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大水泊于氏世系孟元公支谱》序文

14
回复
447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8 1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3-23 08:34 编辑 & Q. r9 F8 K  k- K

3 O# Z) [% ^& |; l; Z7 u经解乐晨老先生授权同意,现将解老整理好的---. p3 n3 e% g* g
《大水泊于氏世系孟元公支谱》+ _& \) G0 B' e+ @
转贴咱家论坛,请宗亲们研讨!% d- D. D+ u4 T6 D

9 E  W) f7 ^8 g

( T: T3 h; P# X: n" U7 P《大水泊于氏世系孟元公支谱》上卷·序
; k5 o/ U8 U6 c6 D5 M6 t" W( j+ p( N, L1 M, _4 L- a
发布者按:孟元公支系谱书系手抄本,上下两卷。标题为《斥山于氏支谱》,实为大水泊于氏1份15世孟元公支系谱书。高27.5厘米,宽20.5厘米,上卷厚1.5厘米,下卷厚2.0厘米。线装,竖书,右手翻。1898年创修,光绪戊子科解元、学冠齐鲁的大水于氏后裔于霖逢作序。尘封百年,得见天日。先尊显灵,后昆洪福,读来仍有耳提面命、心灵震撼之感。值此举国同拜共祭祖宗的清明佳节将临之际,兹特抄录序文如下,献给海内外广大于氏宗亲和热心于氏文化的朋友们,共同分享。
  L0 _! _: f% U! l

' w; }; r' ]* C+ s* |; W7 ?* U# F% D- _1 e: m
尝读《汉书·西平侯传》而知,阴德之说之足凭也;又读吾于氏本支旧谱而知,保世承家之道未易也。始,于公治狱,未尝有所冤,令门容驷马高盖车,谓己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及子定国,由廷尉迁御史大夫,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孙,永,复为御史大夫,尚馆陶公主,功名赫赫,著于史册,可谓盛矣!

# L) [, v! H. h南北朝之际遭时乱,由郯而东迁斥山。始迁之祖虽不可考,而自此支派蕃衍,遂为斥山望族。稽之故老所传闻,碑版所镌刻,志所述记:金元以来,代有伟人,可指数也。当金季板荡,盗贼蜂起,一世祖孝先府君,镇守邓州,保固封域,召集流亡,群黎无寇掠之虞。异日言旋,士庶莫不流涕。盖才足有为,时值艰难,不得大展于世,泽被一方,百姓感激恩德入人者,深也。在元,则有兵部尚书益都思容,文词典雅,熟于掌故。《齐乘》一书,与《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并登天禄石渠,垂诸不朽。在明,则有大学士东阿文定,理学名臣,昭著明史.《读史漫录》《笔尘》诸作,上下千古,为北方史学之冠。在(清)国初,则有户部侍郎龙河可,周历六科,多所建白奏疏诸稿,可以传之百世。即余生所及见者,通政史莲鲂,今安徽布政使次棠,亦皆卓卓,能自树立,为当代人望,是皆出自斥山或著籍本邑或迁居他郡。虽谱牒散亡,无以溯其源委要,皆西平之后之散处四方者也。
% W3 x, }: V( E: W8 u6 d: L3 I阴德之说,近于佛氏果报,为儒者所不道。以斥山苗裔观之,于公而后,数百年有通显,除非积善余庆阴德可以传世无穷乎?然执此理而谓祖阴之可恃,则又不然。吾族自孝先府君以下传十五世,分为三支:长讳孟元,次讳孟魁孟举。孟举府君之后,学问声望颇显于时。而孟元府君之子孙何微弱不自振也?余读旧谱,自国朝以来,务农者多,读书者少。又以饥寒困迫之故,播越三四千里,侨居长城口外者十倍于土著。生为异乡之人,殁作荒塞之鬼。春露秋霜,莫由操一豚一盂,瞻松楸而奠,亦可悲矣!其穷守桑梓者,编户不过百家,丁男不及千口;大半圭窦筚门,生机萧索。问其世业,则山田硗确;躬耕数十亩,徒劳筋力。一遇凶年歉岁,又不知转徙何所。呜呼!同为一本之枝叶,荣者自荣,枯者自枯,问造物之茫茫?余于此中不能强参一解,亦惟有叙次族谱,以志其名字,详其里居,溯其源流。知某为某支之后,某为某人之祖。千百世下,或不至数典而忘所自出也。此谱之所以作也。
/ e, U  S8 S) `旧谱绪于嘉庆庚申,为先胞伯曾祖南门府君所创,支分派别,世系井井。去今将及百年,户口日增,宗派益繁,不为续辑,后将何稽?光绪戊戌春,族中长老属其事于小子---逢。余迫于应礼部试,又义不容辞。爰始于正月十五日,二月二十五日而蒇事。为期太促,舛误之处,知必不免。后之人订而正之,则小子有厚望矣。
9 b) z% L9 k8 V$ I0 j. E, T# R谱既成,为述其略,因告族人曰:盛衰者时,贫富者天,贵贱者命,非人之所能为也。然人生负七尺躯,承祖宗之绪,亦有可以为力者焉。惟孝友可以传家,惟诗书可以欲后,惟忠信笃敬可以持躬涉世而不至陷于罪戾。为先人不肖子,修身以俟时,守分以乐天安命。庶几乎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于公阴德之家声微弱于今日者,未必不昌大于后嗣也!是小子区区之愚见也。愿与族人共勉之。0 v7 B1 E' \4 b, g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二月既望
9 f( t' x" {) y- Z霖逢 谨序

  D. S( y( G6 `
$ ?  w' N! r) C: O0 G; w  F, O8 y: F. w+ q/ k6 |3 u7 p
+ {: P  s. M5 R  m) _+ h5 h
2998
0 \+ ^. e" ~7 V- Z- f* I! G# y7 O1 M
己丑春分子时
- w) @, }* S$ V: |+ n6 Z抄录-分段-句读
' O1 C. R) b4 v" C解乐晨
+ C# r# ^# Z' T0 d

3 D) l0 o: a% A4 m2 v) m抄录者注:. s' C/ i+ }  [- W: K% f' T
7 A7 x; m' v8 v" r9 Y$ N- x6 w
于霖逢,(1837—1918)字泽春,文登城关人,大水泊于门后裔。学问渊博,宵衣旰食,高风亮节。光绪戊子解元,学冠山东。淡泊名利,无意仕途,钟情教育,泽被济南、利津、垦利、潍县,主讲于文山书院,主编《文登县志》。我北马解氏光绪本谱书序文,亦出自先生之手。

  t1 F  E  G& k/ A" p
# g) a) O* f6 Y* @

2 F6 D+ D0 y9 _+ C$ z                   《大水于氏世系孟元公支谱》
# ]) \; b: `8 E7 p- S. ?4 [) O                                       序: X; M: \; D$ r2 G1 ~3 J
《汉书·列传》: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0 R7 e8 E  y+ U( H6 l
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无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污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倘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熟。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 I  K7 E/ ^; L# a2 J0 w5 D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选与御史中丞从事治反者狱,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会昭帝崩,昌邑王徵即位,行淫乱,定国上书谏。后王废,宣帝立,大将军光领尚书事,条奏群臣谏昌邑王者皆超迁。定国由是为光禄大夫,平尚书事,甚见重用。数年,迁水衡都尉,超为廷尉。
! m) g. S5 s9 h# b  e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饮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为廷尉十八岁,迁御史大夫。7 |6 V$ `& e5 X+ C

* S" h! |  c4 F% Y/ I) |/ p' M' c) Y# N6 T8 C. W
露中,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时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与定国并位八年,论议无所拂。后贡禹代为御史大夫,数处驳议,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诏,条责以职事曰:“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无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二千石选举不实,是以在位多不任职。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晨按:汉书注‘趣’读曰‘促’)其租,以故重困。关东流民饥寒疾疫,已诏吏转漕,虚仓廪开府藏相赈救,赐寒者衣,至春犹恐不赡。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定国上书谢罪。% Q8 B  U* {6 F
+ A) a, F- d' o2 H) o
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上复以诏条责曰:“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将从东方来者加增之也?何以错谬至是?欲知其实。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各以诚对,毋有所讳。”定国慌恐,上书自劾,归侯印,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万方之事,大録于君。能毋过者,其惟圣人。方今承周秦之弊,俗化陵夷,民寡礼谊,阴阳不调,灾咎之发,不为一端而作,自圣人推类以记,不敢专也,况于非圣者乎!日夜惟思所以,未能尽明。经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君虽任职,何必颛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菲其人者毋令久贼民。永执纲纪,务悉聪明,强食慎疾。”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七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 ]; [( E+ R9 [9 y9 R+ ?$ G1 `9 O
子,永嗣。少时,嗜酒多过失,年且三十乃折节修行,以父任为侍中中郎将、长水校尉。定国死,居丧如礼,孝行闻。由是以列侯为散骑光禄勋,至御史大夫。尚馆陶公主施。施者,宣帝长女,成帝姑也,贤有行,永以选尚焉。上方欲相之,会永薨。子恬嗣。恬不肖,薄于行。
. U2 d$ f4 B  I/ a' E: w' U! v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 m4 s5 I( ^4 ]& ^5 ~西平侯原籍沂州府郯县。考之,金元祖先莹地残碑皆云:“定国之后齐梁时迁于斥山。”今斥山有于氏祖茔古墓27所,或即始迁之祖,但无名讳可考。莹前有河水横拦,河之东岸旧有于家庄。元于钦《齐乘》曰:“斥山在文登东南60里,尔雅东北之美,有斥山之文皮焉,盖以海滨广斥得名。高门之族居此者千有余家,东齐于氏皆斥山望也。钦之曾大父端叔府君,自斥山徙昌阳。大父君瑞府君,其仲子也,又自昌阳徙益都。先考礼部〇尝命钦考斥山于氏所出。钦对曰:‘按《氏族略》,于氏本周武王子邘叔所封之国,在河南邘城,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为于。后魏时,有自东海随拓拔(晨按:应为‘拓跋陵’)徙代,改为万纽(忸)于,孝文复为于氏。又有淳于姜姓之后,唐避宪宗嫌名,亦为于氏,此郑氏之说也。然《史记》文王伐邘‘在野王县西北’(晨按:引号内为原注)书大传正作于于。盖古诸侯之国,非始于邘叔也。
# d, {% a9 q4 M  @# ~6 `夏相时,于夷来宾子,欲居九夷,于东夷其一。或即夷之转,或即于国之后裔,有奔海滨而君长东夷者,何其族之番而世之衍也,斥山之于祖此为的先君颔之。
( ]8 R' W; Y  A/ c' f- o5 Z按:《齐乘》考于氏之祖远溯邘国,而今遗西平。盖思容(晨按:于钦字)曾祖已出居他郡,未见本邑祖茔古碑,故不免缺漏。今特正之,以西平侯为斥山于氏始祖,庶渊源有自云。
8 f6 O6 d7 k# [                                                               光绪24年岁次戊戌正月15日3 b0 P- ^, p" p! v0 d
                                      霖逢 谨志
: J5 H6 U; \" |5 I# V: [, P3 W5 f
4 i  W, I: e5 d5 J8 J4 ?. v
乐晨附言:7 ]8 U' t- ?3 G; [# V
己丑正、二月间,恰逢当年学冠齐鲁的光绪戊子解元、大水于门文豪于霖逢为其本支谱书所撰两篇序文101周年纪念日。天赐良机,正于此时从友人处借得此谱。更值得一提的是,上下两册手稿附有于植元先生的跋文两篇,珠联璧合,真可谓稀世珍宝。上卷序文为正月十五之作,下卷序文则为二月十五之作。十分巧遇的是,正好在己丑二月十五子夜完成了对第二篇序文的句读、打印工作。乘兴发给旅美好友王宜训先生,请求指导。又是一个巧,历史上大水于家与福山古现王家是世代联姻的两大望族。于霖逢先生犹擅赋诗,是名重一时的大书家,晚年百米自书诗卷,历经百余春秋至今仍完好地珍藏于福山王懿荣纪念馆。诸般巧事,志此共享。+ L" ]( |' m! G. \/ r7 ~5 b
                                                       0 U; K) F7 i; F/ Q) U
                                                  ·解乐晨
: M& X+ E, A$ f5 T/ S( G7 S                    2009年己丑二月既望 于威海陋室

8 g4 H) e4 f* L+ y! O. k; C+ C8 X( A% o6 T+ B* w

7 g/ \% o. S0 i, t
: O+ c! c8 r4 ?" u: ]/ z7 P
二月廿五22:00遵照宜训君指导对照《汉书于·定国传》校蒇
  [1 p9 I5 k) s/ C

9 a& j) V6 l. g7 h4 c% g* R0 P5 M  D8 L/ O, R) E( x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8: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下两册手稿附有于植元先生的跋文两篇,珠联璧合,真可谓稀世珍宝。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1: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11-2-25 09:06 AM 编辑
# F- A9 a; K- b5 [* D4 l
9 w( e2 y  I; s1 m. q" }! m于霖逢为“丛氏宗祠”题词3 y8 n- X) v* ^! H7 |9 }( q2 S0 n
593912200860598161.jpg
0 H3 z& o; R8 Y0 x( I0 Q现存丛氏宗祠位于原宗祠之西,与优老堂毗连,独成院落。乃光绪末年,由北宫名绅、族长麟洲倡议主持修建而成。用地为麟洲无偿赞助,工料由全族劝募。当时颇不乏丛氏名流及富商慷慨解囊,新祠始得兴建,可惜麟洲仓促去世,辛亥革命接踵而来,社会又处在动荡之中。其府又被复辟乡兵焚毁,未留下可据资料,致使诸多义士淹没于史海之外。殊为憾事。新宗祠气势雄伟,格调颇高。在文登诸氏祠堂中,是无与伦比的。后殿五楹,飞龙翘尾,檐牙高啄,脊檐饰以兽吻。堂前为木制隔扇,祭祀时可撤扇洞开。前殿五楹,四根石柱,雕梁画栋,红漆大门。左右石鼓一对,门前八字砖墙。门楣悬有木匾一方,上书“丛氏宗祠”四个大字,为邑名流书法家赵泮馨所书。大门背后圆石券门上镶有石匾一方,上刻“世承天宠”四字,为文登光绪戊子解元于霖逢所书,落款年代为光绪丙午(一九○六)。由于麟洲监工太严,前后大殿建成资金告罄而停。麟洲则于宣统元年(一九○九)病故。民国初年再筹资金,由北宫丛树桂(馨山)监修始完成两厢。至此新宗祠才告完成。敌伪时期与东院优老堂旧址同被伪军占用。光后长期为县文化馆、图书馆使用。九四年春市府为保存这一仅存古建筑,曾拔专款维修。其时市图书馆已迁新址。年终市博物馆依此正式开馆。
% r6 Z, l5 Q+ F! R6 S
发表于 2009-3-26 11: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见
发表于 2009-3-26 11: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哥能耐不小
发表于 2009-3-29 1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景图没有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5: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景图没有啊?4 L0 N! F) U; _2 ?
于维立 发表于 2009-3-29 12:36
# k( v2 Q; A; [0 }
想看全景就去文登啊...
发表于 2009-4-10 14: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五哥费神转帖。二月十五脱稿,三月十五始得一见,与现代化高速度太不合拍啦?老朽无能,新技术不通?五哥得赶快教给我怎么网上发送。
发表于 2011-2-22 11: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于老五 的帖子3 x* P% P9 D7 s1 [8 l2 e* ], ?

2 Q! n! A$ P2 F五哥可不可以帮我查一查我们这一支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8: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于好鑫 的帖子2 \7 t4 z+ O# Y/ c' u6 a" e+ Q

+ y5 [6 w- ^6 v( \请提供你的详细资料,也许大伙能帮上你...
发表于 2011-2-24 20: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世祖;于整,第二世祖;于雄       听说从大水泊搬的,谢谢了
发表于 2011-2-25 06: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于老五 的帖子
; \$ Y% Z- \7 G$ L3 D2 V4 I- o
5 h1 D# V: u+ y$ y! K第一世祖;于整,第二世祖;于雄       听说从大水泊搬的,谢谢了
发表于 2011-2-28 06: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于老五 的帖子
' H( r9 a# A0 |2 U0 X5 w, T& @, v$ _3 i% p8 Z9 U4 h/ u# E2 B
五哥,查不到吗?
发表于 2011-3-28 12: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于老五 的帖子
$ }4 z) y6 ^# ~. Y8 Z) Y6 v! u" c  G, W
我是定国公的后裔啊,我的家谱上有记载。由郯-东海-江西丰城-都昌
发表于 2012-11-25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尝读《汉书·西平侯传》而知,阴德之说之足凭也;又读吾于氏本支旧谱而知,保世承家之道未易也。————————————————————而知应该断到下句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