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桓台于崇敕轶事几则

0
回复
102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 17: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崇敕,字丹符,号沧岩,于觉世曾孙,桓台于堤于氏。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十三年(1748)中明通榜。先后任江西余干、丰城、龙泉、乐平知县,政声卓著。自丰城解任回籍,当地民众有“宦囊不减来时重,添得江西数卷诗”赠句。喜钟、王书法,尤喜谈诗,著《世雅堂诗集》二卷。
timg.jpg

(配图不代表为故事主角本人)
赌牛
于崇敕出身书香门第,他不但读书课文出类拔萃,也崇尚习武,练就了一身气力与武艺。
一日闲来无事,于公信步索镇大集。在大牲畜市,见许多人围着一头壮牛观看,卖牛人正在向众人夸耀这头牛的力气是如何之大。
于公正值年轻气盛,不由地过去凑热闹。他问卖牛人:“这牛真的力气很大?”卖牛人说:“这还有假,不信你试试。”一句话蹭出了火星。于公就说:“试试就试试。咋着试?”卖牛人说:“你说。”于公说:“这头牛如果拉得动我,我输你一百个铜元。”卖牛人说:“如果拉不动你,这牛就归你。”
有好事的赶紧从邻家借来了大绳,帮着拴到牛角上,于公双手攥住大绳的另一头,蹲好马步,浑身发力。卖牛人扬鞭抽牛,一场角力在众人助威声中开始了。然而不管卖牛人怎么赶,无论牛怎么奋蹄咆哮,于公双脚如同生根,纹丝不动。众人不禁拍手叫好。卖牛人见输了,既恼火,又无可奈何。就把缰绳一扔,扭头就要走。
于公赶忙喊道:“不要走啊!”卖牛人没好气地说:“牛已经归你了,还咋办?”于公说:“这牛还是你的,我不要。你帮帮忙,去给我买双鞋就行了。”
说罢,动脚让众人一看:鞋底已经碾成碎片,脚上只剩下两个鞋帮子了。
沧州索马
于府一匹良马被人偷去,并写下“沧州某某”之留言。沧州这个贼,是一个大盗,武艺高强,要想追回失马谈何容易!
于公说:“要回马的事小,但灭一灭贼人气焰为大。”毅然与武友刘楷扮成主仆赴沧州要马。
不日就到达了沧州,贼首把于公二人迎进院内,于公言明前来要马。贼首恃强不讳说:“马在后院,可自去牵。”来到后院,但见高低不等、密密麻麻深埋的枣木桩围成一圈,马就在中间不能出来。
于公见状大声喊道:“刘楷何在?”刘楷朗声一应,跃然蹿出。随着一阵拳打脚踢,木桩非断即飞,荡然无存。刘楷牵马就走,众贼惊诧不已。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贼头设宴款待于公二人。席间,贼首用匕首插一块牛肉向于公敬献,于崇敕不假思索张口便接。贼人猛力用匕首扎去,只听“咯嘣”一声,贼人感到手上一震,匕首应声落地,刀尖已不见踪影,贼头也险些后仰跌倒。
再看于公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香肉,贼人们看得呆若木鸡。过了一会,于公悠然说道:“这牛肉中怎么还有一块骨头?”言罢,噗地一声吐向屋顶。贼人仰头一看,匕首断掉的刀尖插在了大梁之上,贼人齐呼:“好功夫!”。
宴罢,于公告退。刘楷牵马走到大门口的迎壁墙时,自言自语后背庠庠,就顺势往迎壁墙上一蹭,只听喀嚓一声,迎壁墙中间裂开了一道一指宽的缝。公曰:“不得无理。”随手一推,裂缝合二为一。众贼人见状无不惊叹,纷纷为于公、刘楷两人相揖送行。
神力戏僧
于崇敕在江西做官时,因案微服私访,来到一处寺庙。时值进香淡季,少有香客游人。一个小和尚坐在大殿前用火炉烧水。小和尚拿一截实心竹子,用手轻轻一捻,竹子就成了碎片,随手扔进炉中。于公见此僧功夫不错,遂上前讨火点烟,欲攀谈几句。谁料想小和尚旁若无人,甚是无礼。
于公不快,心想:应该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后方成正果。借进殿之际,单手抱柱,神力一提,柱子便离了柱墩。瞬间便用脚尖把小和尚的袈裟后襟撩到了柱子与石墩之间,然后神力一收,小和尚的衣襟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压在了大殿柱子底下。过了一会儿,水开了,小和尚起身时发现衣襟压在了柱子下,自知刚才怠慢了高人。
这时,于公从殿内走了出来,小和尚笑脸合掌道:“小可有眼不识泰山,适才多有冒犯,劳驾施主再现神力。”
于公含笑不语,双手轻轻提柱,小和尚的衣襟飘然而出。
山东人参与成仆人
于崇敕在江西乐平当县令时,有地方绅士携礼品到县衙拜访。于公说:“本衙素不收礼,提什么东西,坏我名声。”绅士回话:“我又不是有事相求,算不上送礼,只是让大人见识见识山东人参。”说罢,打开礼品盒。于公上前一看,不禁笑出声来:“这不是那杷子萝卜吗!俺家乡多的是,比这个又大又滑顺,味道甜,冬春两季家家户户都吃。”绅士诧异,讷讷而语:“大人家乡真富。”于府的一个成姓仆人目睹了这一过场。
数年后,于公卸任还乡。启程时,成仆人执意随行相送。来到新城,成仆人问于公:“老爷,你家的山东人参在哪里?俺看看。”于公一听,把他领到后院地窖:“下面有的是,你去看吧。”成仆人看到这么多的山东人参连声赞叹。于公说:“家家户户都有,不稀罕。”成仆人一为主仆情意,二恋桓台富庶,意欲留居桓台。于公就给他安置了住处和田地。
从此,江西成姓就在桓台扎根落户,繁衍生息,并有了自己的坟茔——成家坟。据老者讲,成家坟茔有三个墓穴和几棵高大的柏树,六十年代还有成姓后裔常到此祭祖。
打枣树
枣树耐旱,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都有栽种。每年九月收枣,用竹竿、木杆朝枣树枝一顿猛打,枝、叶与枣纷纷落地。
话说一江西富户,听说北方的枣子非常好吃,便在院内栽了两棵枣树。江西多雨,本来就不很适合枣树的生长,而富户对枣树倍加爱护,还经常施肥浇水,枣树疯长得枝繁叶茂。到了结果实的时候,树上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枣子。
物以稀为贵,富户选了两只枣子,专程到县衙拜见于县令。于公听说明细后笑道:“我去看看枣树。”来到富户家,见树冠长得挺大,树枝呈下垂状,和北方的柳枝一样。便生气地说:“没见过这么懒的枣树,长这么几个枣,给我打。”衙役们举棍便打,劈哩啪啦,只打得枝子断,叶子落,富户心痛得要命,但碍于情面,又不好阻拦。待枣树打得遍体鳞伤,于公才说:“饶了它吧。”转身临走告诉富户“从今往后不给它水喝。”送走县令,富户心里很是不痛快。
次年,富户枣树上结了不少果子。又一年,枣子挂满枝头。富户不解,请教于公,于公说:“枣树耐旱,不用浇水。收枣时用杆子打,等于剪枝。”富户听罢,连连称奇。
捐建炉姑庙
于公从江西乐平县任上告老还乡时,山东大旱,新城尤甚。老百姓焦急万分,纷纷推荐于公组织众乡亲到商山炉姑庙祈雨。于公许愿,天若降大雨,定在索镇为炉姑兴建庙宇。果然天降甘霖,解一方危难。
于公践行承诺,立即着手修庙。动工前先请炉姑选择庙址,于氏炉姑法身被八抬大轿抬着,当来到索镇大街的圩头顶子时,炉姑传话:“这地方就行。”于公连忙跑到法身前说:“姑家容秉,这里俺说了不算,再往西走才是于家的地方。”大轿继续西行到了西城门附近,炉姑看到路北一片空场,传话“就在这里”。于公称是,确定了炉姑庙的地址。这里位于索镇老城西,往东数百米即为乌河,西面近靠索镇圩子墙,墙外是南北走向的官道,南面是一片洼地,俗称“珍珠湾”。北面几十米处耸起一块高地。正符合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白虎的风水观点,无疑是一处风水宝地。
庙址确定后,于府出资,聘请了几十名工匠施工。不久,一处方圆百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炉姑庙终于建成。据说,当时知县刘大绅亲临祝贺,书匾额“商山孝女祠”。
关于这个传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民国某年夏天大旱,新城乡官于崇敕带村民抬着炉姑神像步行到商山祈雨。一路上烈日炎炎,众人被晒得大汗淋漓、头昏眼花。于崇敕因年龄大、体力不支,昏倒在地。他被救醒后,痛哭流涕地对天祷告:“炉神娘娘您显显灵啊,快给我们下点雨吧?庄稼快干死了,这可让老百姓们怎么活啊?”话音刚落,就见天上飘来一片雨云,大家明白,这是神姑显灵了。这时,于崇敕听到一个女子满含悲悯的声音:“再给我建座庙吧,不用每次都跑这么远了。” 
村民把炉神轿抬到了新民村附近,忽然变重了,十几个人也抬不动,大家只得放下。于崇敕四面一看,发现所在地是索镇的最高点,俗称鱼头顶子。他明白了:炉姑是想在这里建庙。和周围的老人们一商量,大家一致认为:最好能再往西一点。于崇敕点上几炷香,再次对天祷告:“炉神娘娘啊,能不能把庙再往西靠靠呢?那样,我们供养您方便啊。”祷告完毕,就见平地起了一阵旋风,呼呼刮着往西而去,神轿这回一抬就起了。到了西镇,轿子第二次变重。大家放下轿子,召集村民,说明建庙的前因后果,村民无不欢欣鼓舞。这就是桓台现在的炉姑园。
整理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