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双璧池记

4
回复
252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8 00: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h, w+ h. d  
' A4 y, _' G) R% v2 O! c$ y1 h5 X( Z
    二零零五年春節期间,天氣晴好,阳光明媚,暖风扑面,大地萬物,一派生气勃勃.我回故乡因撰譜之事,老家是在中山开发区,其周边現己高楼林立,可古村落还是那么宁静,二层磚木结构的瓦房,与現代水泥钢筋结构的四层楼相比显得低矮,老屋基本很少住人,只有几个老人尚住在老屋,年軽人都住到新房子去了。家乡的一切使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眼前的古跡留存与我儿提时代一样完好,但我想這些古跡遗存不知什么时候会有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所淹沒的危險,心里感到很茫然。想起童年的記憶,我曾听父軰说,樟树下村是荷花形,水气重,故既无火灾也无水涝.的确樟树下村除发匪之乱时,散兵居村三个月,走时全村被燒毁,仅剩七间古屋.另一次是日冦侵占浦江,大肆燒杀抢掠,樟树下村大部分房屋被焼毁,也包括我祖先辛辛苦苦建造的种德堂花厅三進五开间及两旁廾余间厢房全被燒毀.但其后百年耒未曾有过火涝灾害.堪称奇迹.我反复察看地形,确實村旁的五口塘正象盛开的荷花蒡,而村庄正好座落在花芯.难道這是偶然的巧合吗?古人择地而居,多含 堪舆之理,是否祖先人工开拓以造地形呢?我反复察看终于发現了一大秘密.樟树下古村落不仅仅是简单的荷花形,而是 一幅含双璧池的北斗藏珠式的七星图形.斗口東边塘魚魚塘和斗口西边塘燕儿泉互为日月,正是天权和天衡的位置,与斗底藕塘和祠堂前塘组成北斗七星的斗形,其斗柄三塘分别由貽塘,泉水孔塘和八斗塘组成,加上深塘和里鲤塘组成左辅右弼,分列二旁,因而组成了完整的北斗七星图,其斗柄直指貴人峰,俗称居雲尖.浦江之名山。再説魚魚塘和下塘原本为一个塘,其塘中由s形圹堤分隔为二半,堤中央有一块圆形高地,正是太极之所在,此即八卦阴阳鱼图形,鱼鱼圹的井頗正是鱼眼,小时侯水抽干捉鱼时我都見过,是用活松木叠成方形象井一样。鱼鱼塘为上水鲤鱼,而下塘为下水鲤鱼,今人也有称上塘或下塘的,但不知其实原为一个塘.這就是双璧池,樟树下先祖雄一公所葬墓地大坟头与村东南角祖坟地也有称上水鲤鱼或下水鲤鱼的,这些都是由鱼鱼塘引伸而耒的.而西于樟树下古村落正好座落在北斗之内.官岩于氏譜中記载,于暠迁浦江南山下双璧池旁居之,那么是否就在此地呢?我反复攷察樟树下古村落遗存的古跡及其痕迹.証明于暠确实在此地居住过,浦江馬塘于氏譜中曾有記载.先看樟树下村厅堂樹德堂的地基和三间书堂门前的石板明堂地基,都是用刻花青石板舖設,门前二个大型旗杆石磴,一圆一方,据説圆的为文官,方的为武职,文的尚书级别,武的也应在三品以上,而今天的樟树下村是明万历五年才迁耒的,在于姓原村落的基础上重建,而现今的于氏无此级别的人材出过,説明這些古跡是于氏先贤留下的,按于氏宗谱记载符合条件的文职只有于房为吏部尚书,而武职按马圹于氏谱载应是二品御前带刀侍卫于蕃。于蕃是于房長兄于立長子。再看北斗七星图,斗口二塘一月一日,即一个圆形一个半圆形,此是一种标志,我査攷了有关资料,鮮卑族人的一对耳环就是此形状.也是鲜卑族的一种标记。這説明是于氏祖先留下的地理标志,因于暠一族,是于謹的后代,也就是説這支于氏曾融入过鲜卑族,故才有此标志.今天浦江的于姓的郡望为河内郡,属此一族.所以這些古跡不是于暠七星氏留下还能有誰?!天地有形,七星拱北斗,造就了于氏一家聚七星,一门五進士.兄弟同榜進士,人称为双璧。更有后耒嘉庆年间我西于樟树下先祖御天公父子列贡的佳話.双璧池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几经战火,几经朝代更叠,但其双璧形态保留完好,北斗七星諸塘仍在,有此地形在是浦江于氏后人的荣幸,它必将孕育出新的七星氏文明,並留传后世.  _9 J: j/ x6 z" ?
' t. _: p- x' Y' q
             5 A4 V: a. ^9 n6 q# |8 m

8 Q1 J: K, A' u, J" G0 e6 S
9 `% ]! m( b8 _  g) {
  e# o2 g2 f% i                                                                                                                    于曦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日記于浦江
1 M% [$ x( S, M9 X+ M
发表于 2012-10-8 10: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氏七星双璧
6 T% i' K1 S7 q3 W于姓素来人文荟萃,然尤盛莫过于北宋之一门三代七杰:
% ]) e2 y) B* {; r/ `. }父:于暠;
" j" S' t4 f+ h5 F7 A: V. m+ k4 @子:于立、于璧、于房、于清穆;
. F- X# s2 [' J孙:于世封、于正封。6 i$ }3 N  \5 m5 y$ M
七先贤皆擅文辞,各有文集传于世。
2 x- B6 C0 J6 n+ N, |7 H! h- d0 V" c! D1 t" P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赵顼御札钦命中书科王素执笔,御赐“于氏七星”金匾,以彰其美。于房之子世封、正封,同受学于欧阳修,下笔千言,纵横无不如意,乃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同榜进士,时欧阳文忠公赞之曰“于氏双璧”。
; h: h( i1 |3 y- N6 R& I) {! X, u$ N  i
附御札原文:1 i! T. r5 A; H0 N, z/ h2 e
婺州于暠于立于璧于房于清穆诸子于世封于正封皆善属文辞各有文集行于世号之曰七星集然暠立璧房世封正封虽各举进士皆贵而清穆则不然然于文辞儒雅之出于一家其不贵者尤贵也朕实嘉之特命中书科王素书于氏七星四字以彰其美世封正封其善宝诸   
( C$ X4 L3 J2 O- c$ r) f* l6 ?+ p: s8 J                                                                                                                        
, U1 ]8 s0 L- [, U- b6 L' g8 H                                                                                                                    宋  熙宁五年 五月七日
发表于 2012-10-8 1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0-8 10: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 欧阳修《赋赠双璧诗作》:0 A9 L& [2 Q" [% v2 d% U$ @
曾作当年一字师,* x; X. x% {' D
崑山良璧露双枝。' f/ f. s3 X* h: z
玉工未献通明殿,
9 ?7 X! }! T: n8 C: H金榜题名先是时。
发表于 2012-10-8 11: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左溪寺和于氏,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段故事,“于氏七星”不仅文才出众,而且其中于世封还是宋代书法家之一。他善正书,酷类颜真卿,曾书“左溪山”三字,宋濂游左溪山,见其所书石碑赞之曰:“字势雄拔,如蛟螭虎豹盘拿后先,慨然想见其为人,登高遐望,精神为之飞动。(《浦阳人物记赞》)。这块碑后来因几经变迁成为村人铺在山涧水沟上的小石板桥。清康熙年间,已迁居浦阳城南的于氏后人于学夔重游左溪寺。当时的左溪寺, “琳宫梵宇,无复(玄)朗师之旧。徘徊瞻顾,其景况鲜有不移者”。于学夔谓僧曰:“此中历劫既远,而土木再湮,得无有断砻残碣可与是山同不朽者’,因与寺僧探析幽渺,睨石脊似丰碑,方为梁以通渔樵。亟起视之,则正明太史宋文宪公所谓尚书子于正封书字势雄拔,如蛟虬虎豹盘拿后先,慨然想见其为人 ’者,爰命擢置于庭”。此碑于清康熙己酉1669年移置于城南于氏宗祠(《西溪于氏宗谱<重陟左溪移置石碑纪略》)。可惜的是城南于氏宗祠数十年前被拆,其碑也不知下落,实为一大憾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