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高兴的大事件:我处为爷爷于!!!(信息不准确,有待考证)

26
回复
351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7 22: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国标 于 2009-1-20 10:12 编辑 ; G; i) `& ^; F2 H: N  p
% [- C2 f6 E$ k- e! c3 _
信息失误!本人删除敬请谅解!详细有待考证!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22: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国标 于 2009-1-20 10:15 编辑
- y/ A  z" D) M; I
1 U! P: z" ]' f6 |! C, y更真!
3 u/ w& E7 H# E) }0 I8 F因为当初同乡人的误传导致信息不准确,再次更正,一切仍需验证!给大家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我处为爷爷于仅是历代传闻并没有相信的可以确认的记载考证!
发表于 2007-11-8 08: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red size=5>  多谢国标先生,爷爷于与奶奶于终于明晰了,淄博临淄—沂水为奶奶于,你处为爷爷于,目前来说当已无误了。</FONT></P>" E5 y" |6 \# _4 R! V
<P><FONT color=red size=5>  </FONT></P>0 I, ]! x  `3 ]+ I- K: n! A! y& T
<P><FONT color=red size=5>  心情非常激动呀!临淄—沂水查寻爷爷于自顺治十七年始历史较久,一直未有斩获,虽距离不远,可说近在咫尺,先祖终未能查考,遗憾。今通过咱家论坛得之,心情激动万分。</FONT></P>. Q- o. e! {4 ?" O; B; w6 a) F" U
<P><FONT color=#ff0000 size=5></FONT>&nbsp;</P>" r. ^( S- @* f( B' [8 {
<P><FONT color=#ff0000 size=5>  急切等待国标先生更多好消息,请问国标宗亲,你处到沂水查考,具体到何村?谢谢!</FONT></P>7 B3 T- [1 C6 [, L$ K  I5 x

5 A4 |+ ^2 k5 L' X2 i[ 本帖最后由 于华 于 2007-11-8 09:08 AM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8 1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P>  但仍存遗憾:</P>: X3 \5 L1 a& k
<P>  遗憾一:<FONT color=darkred size=5>国标先生</FONT>介绍资料中得知爷爷之名讳也失考。</P>2 K" a7 q, J. V9 B' e8 t- J
<P>  遗憾二:从资料分析,上推追溯根源困难较大。途径只有一条,即到栖霞有关地方查考。</P>
- }; \. e9 X: Y7 u9 G9 f# W<P>&nbsp;</P>* {+ m2 M. ?! p5 K' p; r5 r1 |
<P>  另:</P>
. t, [2 D, V/ {  c& g* k<P>  <FONT color=darkred size=5>国标先生</FONT>所说延后2世之说,从另一方面说是不存在的,因为我处从奶奶算始祖,你处从爷爷算始祖的话,一切同步。</P>
$ T( x" G* M9 K! ]- J; `: w<P>&nbsp;</P>6 ~7 \' B/ w2 y$ T: b1 e
<P>  再:</P>4 P4 C0 |4 _9 B) Z! T
<P>  一、山西之说只是族人一代一代流传,没有文字记载。如同现在一提及先祖迁徙便会说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一样,到底是什么时间迁徙的,没有可靠记载,未必可靠,只是一种迁徙文化的默认和历史(明朝就非常严厉,不准追溯家族来龙去脉)管制下的一种家族流传。</P>
1 n2 @* Y* b6 p/ N) @; \<P>  二、于七为栖霞人。目前在山东省图书馆藏栖霞于氏家谱8套,名录如下:</P>
+ M$ s6 ~0 @9 b  L" v' N<P>  [山东栖霞] ·河崖村《于氏世谱》 (现代) 于鹤翔 续修 <BR>  [山东栖霞] ·孙疃村《于氏家谱》 于华龙 <BR>  [山东栖霞] ·御驾沟村《于氏谱书》 (民国)于宗杰 修 <BR>  [山东栖霞] ·草埠村《于氏家谱》 (清)于信江  于鸣盛 (民国)于鸿熙 <BR>  [山东栖霞] ·上艾口村《于氏祖谱》(民国)十四世于凤沼 修 (现代)于凤鼎、于嘉民、于万科等12人重修<BR>  [山东栖霞] ·清江口村于氏谱策 (清)十一世于腾云 十二世于桂龄 纂修 (民国)十三世于桐林 <BR>  [山东栖霞] ·东河南村《于氏谱书》 (清)于九龄 纂修 <BR>  [山东栖霞] ·下鱼稼村〈于氏谱书〉 (清)十三世于文兴绩修 </P>9 ~! S* ^; s- M  V. x
<P>  等有机会,此为<FONT color=magenta>查考途径之一</FONT>。</P>
! v8 q2 K2 z7 k<P>  <FONT color=magenta>途径之二</FONT>,查考于七资料。笔者推测,<FONT color=red>不排除我先祖即为于七(或于八、于九、于十)之后裔</FONT>。原因为当时先祖为避祸,完全有可能埋名。正如<FONT color=darkred size=5>国标先生</FONT>提供资料中提及的“<FONT color=red>因为避免被追杀开始三代尊祖训不留姓名故失诲</FONT>”。若查考于七,当从历史文献中查证了。如<FONT color=darkred size=5>复林弟</FONT>提供资料中“<FONT color=blue>于七上过几年学,14岁拜师习武。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考取武秀才,次年又中武举</FONT>”,在在栖霞县志中当有所记载。可查考。</P>$ v* l* l2 J( J; o
<P>&nbsp;</P>
0 {# \+ e, t+ r, X5 @3 I<P>  </P>
! T& ?* ]; |2 V/ `0 C- ^0 \
0 _1 \5 c6 m9 A6 w8 v. q[ 本帖最后由 于华 于 2007-11-8 01:25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8 15: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09: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楼 的帖子

恩,口述太不严谨,过年的时候回家认真考证!$ W% R; j, X# x/ x% U# }6 m* x. R- j) ?
索幸我处家谱保存竟然完好,从三修谱到4、5、6、7都保存有完整的家谱。7修谱的时间是1934年。那时候祖坟、碑刻等资料完整,应该较为可信。* h2 }; k# {8 B& i6 V
但是根据记忆我列出几个线索:
  w: M. r, p6 }: `) I. I1、在很小的时候就流传来自山西的说法!# M! |+ I3 `. @" u9 t
2、流传很久的是兄弟8人一起岁爷爷奶奶外迁(疑惑父母呢?还是因为记载的原因后辈的尊称?)淄博奶奶带领的四个是否,就是我出记载的丢失或者战死的4人?数据等很是巧合!& F' f& G/ t* e9 L( ]- C! G
3、从小村中老人的口述就说过于七起义之事而外逃!* L0 X% P" u6 e
因为我在济南工作,只有过年时会家,因此,还要等到过年时认真考证!
发表于 2007-11-9 09: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P>国标先生,</P>
8 ~4 I  S3 J& m0 b1 E" f<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请问, 你处修谱是已经基本成谱了,还是刚开始?</P>! ]* `7 o( K- g" b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另,临淄奶奶带领的是3人(3个儿子,兴游、兴海、德海)),而非4人。我处流传爷爷领着5个儿子,与你提供的8人(3+5)正好相符。不知可靠否?有事可电话联系:13853901799</P>
: j% x' r9 z' q/ x: O% Z; t<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请查证!</P>
0 R0 b/ I3 r$ M0 e% Q, ^' e<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谢谢!</P>
发表于 2008-2-10 20: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错了!!!错了!!!大错而特错!!

于国标,于华,你俩搞错了吧。我是临淄的,属于奶奶于的后裔。. Q# A! |5 m5 ~1 [& D0 y, H( ]0 Q) `
所谓的奶奶于,是明初迁来临淄的,而你那个爷爷于是清初迁到潍坊的,这中间差了200多年了,两者不是一回事啊!!!奶奶于是明初自斥山迁来,我这里的家谱有明确记载!不要开玩笑
发表于 2008-2-10 2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都对照查好啊!
4 l6 Y% f4 ?8 S4 }, o% X: _临淄宗亲:
: g) ~8 |' o) y/ Y把你的家谱贴出来供大家研究分析,同时于华和国标宗亲也参考对照.
发表于 2008-8-20 2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怎么还在前面的?版主,把这个弄到普通帖子里去吧。这个帖子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帖子。我代表临淄所有奶奶于的后裔表示抗议!清初的爷爷于,和明初的奶奶于胡乱攀扯!!!!
发表于 2009-1-10 1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华 于 2009-1-10 10:35 编辑
5 z$ L" m0 @3 |0 v4 i! M  _) S: W6 ?. R
8 K2 \. m& l! F4 r$ j请临淄及其他宗亲细细研读一下此帖我坚信爷爷于奶奶于当属此两处。
8 D& g( {& y0 _  Y; Z3 y; r ) T9 g: z. m5 L1 b5 J% j% @3 b
安丘于始迁时间从谱序与碑文断句释义了解到:一说:元末明初; 二说:明初;三说:明洪武年间。; U& G$
6 |4 F! [! l5 X8 L; c* ~$ c
- B0 ^' F: @/ V1 v: { " _0 F5 u0 K' s" W1 J
Q  {)
( `, j, A1 P1 |: e/ h与我爷爷于迁徙时间大致相同,应好好考证,不能轻率否定。
+ f( \5 y8 ~9 A$ J0 w% ]

, k) E# V0 G9 d' B山东潍坊市安丘马郎沟于氏族谱信息登陆!$ T8 E5 ^" S# V, _
http://bbs.yufamily.com.cn/viewthread.php?tid=1773&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09-1-10 14: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末明初,明初,明洪武年间,绕来绕去差不多的时间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国标 于 2009-1-12 10:25 编辑 3 |7 M! }7 m# V9 J2 ~  w3 d% n

8 W& s" K% _! b! H# W: L0 N9 d" [+ G于华宗亲你好!" @; W6 ?2 {# K  s: G! e) N
     本次马郎沟于氏8修谱曾经到临淄寻访,本来想双方合谱,但是鉴于考证证据不够很完美,不能轻言合序!再有就是双方感觉工程过于浩大!经协商等双方下次修谱时在讨论与修订!其实我处的迁来时间也是有好几个说法。但都是在元末明初的大体时间内!这个还需要我们在认真的探讨和深入研究!
& _) `* `6 G" K- m5 I* v# v5 n3 u- [; j# V* o( w) T7 Q" {
另外就是整个明朝竟然一点记载都没有!但是从家谱来看,清初已经人丁兴旺、举人、知县、县丞、画家等这个时候已经有多人,说明当时还是富贾一方要不然不会由这样多的读书者,说明在明朝不是没有能力记载,可能是特殊原因没有记载!
* Z+ V- C6 L7 H5 i* \
3 [$ M0 {" ~& f前期的发帖都是老家人说的不够准确,看到家谱后发现有些不一样,看来有时候有的传说也不尽可信!
发表于 2009-1-12 10: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希望你们两处多加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1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国标,于华,你俩搞错了吧。我是临淄的,属于奶奶于的后裔。
7 ?  o: R6 p3 \$ _6 e- b所谓的奶奶于,是明初迁来临淄的,而你那个爷爷于是清初迁到潍坊的,这中间差了200多年了,两者不是一回事啊!!!奶奶于是明初自斥山迁来,我这里的家 ...# F; C& v$ W- E$ \2 d
于临淄 发表于 2008-2-10 20:16

5 m: ?$ [$ }& v) r* n# v2008年我处修谱人员去过贵处寻访,没有找到合适的证据说明此事!因此我出的历代传说也不仅相信!我原来的那些话语太过于草率再次深表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