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的家乡于庄

2
回复
89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0 13: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家乡于庄
               作者:于冠深    转自:齐鲁晚报
我小的时候,一次听几个大人拉呱。一位叔叔打趣:“还是咱们这洼好,一马平川。都怨眼力不济呀,要不然,你往家后的土垃堆上一站,就能看见车水马龙的北京城!”“上一边子去吧!”一位伯伯说道,“咱脚踩的地球是圆的,知道不?北京离咱这里八百里,你有望远镜也看不见影,还车水马龙!”“厉害!”打趣的叔叔回敬道,“怨不得外乡里有人常‘文明于庄’长‘文明于庄’短的,你瞧,于庄人知道地球是圆的,别庄里的犟不得。”人们哈哈一笑,我则由此知道,在某些外乡人的眼里,我的家乡是有着文明的光环的。
   我的家乡坐落在德州禹城徒骇河一个簸箕状的弯曲里,六十来户人家,三百来口人。因为这一洼庄子太密,人多地少,以前乡亲们的日子大都比较拮据。不知道文明的光环是怎么罩上我们庄子的。照我想来,可能跟如下两端有关。一者,庄上出过举人,而且不止一个。我生也晚,不曾目睹他们的容颜,但却见过为其中一位立的有着碑楼的石碑,上镌四个箢子头一般的颜体大字:“一方典型”。二者,庄上识文断字的人多些,因而,不光有看病的先生,还有专门看疮的先生,还有接骨拿环的先生。他们都声名远播。有一位我没见过的爷爷辈上的看病先生,曾受赐皇上的黄马褂——想来得算是御医了。
   对于文明和文化两者的关系,该怎么认识解读呢?就这个问题,专家能写一篇大文章出来。按我的琢磨,它们虽非一回事,关系肯定很密切。也许,文明是以文化为主要原料酿造的,同时,又一定是文化、文化人和文化现象的催生剂。唯其如此,解放以后,我在家乡上小学的时候,前前后后,有五六位乡亲当老师,其中四位教过我,还有一位当校长。另外,有三位乡亲在本乡和外乡当过乡长,有五六位乡亲在县、区、乡里,或当财政干部,或当税务干部,或当粮食干部,或当邮政干部。这种情况,在我们那洼,四外八庄不多见。
   农民翻身心气高,新春佳节喜热闹。喜热闹跟喜热闹不尽相同。敲敲锣鼓,放放鞭炮,自然也是热闹。我们庄则不止于此,年年办玩局,引得外庄的男女老幼络绎于道。我们庄里的玩局,既有高跷队,更演小剧目,有着更多的文化味。小剧目有旧有新,都是村干部带头,又编,又导,又演。每逢演出,高跷队首先登场。在我看来,最有文化味者,是“领灯人”领着高跷队转场子,每转一圈,至多两圈,就要停下来,合辙押韵地唱诗。即景生情,联系实际,或雅或俗,就着锣鼓点现编现唱。曹子建有“七步之才”,享誉古今。就算我们庄上的“领灯人”比曹子建不过,毕竟也只十几步几十步与七步之差,何况,他不是像后者那样做一首即完事大吉,而是一做再做每晚总不下于三五七首,故实在让我羡慕而且为我们庄感到自豪了。
   庄上就我们这一茬后生而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走进大学校门的了。我刚上学的时候,父亲就说,只要我愿意念,哪怕讨饭,也要供我,上到哪里就供到哪里。后因生活困难,父亲要我退学。同是要子女退学,说法或大相径庭。比如有的就说:“孔子孟子,当不了谷子——别念了。”我父亲没有也决不会说这样的话。他愁眉苦脸,莫可奈何,唯有叹息罢了。我因此得以在侥幸退学未成之后,上上停停,停停上上,未失求学之志,未歇用功之力,于几经曲折和磕磕绊绊中,学业得以递进。
   我一直这样认为:对不同的人来说,上学多些的,不一定比上学少些的更有学问更有本事。至于对同一个人来说,上学多些比上学少些,或许要好一些。所以,我总想多上点学。我家庭经济拮据,已如上述,又加以我个人愚钝,竟然也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一者,我赶上了新时代;一者,也受惠于上述挂一漏万言及之家乡文明的那种氛围与氤氲。家乡的文明于我,虽则无形,然而显著,有如杜甫诗所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愿家乡的文明,于当下新时代,在量与质两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发表于 2009-9-28 16: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五贼能整啊!
发表于 2009-9-28 20: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拜读最新力作。
    文章交待了于庄的发展历程,交待了自己的命运与村庄的紧密相连的关系。读来亲切自然。
    借国庆节、中秋节双喜之际,顺致并祝福老五合家吉祥幸福,快乐美满!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