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5 21: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中的盂国 本篇文章来源于商丘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www.sqrb.com.cn/sqnews/2009-07/31/content_1138124.htm$ U0 U5 t+ O4 }+ g4 R( g' M
# h* |: N' c2 R# N5 u* m
" [" }% u7 H5 Y9 a记载商王伐盂的甲骨文。
K; x0 ]$ @ d$ T% a
& a1 o2 Z" s* s2 t
宋襄公死后葬于盂(今睢县北湖湖心岛东北角),史载此地曾有望母台。 # a; C8 R5 I& d$ E7 S; K
- U, B. Q, G" v4 a阅读提示
9 z( N8 g7 ~8 d5 L. |2 x2 r+ k; j8 X- w! u8 Z& W, J" t' l
在被称为中国最古老文字的甲骨文卜辞中,记载着一个古老的国度——盂。盂,乃远古至夏商周时期商丘古老的国度之一,位于今睢县西北8公里梁庄附近,史书中所载“盂方”、“于夷”、“唐盂”即指此地。这里是远古社会睢县最早居民栖息地,夏、商时期为两朝方国,春秋时期为宋地,以宋襄公为首的“盂之盟”六国联盟会议在此召开,宋襄公死后葬盂地襄陵。盂国还是于姓起源地之一。笔者日前走进睢县,探寻了这个几乎湮没于现代记忆的古老方国…… - M1 r! D) @$ k. N( ^: k" ]
. i5 }- d- }& n7 Z1 [1 _' j J
盂 夷:
& r, r/ z/ i1 f+ F# r( I1 w8 E
* R! k2 T- x) d) Y* S远古社会睢县最早居民聚居地
9 p g. i* {' L+ X% ~( ?! ~
7 X% P- U, {6 ~8 v Y2 @远古时期睢县的文明史,是一部东夷西进与华夏东迁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发展史。当东夷民族的先民从山东半岛由东向西迁徙,在盂(今睢县)定居形成盂部族的同时,豫西一带的仰韶文化先民,也由西向东发展,来到民权、睢县一带,当时睢县成为东夷、华夏文化相碰撞和融合的地域。睢县以西(如杞县)居住的主要是属于仰韶文化的华夏先民,睢县以东居住的主要是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东夷先民(如宁陵、永城)或属于先商文化的商部族先民(如商丘)。 5 m ]7 a( K* }! A& q d, _
4 p: q- m0 ~9 I& l9 I& R; f$ M# m! c9 C甲骨文中记载的盂方,在远古时期被称作盂夷。《竹书纪年》记载:“(后相)七年,于夷来宾。”
" i' Y% F+ z: Z0 r; N, Q
5 e* n! X9 o2 z4 M: `, @历次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均坐落在古河道两岸的丘岗之上(当地群众称之为堌堆),遗址常伴随出现大量的蚌螺壳和动物化石。睢县文化局副局长、文物馆馆长徐永峰说,这说明在数千年前,睢县周边一带曾是河流纵横、湖泊沼泽连片、丘岗起伏连绵、水草林木茂盛、各种动物出没的地方。睢县这片古老而又肥沃的土地,为远古的氏族部落提供了理想的生息繁衍条件。睢县周龙岗遗址和乔寨遗址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栖息生存,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古人类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文物古迹与文献资料相印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睢县文明。 ) q/ N# F& W" H& P
$ A5 e! `) R* H# i
盂夷,作为远古社会睢县的最早居民,最初生活在今睢县西北一带。这是一个擅长制作“盂”的部族。盂,一种器皿。
+ F: r. Y2 o, }: }3 E: U& w q% g! o' T) I4 X9 O9 [8 y
在龙山时代,沿河旁常常五六里就有一个村庄,结成氏族联盟,较大的村庄可以住上百人左右。随着盂部族的兴旺壮大而向四周扩展,国家雏形基本形成。夏朝之前便形成了自己的氏族方国——古盂国。
) A( V0 f. \% w4 H# g& y, G0 J! H$ V
龙山文化古盂国时期,生产工具种类增多,磨制更加规范、光滑、锋利,陶器普遍采用快轮制作。此时期粮食作物以粟为主。在生活用具中,盂地的人们喜欢用大袋足的甗来蒸煮食物。农业生产工具除了沿用仰韶文化时期的部分石器和骨器之外,还制作了一些新型的农具,如半月形石刀、蚌刀等,这些在盂国故址睢县梁庄不远的周龙岗龙山文化遗址都有出土。
/ a [" w' E- [8 f8 G' s( }
7 u/ D: r7 ?! p: y1 m2 ~盂 方: 9 Y- \- f# e& h: o, d, ~
* P3 |; v# S) F# E8 i8 l夏、商时期豫东古老方国 ) G6 q' }' U i+ E4 N
, m/ |: T C* S4 @) @* M6 D! z- j著名历史学家李绍连在《中原诸侯国与商廷的关系》一文中考证,除“商前期王畿附近的诸侯国和方国,离王都较远的地区,还有更多的诸侯国,其中有应国、杞国、盂国、息国、温国等。”盂国作为东夷民族建立的国家之一,在夏、商时期是以伯国(诸侯国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盂为伯爵国)诸侯方国存在的。
2 y$ ?6 _& z* X4 Q; S9 M: Z3 p
5 `% H8 f+ i+ f% s. @商朝中央与地方诸侯或独立性更强的方国的关系复杂,包括进贡、交涉、战争,时好时坏。商朝晚期,国势日衰,东方夷人各部趋于强盛,“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后汉书·东夷传》),不断侵袭商统治地区。在此期间,商王帝乙、帝辛(纣王)相继对东方夷人展开了长期的战争。
9 q+ A7 T6 p# G& A
8 r. p& @" c% ]6 |7 d盂方在武丁时期曾归附于商,后又背叛,受到商王的多次征伐。帝乙九年(公元前1093年)二月,商王得知夷人欲大举攻商,乃率军出征夷人,因中途遭盂方(今河南睢县附近)军截击而回师。帝乙十年(公元前1092年)二月,商王率诸侯大军伐讨盂方。《甲骨文合集》中关于“余其从多田于多伯征盂方伯炎”、“王来征盂方伯炎”的卜辞记载了帝乙将征伐盂方,出征前祈求平安无祸。此次征伐,商胜,盂方伯炎投降。帝乙、帝辛攻东夷之战,使商朝国力大损,加速了商的灭亡,故有“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之说。另外,中原地区先进文化随着战争传播于东方,对东部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起着积极作用。 0 S1 R. g. F0 n* L$ a2 E9 C
/ N% r" g6 b! _0 M1 q
商王在征伐盂方后,帝乙封其子为盂侯。在诸侯的国境内,商王是可以随时去打猎的。盂国风景秀美,适合游玩打猎,因此,盂国成了当时皇室、大臣经常光顾的地方。
" f& l2 d# q9 Y/ c8 |8 N4 V
" U9 Z2 }4 C1 \; W R, y! ]盂之盟:
1 |& k* j1 y$ W2 I
, g- L3 n, Q) [' s5 C( g春秋时期宋楚争霸中原
& |% l1 ?; C) p( N- E& \- K
: l7 O( ?/ q r2 @" Z春秋时期,盂成为宋国的西部屏障。公元前639年,多国盂之盟会在此召开。据《左传·僖二十一年》记载:“诸侯会宋公,盟于盂。”
! Z5 Y9 p2 \/ ], h$ g8 @
( u; O& ^! p' g0 j* r' k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春,为成就霸业,宋襄公发起鹿上(今安徽阜阳南)之盟。会上发出公告,邀请各国国君参加即将在盂(今河南睢县)召开的盟会,同时约定任何人都不准带兵,因为这是和平、友好的“衣裳之会”。 + {9 @- V2 Q) Q6 l- T
0 ]1 A/ a0 @) @是年秋,宋襄公前去盂城会盟前,公子目夷提醒他楚国并不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家,建议宋襄公率领军队前去赴会,或者让军队到附近以防意外,结果遭到宋襄公的拒绝。目夷又建议,由他带领百辆战车,在会盟场地附近埋伏,以防万一,宋襄公亦不同意。为防止目夷秘密带兵前往,宋襄公要求他跟随在自己身边,不让离开。 ; M: p" e4 i, v/ Z- X0 K I- o
5 C4 e/ p; T. D* w, \& k到达盂城,宋襄公与楚成王及陈、蔡、许、曹、郑等国国君相见。会上,楚成王因争盟主之位与宋襄公翻脸。只见楚国大臣与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的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利刃的士兵,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亲楚的郑文公适时请楚成王登坛主盟,于是楚成王手持牛耳,主持了诸侯盟会。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幸亏宋国大臣早有防备,团结民众,坚守城池,使楚成王灭宋的阴谋未能得逞。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楚国的车上,带他回楚国去了。后来,过了几个月,在齐国和鲁国的调解下,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才把宋襄公放归回国。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写到诸侯各国听任楚国主盟为所欲为而宋襄公败事受辱的史实时,附了一首诗:“从来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谁?用夏媚夷全不耻,还夸释宋得便宜。” 1 G! K ~% f9 i0 _
5 t% q9 g: P6 r: J- u1 v$ x链 接
, Q- `$ b& I; |; J2 o
- r8 [3 \, K0 z2 T盂 国:
# G5 X8 c# R- Z4 u; e7 N4 a
! |1 j# @0 R' U* n6 _5 I4 ?盂姓、于姓的起源地之一 # `! D7 H/ a' o# |5 e
( p. y! a6 j/ x" a- g0 ]盂姓的来源主要有三,均出自河南。其中一支出自盂地子姓,为殷商王族后裔。
/ ?/ l* x6 v+ S3 l5 o ]- z+ v) s( z6 m& T5 [3 J
据考古资料记载,盂又作于、邘。商朝盂方被商王帝乙征伐后,帝乙封其子为盂侯,后迁到今河南沁阳市西北。商朝末年,子姓盂国被周文王所灭,盂侯的子孙分迁到濮阳东南和山西盂县,以国为氏,即盂、于氏。8 C3 h( X5 s' a' A3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