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蹈火尖兵 8 a. w- n2 V6 @
-----记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于连合. }) I6 U. s: n* n& H- l1 H( F* Q! O) d
& Z# a" ^- a. J, W! {+ V. F6 v
于连合,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三大队五中队二级警士长。2004年被武警森林指挥部评为“学习成才标兵”,2006年被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授予“扑火尖兵”荣誉称号,2007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两次被解放军四总部授予“全军红旗车驾驶员”标兵,2010年5月,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Z: p+ j( @, a6 b1 f3 S5 {
3 Y' |' N. Y) E. S* `
5月7日,从北京传来喜讯:于连合被评为全国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 s8 m! U: w3 e; @
- i. w" G# S6 h7 [- f 消息传开,警营沸腾,老于被战友们一次次抛向空中。
. w% E! v/ [ ?3 v4 j
8 w7 Z+ t6 R! a) L/ r6 r 老于是全国武警森林部队年龄最大的兵,是武警森林部队唯一的特种车辆修理技师。入伍23年来,参加扑火、抢险救灾200余次,累计维修车辆3000多台次,对上万个部件组成的特种车了如指掌,创下安全行车20多万公里纪录。
0 ]% ~, J- `9 ?) l/ g" A+ E/ `$ y/ S* R5 k9 N
老于初中文化,却接连写了3本特种车辆专业教材,全国武警森林部队通用;全支队300多名特种车辆驾驶员无一不是他的“徒弟”。% B) ^) `. ^ ]/ f
- l: x' u% G% u: `! C 特种车离开他就“玩不转”' `5 l' B0 L7 I( i
# N' H* o+ d' \' c 扑火战斗能否出色完成,特种车辆起着决定性作用。
, J8 r" }# ~# O' u2 s/ e [
* o: p8 v, j( S, K 武警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三大队拥有数十台辆NA-140全道路车、“531”装甲车、俄式履带牵引车和804特种森林消防车,特种车辆,是扑打森林大火的“王牌”。
- u/ p4 l- A9 }- ~( I7 `8 [6 A- T: T& C: R
于连合是这支“王牌”部队里的一名老兵,他与特种车打了22年的交道。有人说,于连合的个人军旅史,就是武警森林部队特种装甲车的发展和征战史。5 ?( D3 _% b# l7 d; h; \
) o w, }9 I0 H7 p0 P( [' Y
于连合是1987年“五六”大火之后入伍,领导看他勤奋好学,又吃苦耐劳,认定是好苗子,安排他当了特种车辆驾驶员。为了尽快“上手”,他起早贪黑,边学习边研究,每天对着车辆原理图琢磨,时间长了,特种车开得越来越“溜”。瘦小的他,驾驶重达10多吨的战车轻盈自如。
0 J" L5 X5 T1 }5 o! ?2 s7 ~
% F O7 j' C5 L6 e/ t 最初,开531特种车,一开就是4年。之后,又开了15年的NA-140全道路运输车。接着又开俄式牵引车,直到现在。/ c7 B; u; w! a% }
7 S# e/ t& z7 w3 N7 D, {0 p6 d& ?1 l 于连合不仅见证了每一台车的到来,更在火场上一次次驾车出征。在大队特种车车库,于连合像介绍自己孩子一样介绍着每台车的性能,讲述着自己与战车的故事。
& L" u* M6 s% ]& R g5 m5 y# _% p! u' _ i
支队政委王洪祥说,老于是“宝”,这些特种车离开老于就“玩不转”。
4 u7 ]% D2 z' Q2 e4 r; Q& K; d# D9 T
+ u' g9 T k( a0 Y 80多台特种车辆,按行驶里程和技术状况均超出报废时限,且生产厂家全部下线不再生产,但在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三大队,大部分车辆仍在使用且状态良好,来大队参观者无不直呼奇迹。
; {2 j$ h3 a6 v1 I+ N( N% H" F( i. F u8 w4 b2 \ @4 p. K
特种车“三分开,七分养”。为了养好用好这些值钱的宝贝,于连合带着他的战友按保养要求、程序对车辆进行着最为细致和严格的保养与维修。
! ^$ ]' w+ X/ K6 o! q
# M: l! N$ K) f/ i8 G/ L) r+ I 每一台特种车辆都由上万个部件组合而成。由于用量少,不仅车辆一出厂即下线,自身缺少逐代的完善改进,而且有的车型根本就没有生产过配件。使用中,常常因为一个部件损坏,整台车就得趴窝。任何一个部件,于连合都要想尽办法延长使用时间。他告诉战友,尽量避免用备件,尽量避免浪费,确实需要换的时候再换。在于连合眼里,特种车上的每个零件都是宝。
( B7 j+ E! ~; q/ v- J8 m; s/ M- l# \$ t- n
件坏得太多、修复不了,就想法拼凑。这台车的履带,那台车的车体,再另外找其他的零件,重新组装。三台车拼成两台车,两台车拼成一台车。变废为宝,变旧为新。就这样,本已五年前、十年前就报废的车,再一次有了新的生命力。现在,三大队院里有好几台车都是这样拼装而成。
" p4 N5 u* {9 f' f: `6 D/ }) L/ A J. V2 e5 F2 P
二十来年的特种车驾驶维修,于连合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经常对别人刚维修过的车再检查一次,尤其是对新驾驶员维修过的车总是不放心。于连合检查车况时在地上发现了螺丝帽,一眼就看出是哪的部件,当时就安了上去……7 o4 @5 P4 L- P* S: A7 v# X- ]
+ G0 B' q. E# ]$ j* e) \ 只有初中文化的“兵专家”
0 y/ o, g% p# [1 c2 l- o' Y
$ ^1 J$ z& x; Y& a- R 老于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勤奋好学。23年军旅生涯把他锻造成了有专业技术的高级士官。5 ^- k6 V0 J* J: T! M; i
7 X4 E; [' i' _/ M4 Q 他刚入伍时,为了尽快掌握车辆性能,不分白天黑夜的查阅资料、反复研究。夜间上哨时也不忘背公式定理,多年来,他把学习当作责任,积累了5大本30万字的学习笔记。
5 V8 S, |" ?: R; g9 Y% f6 Z. e6 ~& f3 j2 c5 i+ e G0 o
军旅生活把老于磨练成多面手。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他都能出色完成。样样都行、样样能通、一钻多能。作为修理保养特种车辆的专家,于连合在实践中不仅会开车修车,还自学了车、钳、铆、电、焊等技术。这为他全面掌握特种车的维修技术打下基础。0 g5 _. a( \7 {& R% g
' r# O* K$ g$ r9 l6 u1 n I 1991年春,在武警部队内已小有名气的于连合被选派到芬兰学习NA-140全道路车修理技术。受语言的影响,别人一小时就能掌握的内容,他学两小时才明白个大概。他起早贪黑地背数据、记原理,一本崭新的《机械原理手册》被翻了个稀巴烂。回国时,同行的人旅行包里装满了给亲人朋友的纪念品,而他包里装的却是满满的各种技术资料和学习笔记。
: Y% a) r2 \, G$ m2 M" T! N. O) h7 v
2007年10月,为了提高装甲分队实战水平,上级将编写《装甲分队训练教材》的任务交给了于连合。他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要上升到理论层面,初中文化的他感到力不从心。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他反复演算了上千遍。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奋战,森林部队终于有了自己的《装甲分队训练教材》、《特种车辆驾驶员培训教材》等40余万字的教材,总结出了特种车辆驾驶维修、灭火行动、紧急避险方法和管理使用经验,有效提高了灭火作战特种车辆自救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为部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3 _ F+ V4 A2 y; |9 i
3 m! ~. B$ ~3 S. V* r
多年来,老于拥有了40多项自主研发的革新成果,为部队带来800多万的直接效益,成为名副其实的“兵专家”。
9 M, Q) R" P' h
( q+ L ?$ X- j- ? [( K 2008年,他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被上级特批晋升为六级士官。他干劲更足,学起了英语,写起了博客。
) D5 A& K7 d" h4 h/ X' e$ O+ f5 P8 Y
[1]扑火现场的“尖兵”
5 q1 F8 O3 \3 g! z; H. }1 G0 U, u: J, i1 J( ^- n
作为业务精的“老兵”,有了急难险重任务,领导最先想到的是他;碰到险情或处理不了的情况时,战友们最先想到的也是他。( ?8 }, `, V( T5 m V
) J4 Q! A9 f& X; q
23年来,老于获奖无数。2006年的黑河滨南林场大火扑救,可以说是他蹈火尖兵的点滴缩影。
P! q: h* Y5 T) _1 {
5 B" c$ |8 a0 D% Q) a4 `2 ~/ x 2006年5月,黑河地区滨南林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三大队奉命前往增援,在半个月的扑火战斗中,于连合和战友们三战三捷,三大队被武警总部授予“灭火英雄大队”荣誉称号,于连合被国务院授予“扑火尖兵”荣誉称号。4 B# k0 I$ c. x& F
, T8 G$ n: p3 j0 `3 T" W
2006年5月26日,南线林场150米处有三个18吨的储油罐,一旦燃烧将会爆炸,对滨南林场的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于连合驾驶特种水泵车,开足马力,冲在最前面,5公里山路到处是沟坎高坡、草塘和沼泽,于连合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仅用不到10分钟就赶到现场。经过艰苦作业,大火被阻截住,于连合的脸上、手上都被烤起了水泡,扑火眼镜也烤得变了形。
, V: C6 @ f- n" d* Z; K _# ~0 B' _) D* L' l, `
没来得及休息,于连合就在对讲机里听到西南友邻部队战友被大火烧伤,急需全道路运兵车救援的消息。于连合主动找到在现场指挥的武警森林指挥部领导请缨。$ [! T9 G/ E( M w H, v1 z7 C4 R
1 N6 g4 m) B5 y# V( A
前线指挥部首长决定,把这次艰巨和最危险的任务交给他。于连合检查完车辆立即向救援地点开进,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冲过层层火障,火场上浓烟滚滚,在车里根本看不到前面的道路,于连合顾不上被烈火炙烤的疼痛,尽可能地加快速度,眼睛被烟呛得直流泪,脸被烤得肉皮发紧,于连合全然不顾,经过15分钟的行驶,于连合和战友终于到达救援地点,把受伤战友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为抢救战友生命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9 J) F, ~ Y/ X( o
4 y9 j0 A5 `# n7 x+ g) G N 平凡的岗位上的“本色一兵”; Q% `; D+ I- ]0 Q, N0 j+ C! P
- `$ U+ b1 B4 d
记者到三大队采访时,老于正在操场上训练。 Y* S- t9 f1 U
1 k* @* {/ E# N8 h$ A& l 大队长高诚说,于连合当兵二十多年,士官的警衔也已戴到了顶级。可他像新兵一样,坚持训练、出操、上哨。找当年自己带的兵、如今的上级汇报,都要喊“报告”。
' @1 h8 `% Z+ q7 |0 k% p# D( L3 J% A: A& k5 M
每天出操,老于总是第一个站在排头;劳动中总捡最脏最累的活干,兜里总揣着白抹布,看哪脏了就擦一擦;休息时,总和战士们玩乐在一起。战友们说,这样的老兵就是我们心中的标杆、学习的榜样。
- B3 M1 Z) c+ h! t0 S1 d1 ?( d6 {+ Q$ ^/ k7 f' W
在生活中,大家都习惯称呼于连合为“老于”,一则因为他年纪大、兵龄长,有啥事都愿意和他商量;二则是他长相憨厚,热心肠,大家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谁心里有啥解不开的疙瘩,总能在饭后散步、课余劳动、训练休息时跟老于的聊天中,打开心结,医好心病。久而久之,老于又多了一个称呼——“编外指导员”。' G# Z* G u( @3 p% r5 J0 D# ?
' S4 C) m' N) B) t* B 20多年来,于连合共为部队培养出300多名特种车辆驾驶员,相当于一个小支队的编制,有人开玩笑叫他“于团长”,还有人叫他“于老夫子”。他带出的徒弟有的成为业务骨干,有的走向了领导岗位。可“于团长”只是兵龄长了,职位仍纹丝不动,始终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
' }$ c, E$ Q3 T# n9 ~, G* e( y) F( V- m% L$ X
入伍二十多年,基层许多岗位老于都干过,驾驶员、饲养员、种植员、文书、管理员,但不管工作岗位怎么换,在每一个地方他都用成绩回报给组织,用他的话讲,人要多学些管用的东西,是部队培养了我,要懂得知恩图报。" ]% V4 @' {6 n U#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