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乳山于氏人物传记

0
回复
145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4 2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科宦人物
(以登科时间为序)
姓名      籍贯(今区划)             科第    登科时间       最高任职
于仲保   乳山寨镇司马庄村   进士  元元统元年   兖州路军民总管,授兵部司马
于贡甫   乳山寨镇司马庄村   举人  明万历年间   苑平知县
于绅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   举人  清康熙二十四年  成山卫教授
于繍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   贡生  清康熙二十四年  安丘教谕
于淳耀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   贡生  清康熙二十四年  青城教谕
于培基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   举人  清道光年间      清王府任教职
于学乾   海阳所镇西泓于家   进士  清咸丰三年      翰林院检讨
于应麟   夏村镇腾甲庄村     进士  清同治年间      凤阳知府
于相宸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   贡生  清同治年间      曹州府教授
于在洲   夏村镇黄埠崖村     举人  清光绪三年      胶州教谕

于清泮(1874~1957)  字芹泉(琴泉),大孤山镇八里甸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发愤读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宣统元年( 1909年),授知县不就。1912~1918年(民国元年至七年),连任民国山东省议会第一、二届议员。1920年任民国山东省公署顾问兼秘书。1921年当选民国山东省公署众议员。1922年任山东省立水产试验场场长兼水产讲习所所长。后历任登州初级师范学堂堂长和山东公立农业专科学校、山东公立矿业专科学校及济南、青州、烟台、 绥远各省立中学教员。1932年被选为民国山东省政府参议。是年夏重修《牟平县志》时,被举为总纂。为征集资料,与王照琴、杨春萼等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走访了全县大部分村庄,翻阅了无数书卷,呕心沥血,广收博采,穷三年之功,终于在动乱的岁月中使《牟平县志》成书。1938年2月,日军侵占烟台,慕名邀清泮效力,被其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将其缚住双脚拖于马后,仍宁死不从。后为避日军寻衅,归村任教。遇荒年,常出面于街头募捐,所得款物全部用于赈济饥民,深得村民敬重。抗日战争后期移居烟台,1947年秋回归故里。1949年春至济南,后被《大众日报》社聘为顾问。1957年因病逝世,终年83岁。


于寿堂(1896.6~1972.12)  曾用名于永年,乳山寨镇东驾马沟村人。出身农民家庭,9岁入学,18岁毕业于海阳县立第二小学。翌年去黑龙江省黑河私人商号当店员,1919年回村与人集股经商。时逢军阀张宗昌督鲁,各地官府横行无忌,私放鸦片,社会动荡不安。寿堂不满时局,渴求革命。1926年秋,经塔庄村在北平平民大学读书回乡省亲的倪涧庭介绍加入国民党,1927年春任海阳县党部农运部长。在海阳一带积极从事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1928年6月,与张乃晨、于洲等人发动了驾马沟农民协会暴动,率南路队伍攻克海阳所、夏村两处区公所,继而与北路队伍会师两次攻打海阳县城未克。暴动失败后,同于洲等人秘密转移至海阳西乡继续从事农民运动。1929年冬,国民党海阳县党部公开办公,寿堂出任宣传部长。上任不久,因县党部右派势力崛起,压制群众运动,强令解散农民协会,寿堂愤然辞职。后返乡联合周德三等人,组织部分农协会员,同参与镇压农民协会的帮会组织──大刀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0年1月,受命赴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受训。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上层集团内部的腐败与专权,对其统治已心灰意冷,7月回县后以患病为名,辞去在县党部所任一切职务,在乡与于洲等人组办联庄会,被选为董事长。1931年夏,再次遭到县党部右派势力的非难和诬陷,愤懑之余,毅然正式脱离国民党组织。是年秋,受胞弟于云亭等共产党员的启迪和影响,走上革命道路。曾几次申请加入共产党,中共党组织根据他原来的身份和在当地的威望,认为留在中共党外更便于开展革命工作。征得本人同意后将其安排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1932年8月,寿堂在夏村以开新民书店为名从事党的掩护工作。1935年胶东“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其身份暴露,于1936年9月被迫出走黑龙江、北平等地以经商谋生。1939年10月回乡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先后任村长、区救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牟海县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等职。1945年8月后,先后任乳山县支前办公室主任、实业科科长、东海专署实业科副科长和东海专署文物保管会委员。寿堂平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工作,渴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再次向中共党组织递交了书面入党申请书,所在单位党支部很快通过了他的请求。后因县政府内需保留一定数额的民主人士,以便于开展工作,故仍留党外。1949年3月调文登专署任实业科科长,后任林业局局长。1956年3月至莱阳专署林业局任局长。1958年5月当选为乳山县副县长,撤县后任海阳县副县长。1962年1月重任乳山县副县长。1963年,他再次书面向党组织申请加入共产党,在申请书中他恳切表示,“......生前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死后追认一个共产党员,泯灭我生前的遗憾和前愆”。1965年离休后,仍十分热心于党的事业。1972年12月病逝,终年76岁。1988年10月,中共乳山县委根据其生前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于洲(1904~1978.7)  原名于醒夫,乳山寨镇李家兴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读过五六年私塾。1918年因生活所迫去东北谋生,在东北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1926年初回乡后,由东驾马沟村于寿堂介绍加入国民党,开始在本乡参加组织农民协会等活动。1927年6月,为反对军阀政府,声援国民革命军北伐,与张乃晨、于寿堂等人发动了驾马沟农民协会暴动,率南路队伍连克海阳所、夏村两处区公所,继而与北路队伍会师两次攻打海阳城未克。暴动失败后,同于寿堂等人秘密转移到海阳西乡,发动各区农民,成立“农民保卫团”。后回司马庄区任保卫团副团长。1931年1月,经司马庄区农民保卫团政治教员郑天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乳山境内最早的中共党员。不久,因身份暴露离乡赴北平。1933年1月返乡后重新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兴善院荒峦以开垦果园为掩护,设立秘密联络站,秘密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同年5月,在文登第七乡师以任教员为掩护, 从事胶东特委与北方局来往秘密信件的传递工作。1934年4月,文登第七乡师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洲重返海阳从事党的活动。1935年参加了胶东特委发动的“一一·四”暴动,为暴动西路第二梯队负责人之一。 暴动失败后遭敌通缉,于1936年2月春转移到茌平县工作。“七·七”事变后与曹志真等人成立了“茌平青年抗日救国会”。1938年春,茌平县工委建立后,任军事委员兼游击大队政委、平原纵队经委主任等职。是年冬随罗荣桓所率东进支队到达山东。1939年春调任胶东东海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长。1940年春参与领导各县举行的武装起义,为创建东海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作出了重要贡献。7月后,先后任东海区参议长、东海地委财委书记、群委书记。1941年5 月任东海各救会会长、东海专署副专员。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后,任威海卫市市长兼外交特派员。在与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谈判时,义正辞严,迫使美舰放弃了在威海的登陆计划。1949年4月,随解放大军渡江南下,任京、沪、杭铁路第九大队大队长。5月上海解放,任上海铁路局军代表、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1953年调铁道部机车车辆修配局任局长。1961年任铁道部科技委员副主任。1978年7月于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于会泳(1926~1977.8)  海阳所镇西泓于家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在本乡小学任教。1946年参加胶东文化协会文艺团。在文艺团几年里,学会了谱曲、编导及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并整理出版了《胶东民歌集》。1949年8月, 被选送到上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修班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因学习成绩优异留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音乐工作团任创作组组长。1952年11月调任该校民族音乐研究室民乐系研究员兼教员。1956年9 月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教研组组长,1962年9月任音乐理论系副主任。此期间,在专门研究民族音乐的同时,对民歌、曲艺、京剧、地方戏曲及西方古乐曲也一一涉猎,先后发表了《山东大鼓》《胶东民间歌曲选》《陕北榆林小曲》《单弦牌子曲分析》等音乐著作,创作了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闯将令》。撰写的《关于我国民间音乐调式的命名》和《关于辨别调式问题》的论文,建议调高沿用西洋音名命名,调式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命名,并提出了“主宰音程关系”的新概念,引起音乐理论界的重视,被普遍采用。撰写的《民间曲调研究》《腔词关系研究》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和专修科的指定必修教材。先后发表了《女社员之歌》《幸福花开遍地香》《不唱山歌心不爽》《党的恩情长又长》《非洲在怒吼》等多首歌曲。1965年起,被借调到上海京剧院,以全部精力投入《海港》《智取威虎山》两个剧目的唱腔设计,把传统京剧唱腔同西洋乐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设计的唱段既不离京剧正宗,又有新的开拓和突破。后又参加了《杜鹃山》《平原作战》《龙江颂》等京剧的音乐创作。“文化大革命”中因多次发表激进文章,受到江青等人赏识。1969年4月,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了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同时调国务院文化小组工作。1975年1月被任命为文化部部长。1976年 10月被定为“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而被隔离审查。1977年8月31 日在隔离审查期间服毒自杀。1983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于西之(1927.5~1991.10)  崖子镇地口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受其伯父于克恭、父亲于克让影响,接受进步思想,12岁即参加胶东儿童抗日救国团,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胶东鲁迅艺术学校学习,结业后任胶东文化协会组织干事。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宣传干事、宣传队指导员、宣传股长、秘书科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七军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五次战役。1953年调《八一杂志》社任记者、编辑,《工作通讯》编辑室副主编。1962年11月任总政治部研究处副处长、处长。1973年6月调任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1978年5月任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为所在部队在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荣获国家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91年10月病逝于北京。


于克恭(1907~1940.4)  曾用名王志恒、李保山,崖子镇南地口村人。出身于书香门弟,15岁在云阳高小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阅读进步书刊,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高小毕业后,回村利用教书的机会向学生和村民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并且组织平民百姓同地方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斗争。本乡哨里村地主王香圃常依权势,欺人诈财。克恭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联络群众,与之持续打了两年官司,终于胜诉。1933年秋经于芹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创办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曾与人夜行90余里,沿路张贴数千张标语。并在自己家中设立联络站,掩护和接送党的地下工作者。在险恶的形势下,他积极发展党组织,先后介绍堂兄弟、妻子等8人入党。后又通过这些党员发展新党员, 仅他妻子不到两年就发展了40多名党员,为壮大当地党组织力量做出了很大贡献。1934年1月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后,奔走于全县各地,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是年10月16日到泽上小学召开县委会,因叛徒告密被捕。先后在国民党牟平县看守所、济南第一监狱、武汉反省院关押达3 年之久。在狱中,他不畏酷刑,坚贞不屈,多次组织和领导难友同监狱当局进行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迫于全国舆论,释放政治犯,10月克恭获释。为寻找党组织,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从武汉赶赴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民运工作。是年冬,受八路军总部派遣重返胶东。根据胶东特委指示,回乡同宋竹庭等人恢复了牟海地区党的组织,组建了中共牟海临时工委,任组织委员。12月,参加了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起义,起义成功后随部队转至蓬、黄、掖一带。1938年春,调胶东特委工作,先后任特委委员、民运部长、胶东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兼胶东抗日自卫团总指挥等职。同年秋,奉命由掖县去文登开辟东海地区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中共胶东区东海特委成立,克恭任书记,致力于党的组织建设和民运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胶东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和各抗日群众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壮大了抗日力量。1940年2 月,日军开始对东海地区残酷“扫荡”,他抓住国民党部队弃枪逃窜这一时机,发动群众拣枪拉队伍,举行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很快组织起一支千余人、七八百支枪的抗日武装力量。3月15日,起义队伍与文登、 荣成两县起义队伍会师,在文登县李仙成立了东海指挥部,克恭兼任司令员和政委。4月14日,国民党投降派郑维屏、 王兴仁部进犯文登林村,杀害八路军干部多人。他率队讨伐,15日清晨,在母猪河西岸与敌军相遇,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于学天(1920~1947.7)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1月,在本村带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因作战勇敢,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排长。是年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在战斗中,只身冲入敌阵,炸毁敌堡,荣立一等功。7 月在南麻战役中,奉命带领全排战士与敌激战一天一夜,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正当撤退时,突遭敌人包围,为了让战友安全突围,他自己一人留下阻击敌人。当多数战士突围成功后,他却为掩护战友光荣牺牲。

于祥天(1921~1947.10)  原名于天党,乳山寨镇南司马庄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受其父亲于茂心(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影响,就有投身革命的理想。1942年4月自愿报告参加了牟海县区中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春调东海军分区任侦察排长。在参加攻克日伪军水道据点和围攻文登城的战斗中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各1次。1946年春调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时,他主动要求回部队任侦察排长。同年10月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在栖霞县林家村与敌遭遇,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为掩护战友突围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于力群(1927.3~1993.1)  胶县东乡大西庄人。7岁入私塾,12岁进胶县城里信义小学读书,因家境困窘,辍学回家务农。1948年家乡解放后,报名参加教育工作,在全县众多报名者中以第二名的考试成绩,被任命为胶县城东区中心小学校长,并亲自任教。1951年,因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全县“一等模范教师”。1952年胶县一中成立,他被调到该校教导处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到两年时间,他自学了中学俄语和大学一年级俄语课程,一跃登上中学俄语执教讲台。1954年,被保送去山东省教育学院进修,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55年,被分配到离家 400 里的乳山一中任数学教师, 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1956年,乳山一中缺少外语教师,他便主动要求担任了高中外语教师,后因工作需要又改教高中数学。他认为“要教好学,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知识”。他孜孜不倦地坚持自学,向大学的殿堂迈进。其中数学、俄语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他先后送走了8届高中毕业班,升学率都在全县名列前茅。1971年调乳山师范任巡回辅导员,1974年又调县教研室任数学教研员。1978年,高中数学课新增了“集合”“逻辑代数”“微积分”的内容,许多中青年教师对教授新教材有困难,他便把中青年教师都组织起来,分片定点办班,巡回辅导,还利用假期进行专题辅导。针对一些教师授课不得法,提纲成灾,搞“题海”战术,他提出了“探导教学法”,很快在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1980年,他看到学生笔算开平方比较繁琐,就研究出“简易开平方法”,于当年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推广。在总结他人指算教学的基础上,他系统地研究出快速指算法,是年在杭州全国珠算协会会议上,受到与会专家的称赞,后又整理写成了《快速指算法》一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两次印刷发行46万册。他撰写的17万字的《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题解》一书,由山东科技出版社6次再版发行40多万册,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82 年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他被推选担任乳山县政协副主席,在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在对政府如何加强教育工作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并得到采纳。他还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与几位政协委员一起创办了“少年星期日书画班”,亲自授课,不要报酬,受到社会赞扬。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国际、全国、省市大赛奖,所书行草“华章馨世,高策惠群”(中堂)入选郑州市的“神墨碑林”,立于宋陵。并被中国书画家协会庐山书画院聘为院士。1987年获“威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材”称号。1993年1月11日因病逝世。

于千  崖子镇南地口村人。1920年6月生。1938年6月入伍,1939年1月加入共产党,先后任胶东军区五支队政治部干事、营教导员、胶东支前政治部科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保卫部科长、福州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职。1969年10月调任福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1980年12月离休。

于春章  下初镇南东庄村人。1924年2月生。1942年5月入伍,同年12月加入共产党,历任牟海独立营排长、科长、参谋,东海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1947年9月后,历任华东野战军十三纵队三十九师司令部副科长,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作教科长、军训科长、作战科员、炮兵团团长。1956年3月后,历任三十一军司令部炮兵参谋、炮兵室主任、副参谋长。1975年5月后,历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长、炮兵副司令员。1984年5月离休。

于新义  乳山口镇寨前村人。1928年4月生。1945年入伍,同年4月加入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四十一军教导大队政委、三六五团政委、一二二师师长、四十一军副军长等职。1985年离休。

于明初  海阳所镇邢家村人。1947年2月生。1968年2月入伍,翌年8月加入共产党。1970年10月任海军某部护卫艇副艇长。1974年10月后,历任舰艇大队作训参谋、副参谋长、副大队长、大队长等职。1985年10月任快艇支队参谋长。1993年3月任水警区司令员。1995年6月后历任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副院长、院长,先后发表军事论文10余篇。
欢迎宗亲认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