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辛亥革命老人于均生

1
回复
123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23: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正宽
55cc9676hb900063b1bb0&690.jpg
于均生前右二与辛亥革命党人合影
  1918年1月27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任命于均生为“中华民国大元帅府参议”。
  光绪末年,满清政府废科举,办新学,选派了十八名优秀学子,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造,主修政治经济学。这十八名派赴日本的留学生中,有一名是山东潍县寒亭士子于均生。于均生(1887—1950),原名庭樟,字均生,出身于寒亭于氏望族之家。
  当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东京成立革命组织同盟会。经人介绍,于均生偕同潍籍留日学生凡十四人,一同加入,成为同盟会早期会员。1906年,于均生在东京担任同盟会山东会刊《晨钟》周刊的编辑。1907年,于均生学成回国,受新思想指引,在原籍寒亭创办了于氏私立两级小学堂(初小与高小),自任校长。聘请曾经留日的同乡、同盟会员曹星五、齐芾南到该校任教。1912年4月,中国同盟会潍县分会在潍县东关第一公学成立,与会者达七百多人,于均生当选为副会长。
  1912年4月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并举行国会选举,于均生以国会众议员身份,参加了这次选举。同年8月,同盟会解散,成立国民党,于均生成为中国国民党党员。1917年,为积极响应中山先生提出的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号召,于均生亲自到广州参加“非常国会”,即护法军政府。1918年1月27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任命于均生为“中华民国大元帅府参议”。1925年,因父亲过世,于均生从广州回家奔丧,从此离开政界。1928年,为避土匪骚扰,于移全家由寒亭迁往潍县东关前所街居住。1930年,中国国民党中常委丁惟汾,曾数次写信邀其到南京任职,皆被婉谢。
  其时,外人不解藏在于均生心底的秘密,他的真正意图是实业救国,这早在东京留学时即已心定:想强国富民,不振兴实业,了无成就。1920年,于资助其表弟张干臣赴日,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专攻印染专业。三年后学成回国,在济南任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化学科主任。此间,张依靠学校实习工厂,试验纤维染色技术成功。1928年,青岛双盛潍染厂从日本进口整套染色设备,几次试车失败,意欲下马。于均生得知,卖地二百亩,筹足了三万银元,派张干臣赴青购得双盛潍的全套设备,于1929年在潍县东关后门街征地,建成大华染厂。1930年安装完毕。1931年农历正月十六,一次试车成功,让该厂成为山东省最早设立的新式染厂之一,声名籍甚。
  新工厂,新体制,新办法。当时大华染厂根据公司法,组成了潍县大华染厂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于均生自任董事长,张干臣任经理,郭立平为厂长,开业当年即获利两万元。到1936年年底,此厂股金已达九万元,而于均生个人控股三分之二。榜样的力量让人羡。在大华带动下,几年之间,潍县染业发展如雨后春笋,元聚、信丰、德聚、隆丰、大丰、利丰等六家染厂次第崛起,让潍县成为中国江北染业重镇。1938年1月10日,日寇入侵,潍县陷落,占领者诱逼民族工业者与其合办,于均生断然拒绝,为此被日寇抓去关押一个多月。1941年夏,国民党游击队王治平抢劫东关,以绑票性质将于均生等83人掳去安丘。此事为国民党中央获悉,丁惟汾两次致电当地军方营救,于均生终于有惊无险,安然回家。
  于均生是清末廪生,少有才具,书法造诣颇高。他是潍城知名的收藏家,藏有古籍善本数万册,有《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凡一万卷。《四部丛刊》一部,历代名人字画近千幅,历代碑帖二百多部,其藏古印、古砚上百之数。1950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于氏因病过世,享年六十三岁。1988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根据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一月二十七日《大元帅令》(参看《孙中山全集》第四卷《军政府公报》第43号),追认并批准于均生为辛亥革命老人。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23: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庭樟留学回来追随中山先生闹革命

   1.jpg
  于复曾在家中给记者翻看有关祖父的资料。(记者 王倩 摄)
  
  于庭樟,字均生,潍县寒亭村人,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任《晨钟》周刊编辑,1912年4月当选为同盟会潍县分会副会长,1917年于均生奔赴广州,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1918年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议。
  于庭樟的长孙于复曾是山大教授,老人现在定居济南,近日,记者走进他的家中,听他讲述祖父当年支持辛亥革命的往事。
  口述人 于复曾
    联络同志、创办刊物
祖父追随孙先生闹革命

  祖父家是个大家族,小时候因为住在不同的院子里,所以很少见到他,祖父的故事,大多也是后来小姑姑于舟之相告的。
  1904年,祖父刚17岁,清政府要从举贡生员中选拔优秀生留学日本,祖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祖父目睹了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清王朝的腐败和严重的民族危机,1905年8月,祖父加入同盟会并在入盟仪式上立下誓言:当天发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渝此誓,任众处罚,打那时起,祖父成了潍县籍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之一。
  1906年同盟会山东主盟人丁惟汾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晨钟》周刊,这是山东革命党人在日本创办的唯一一份革命宣传品,是同盟会山东支部的理论刊物,总编辑是蒋衍升,祖父在里面担任了编辑,这份杂志刊发过20多期。1912年1月底,祖父当选为民国政府众议院议员,4月同盟会潍县分会在东关第一公学召开成立大会,祖父被选为副会长。1917年那会儿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了“大元帅府”,公开提出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号召,他邀请国会议员赴广州开会,可很多人却持观望态度,但祖父却不怕,他冲破军阀阻力不远数千里来到广州,支持孙先生的护法运动。国会在议员不足半数的情况下召开,这就是中华民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非常国会”。第二年一月份,祖父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议。辛亥革命期间,祖父追随着孙先生,奔波于北平、广州、南京之间,联络同志,创办刊物,宣传共和。1924年,祖父还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兴办学堂、创办染厂
祖父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早在1907年祖父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他就在家乡寒亭创办了“于氏私立两等小学堂”,他任校长,自编课本,还聘请了留日同学同盟会会员曹星五、齐芾南、张伯言、陈干等任教员,当时这所学校被叫做“洋学堂”,意思就是祖父教授的都是他从日本带来的新鲜东西。后来族人于少卿回忆起学堂时写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干老师的革命作风,要求学生按其图样用黑布做成军衣军帽,并削木为枪,做军事操,唱革命歌曲……为破除迷信,叫学生去毁庙宇的泥偶,我们也曾将“龙王”扔在河中。那个时候兴学育才,在于氏家族很兴盛,祖父后来为了储师资,还设立了“师范传习所”。
  1924年以后的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1925年孙先生在北京病逝,祖父便以父亲病重为由,请长假从北平回到了故乡寒亭。虽不能再追随孙先生干革命了,可祖父依然忘不了孙先生的革命志气,他写下了一段文稿回忆说:建国七八年间,国父以护法军建府广州……一日诏余等曰:“尔曹好为之,设事不利,余将为文天祥定殉民国以没也!”余等极立慰藉,继之涕泣,先生嘿然。
  返回家乡的祖父开始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他卖掉土地200亩筹资3万,用其中的1.2万购买了全套日本产机器设备,又购地建厂,建成“大华染厂”,成为山东最早的新式染厂。1938年潍县沦陷,日本人千方百计地威逼利诱祖父让他把染厂变成日华合办,祖父拒绝与日商合作,也因为此事,祖父被日军掳至南大营宪兵队关押过一个多月。     (本报记者 王倩 采访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