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吉林榆树的本家请进

13
回复
260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8 12: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洪威 于 2013-1-31 01:07 编辑
! L% q% x+ N4 a. y
( u# _. j" H- W) z) p* N4 G小时候曾经听爷爷讲过 太爷是从吉林榆树牵到黑龙江的 家谱在文革期间烧掉了 那时候年纪太小 没有记住有价值的东西 现在父亲又英年早逝了 现在很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请榆树或其他本家指点 父亲“明”字  爷爷“广”字 太爷“是“万”字 或者是“福”字 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 请本家们赐教
发表于 2009-8-28 1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榆树的!不过我对这个不了解啊,我听我爷爷说是祖籍山东登州府,家谱好像是在我爷爷的一个堂兄那边吧,以后回去问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2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4: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知道
发表于 2010-6-11 2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榆树市的由来% ~9 ]# \8 }8 O" d0 k* l4 f2 w+ g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北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善良的农夫,老俩口仅靠着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的很苦,但老俩口却非常乐善好施,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倾囊相助,是远近闻名的好人。  / q; d4 h9 `( \
  j/ \7 j, Q0 e+ k: g. T- m+ w/ {, j
有一天,农夫出去打柴,看到路上躺着一位衣衫褴褛、饿的奄奄一息的老者。农夫又动了侧隐之心,就把老者背回了家,老伴看这位老者快要饿死了,就赶紧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者吃,老者吃饱了,有了精神,看了看农夫的家,叹了口气说:“你们日子过的这这样苦,还把仅有的一点米给我吃了,真不知怎样感谢才好”。农妇说:“快别说感谢,天下穷人是一家,家里人不帮助,还有谁能帮呢”。老者听了农妇的话,很受感动,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了农妇,说:“这是一棵榆树的种子,把她种到院子里,等到长成大树时,如果遇到困难,需要钱时,就晃一下树,就会落下钱来,切记不要贪心”。说完老者就走了。  
$ l5 c0 N  Q2 U农夫把这粒种子种到院子里,果然长出一棵树来。老俩口精心地侍候着,浇水、除草、施肥,几年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更奇怪的是树上竟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虽然有了这棵树,老俩口还是靠种地维持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难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才到树下晃下几个铜钱来。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来,被村里的一个恶霸地主知道了,他带着打手,气势汹汹的来到农夫家,把农夫赶了出去,霸占了这棵树。老地主来到树下,看着树上结着一串串铜钱,抱着树就晃了起来,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老地主一边晃树,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喊:“我发财了,我发大财了”。老地主从早晨晃到中午,最后老地主和他的打手都被铜钱埋了起来,压死了。从此以后,这棵树就在也不落钱了。  
9 W6 q6 u  m! F/ o若年,天气大旱,地里寸草不生,村民们眼看都要饿死了。村里几个淘气的孩子来到树下玩,看到树上又结出了一串串绿乎乎的东西,孩子们感到好奇,就爬到树上,看到一串串像铜钱一样的绿东西,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到嘴,还微微的有点甜,很好吃,孩子们高兴的告诉了大人。饥饿的村民们纷纷来到树下,吃这种绿东西,奇怪的是人们吃了她以后,就不感到饿,还浑身有劲了。全村人就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  + d. `# U5 {! y. E; x
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这棵曾经救活了全村人性命的树,又因为她长的像一串串的钱,就给她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榆树钱”。  
8 `7 D1 q% [: }! O7 J# i

6 w" D6 w) p. N) z: u6 P这样“榆树钱”就成了榆树的种子,她随风飘下,不论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多年以后,这个村子的周围就长出了一片片的榆树。从那时起一遇到荒年,人们就吃榆树钱来充饥。因为这个村子有这种奇怪的树,远近的村民都搬到这里来住,成了很大的村子,人们就把这个村叫榆树村,由于人口越来越多,村子规模不断扩大,就成为了榆树县,直到现在的榆树市。
发表于 2010-6-11 2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之 于 2010-6-11 09:16 PM 编辑 ; [7 f8 c5 c2 z6 i- q; z( u
& d8 _5 |* C5 Y  G2 r6 V
榆树文化底蕴丰富,人才济济,
2 _2 }- B5 F( b8 ?# w9 {% O/ ?在清代就有黑林镇太平川于家
5 W) B& A" ?2 c5 O; H9 d, |% f七子登科
' D/ L7 I, @4 }! n叔侄五进士

( r# i# Q! w6 Q+ t兄弟两翰林
/ Y$ M0 C& A) S) O8 G. b" }8 N * a: ]) |( ]! ~: r( h
: w/ i1 \+ d# q+ ?
于凌奎1795年-1865年),清朝吉林榆树县黑林镇太平川屯人,祖籍山东省潍县小东庄。清朝官员。/ V) X5 X- g" o  L0 O1 ?$ x
乾隆五十年(1785年),父于龙川携眷逃荒,到太平川落户,以农耕为来,闲时卖瓦盆。于龙川不识字,却倡导子弟读书。晚年时,对长子于凌奎说:“我老矣,顾汝宜治生,生事足,以读责汝两弟,不然家且绌矣。”凌奎遵父训,甘愿承担农耕、家事,供两个弟弟读书。道光十四年(1834年),凌辰、凌云同登乡榜,考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凌辰赴京殿试,中二甲进士,官至主事签分工部都水司、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寺卿。9 W0 W9 q  l% O- j: p$ \1 h
于凌奎有七子,次子观霖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官至工部主事。三子荫霖为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四子蘅霖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官至直隶束鹿、涞水县知县、四川万县知县。五子钟霖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学士,官至记名御史。长子若霖、六子藻霖、七子蔚霖皆为附贡生,候补知县。人们称于氏一门为,“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
发表于 2011-12-29 14: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志才 于 2011-12-29 03:33 PM 编辑   o; g! C- }# Y$ G8 K8 a
+ N$ U2 g' F2 R+ s
祖籍山东莱州,本人所知是从太爷那辈在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太爷名字于占海,爷爷于泉,父亲于佰林。起名一辈三个字,一辈两个字,交替传承,到我这辈本应是两个字。无家谱,苦恼中。
发表于 2012-7-24 21: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志才 发表于 2011-12-29 14:15 : y, I" E3 w$ U  }/ O2 l  r/ N
祖籍山东莱州,本人所知是从太爷那辈在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太爷名字于占海,爷爷于泉,父亲于佰林。起名一 ...

4 W7 d$ q, V, o8 T: [, S, ?2 w) f我家也没有家谱了, 但字辈还知道几个,我太爷于占*,我爷爷于景*,我父亲于德*,我于洪*,你们的字辈好像跟我们有点相近,我们祖籍文登大水泊的,我家就落脚在榆树,我就是不知道在哪个乡镇,我太爷走着去过榆树,可能我太爷的父亲就埋在榆树?我QQ76412540,手机13836413975,于(洪)多     黑龙江.绥化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23: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多了 没个头绪
发表于 2013-2-3 07: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离农安县有多远!于占诲是什么年代时期
发表于 2013-4-3 08: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