察动静,九点多钟,鬼子出操 了,四颗地雷同时爆炸,浓重的黑烟腾空而起,于化虎亲眼见鬼子抬出三十三具尸体,重伤不计其数。鬼子吃了一个“当头棒”,于化虎微微一笑:“你们欠中国人民的血债耍加倍偿还!”

五、“请到这边来!”

一九四三牟十月,于化虎奉命在木桥夼一带活动。一天,鬼子突然向村奔来,群众在慌忙转移中丢下一个小红包袱,于化虎拣起来提在手中,等在路口上,待鬼子看清于化虎时,化虎便装做害怕的样子,提着包袱走走蹲蹲藏藏,心里向鬼子招呼:“请到这边来。”鬼子本来是些见物服红的财迷鬼,见于化虎在藏东西,走在前面的两个鬼子便尾随于化虎而来。于化虎见鬼子上了钩,便迅速地将包袱藏在场院的苫里,一切动作都让鬼子看清,然后自己很快转移藏在安全地方。两个鬼子谁也不让谁,一心发个大财,一齐动手扒苔,见到包揪便一又一只手争夺,这一动包袱,包袱下面系着的地雷响了。两个财迷鬼一块上了西天。

640.webp (12).jpg

六、截炸残兵

一九四五年六月,索格庄的敌人被我军打得抱头向南窜。于化虎、于进江等文山后的民兵得知消息后,就在敌人逃跑的路上埋下二十多颗地雷,单等敌人到来好挂弦。第二天上午,放哨的民兵发现二百多伪军由北向南朝文山后村西而来,示意民兵给雷挂上了弦,然后迅速隐蔽。伪军一连踏响了三颗雷,余下的不敢前进一步。不多时,二百多日本兵从瑞宇方向而来,见了伪军吓的样子,便吹胡子瞪服,逼着伪兵向文山后村走,刚到村西北角,又踏响地雷一颗,鬼子恼羞成怒了,硬着头皮往村钻,这正是民兵们的雷区,响声连天,碓烟弥漫,尸横遍野。打,没有目标,鬼子有气没地方出,只好朝空中乱放枪,给自己收尸的壮胆,然后漫山越岭逃向行村。

七、把雷埋在当用的地方

一九四五年麦口,文山后民兵于进江心里老是琢磨:这次我就分到一颗地雷,一定要把它埋在当用的地方。埋在那里呢? “人家一炸就是好几个,我可不能落后。”经过几天的观察琢磨,他认为埋在西下河口最好,因为那儿是这几天夼里鬼子西去的必经之路。

一天,早饭后于进江约上赵同芳悄悄地把地雷埋好,然后撤离现场藏起来。不多会,夼里的鬼子出动了,三五成群由东向西,到了下河口便挤了一堆。因为这里道路狭窄,河里有水,临时用石头铺的桥只能走一个人。鬼子过了河,便等着一起走,刚一迈步,地雷响了,三、四个鬼子粉身上了天,伤者不计其数。这一下,可乐坏了于进江、赵同芳等人。他们说地雷就要埋在当用的地方。

640.webp (13).jpg

八、鬼子丧了命,炮车被炸毁

一九四五年麦口,夼里的鬼子经常拉着炮往西扫荡,文山后的民兵看在眼里,气在心头。 于化虎、于进江、于新礼、于采海等民兵们一起商议给鬼子点辣头尝尝。

一天夜里,他们在于化虎的带领下,在文山后村东沟鬼子必经的道上,分左中右埋下三颗大型地雷。第二天早饭后,鬼子拉着炮由夼里出动了,走到东沟,炮车首先压响了一颗地雷,炮车被炸毁不能动了,敌人从车的左右往前走,想到前面看个究竟,正好又踏响左右的两颗雷,七、八个敌人又送了命。

九、不让敌人摘桃吃

一九四五年五、六月间,项家桃岚里的桃子熟得馋人,但是乡亲们被敌人逼得离乡背井,桃子的主人那里有心去照顾它。但是馋嘴的日伪军却不管那一套,吃现成的吃惯了,每天下乡扫荡总不放过桃岚,三、五成群窜进去,连吃带拿,遂心所欲。文山后民兵们心想:桃子是育桃人汗水的结晶,有权收桃的人是育桃人,不能让厚脸皮的日伪军享受这劳动果实。

一夭,于化虎、于进江等民兵悄悄地在桃岚埋上三颗地雷,然后就近藏起来。敌人来摘桃子,于化虎等见地雷没响,便在暗处朝敌人打枪,敌人怕中了枪,忙乱向后跑,这一来三颗雷都被踏响,可惜一个雷只炸死一个敌人。从此,日伪军再也不敢去摘桃吃了。

640.webp (14).jpg

附:于化虎简介:

640.webp (15).jpg

于化虎:(1914-2004)男,汉族,山东省海阳市人,中共党员。 于化虎1942年组织基干民兵队伍,投身抗日行列。他带领民兵制造出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威震胶东。1943年5月,他率领爆破组在村边埋下70多枚土制石头拉雷和石头绊雷,炸死炸伤前来袭击的日军17人。1945年夏的一天,日军聚集约400多人,对周围村庄进行“扫荡”。于化虎组织民兵,混入敌人内部,活捉敌人14个哨兵,穿上哨兵的衣服进村布雷,然后撤出村,放枪诱敌上钩。敌人慌乱互相射击,地雷遍地开花,死伤47人。他积极传授布雷技术,1944年10月,于化虎等5人受胶东军区委派,到烟潍线开展地雷战,历时4个多月。他教给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术,在蓬莱附近一次就炸死炸伤日伪军28人。一直到抗战胜利为止,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仅3个地区就有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手达1400多人,他曾创造一枚地雷杀伤7名敌人的纪录。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大王”称号,评为“胶东民兵英雄”。1950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2004年于化虎去世。

于欣荣整理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版的《海阳文史资料第二辑》抗日战争史料专辑:王毓国、刘岐良整理的《海阳地雷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