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下的几点谬论,望各位指正。

11
回复
139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12: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要说。自古于氏多出于山东一点也不为过,当今于氏族人仍是以分布在山东的最多,山东九千多万人口,于氏排名也在十二三位,人口在百万以上。。。。。</P>
# i# T- j1 @: D/ y8 \* D/ F" q/ {<P>以下有我的几点谬论,望各位指点: </P>2 y  B; H8 A( s9 ^$ ]/ L$ [
<P>第一,综观全国于氏分布情况,以山东,东三省以及河北河南天津等北方省区为主。南方则在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有少量分布,还有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在山西陕西等北方省区分布却并不多。 然后拿山东来说,山东半岛一带可以说是于氏族人的祖居之地。半岛一带的于氏族人多数称自己祖上源于荣成斥山或者文登大水泊。在山东西部很多地方,于氏族人同样称自己祖上来自文登大水泊或者荣成斥山。东北地区同样如此,天津河北也有不少族人以大水泊为祖居之地。 </P>
9 [2 y# ]$ ?$ m, m. P, M1 F<P>第二,自明初开始,明朝政府就实行了自山西等地向东部地区搬迁的人口大迁徙,这些迁徙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明朝灭亡。清朝以后,仍有小规模的这种迁徙活动。对于这些移民所到达的终点站来说,我们应该注意到,但凡是到达山东的,基本上都是在山东西部地区,真正提到的到达半岛一带的很少很少。 </P>
! ^  j: `/ J8 V  O, U; U& Q<P>第三,据史料记载,于氏族人早在东汉就已经居于东海,即山东郯城一带。而后,清朝道光年间又有胶东于氏后人于敬祖的墓碑出土,其上碑文记述,于敬祖本荣成斥山人,后居于洪水澜,其孙于坚迁居文登大水泊,那么这份碑文至少可以证实在南宋以前,于氏族人就已经迁居于荣成斥山。另一方面与于敬祖差不多同时代的于氏先人于广迁居乳山司马庄,而后司马庄于氏繁衍开来,自明朝中后期就修有族谱,其谱中记载,广公原荣成斥山人,后因金朝兵慌马乱,自斥山迁于司马庄,这样的话,这份族谱同样也证实了,至少在南宋之前于氏族人就居于荣成斥山。</P>4 i% s4 R7 \( w
<P>这两份资料应该是目前位置发现的较早的可以证实在南宋之前就有于氏族人居于山东半岛一带。</P>
( N4 O' H7 d: a% V- K5 @: m9 i<P>另外,还有众多族人提供资料,譬如:&nbsp;</P>" ~# w2 m1 j! s4 [8 Z8 w
<P>1、潍坊于氏始祖于麻(实为兄弟四人,兹、麻、闵、纪)元末明初自斥山迁于潍坊,这一支在潍坊当地以及天津的家谱中都得到证实。</P>: O, K; q1 a+ K
<P>2、于宪峰家谱记载,其始祖兄弟三人自斥山迁出居于东平、东阿等地。</P>7 f9 d" r* ]- R; K: f- t
<P>3、天津于之家谱记载祖上为文登大水泊人。</P>" H8 g  G& @  M; F0 P
<P>4、于泓先家谱记载祖籍即墨,迁自文登大水泊。</P>4 N) s' r2 L% M0 Z( A6 Y/ y* ?
<P>5、大连于飞成家谱记载祖籍大水泊。</P>
- q: x, G* T% ]* R<P>5、黑龙江于德丽家谱记载祖籍大水泊。</P>
! |' n. S: Q9 ]<P>6、河北承德于建忠家谱记载祖籍大水泊。</P>
  q5 a! z( L5 H/ o<P>7、德州于秀明家谱记载祖籍登州府。</P>. h6 p9 G8 v, }9 Q# Z
<P>8、黑龙江于海光家谱记载祖籍海阳县司马庄。</P>
; Q8 g4 ~' `, B6 f' o<P>9、黑龙江于福明,家谱记载祖籍司马庄。</P>& O; e. A) R1 H6 [4 A- L$ w
<P>10、即墨于洪洲,家谱记载迁自大水泊。</P>
& k% C* J, W; S2 }. i( `3 O<P>11、黑龙江于太来,家谱记载祖籍司马庄。</P>8 g2 D) B8 B$ E" o
<P>12、东北于春雨家谱记载,祖籍司马庄。</P>
# o" j$ }  i9 p* g+ |  t<P>13、大连于传鹏,家谱记载祖籍大水泊。</P>
( A0 o" x& I; v$ Y  A<P>14、天津于广州,家谱记载祖籍大水泊,其同宗分布于河北沧州等地。等等。&nbsp;</P>0 ~6 o9 P0 k) u) b  `" d
<P>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北方大多数于氏都是以胶东半岛的威海地区为根据地,往外播迁,这再一次证明了,山东的绝大多数于氏并不是外地移民的后代。尤其是现在居住于胶东半岛的于氏族人,若是简简单单的口头流传说祖籍在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个恐怕可信度并不高。在山东西部为什么有很多的于氏族人称自己祖上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呢,这个恐怕就要归根于家谱里面的误传、讹传以及胡乱攀附现象了。</P>: R! r2 y2 }4 X9 i1 L
<P>“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四句话在山东河北河南以及东北等地流传了数百年,一提起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我的祖先就是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但是,大家忽视了一点,你们的祖先真的在山西洪洞吗?当然不是。说到家谱里面的误传,讹传,就不得不提起在山东、东北等地广为流传的“小云南”,争论了这么多年了,小云南到底在哪儿,没人知道。小云南之说现在有七个版本,完全就是误传,讹传的结果,以前有人居于小云南,迁出来之后,仍然记得自己的祖居地,而那些祖上不是小云南的人,他们与那些小云南后代住久了,慢慢的居然把自己的祖居地给忘记了,也说自己是小云南的后代。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了,说自己祖上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也是这个道理。当然并不排除在山东的于氏族人里面确实有来自洪洞大槐树的。但是从我们目前的资料来看,山西及其周边一些地区的于氏族人并不多,结合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家谱资料来看,山东、东北、河北、天津等地的于氏族人,仍应该以从现在的威海地区迁出来的为主。居于胶东半岛的于氏族人,但凡是自称自己祖上为洪洞大槐树的,我认为应该好好调查一下,到底是不是真的来自山西。&nbsp;</P>
5 }# W9 r: k6 b. \( L  [! {0 g8 O<P>另一方面,网上看到还有好多朋友家谱记载祖上先居于云南后迁于荣成斥山或者文登大水泊,而后迁居他乡。对于这一部分朋友的家谱记载,我的意见是这样的。</P>
9 Z$ x5 ]9 y$ U4 r" f1 T( T) d<P>第一,在山东各于氏家谱记载中,我还未发现有祖上是在元明以前迁居斥山或者大水泊的,根据我上面列出的第三条来看,凡是家谱记载其祖上在元明以前即由云南迁居斥山或大水泊的,我认为这样的记载可能会有问题,可信程度很小。</P>
, K. w9 T, ]& u+ n% y8 C( x$ C( t  B, H<P>第二,以威海乳山为例,在明朝以后确实有不少家族记载为原籍云南,并且从清朝以前的县志上也得到了证实。因此,在明朝以后由戍边等原因而迁来山东的于氏族人其家谱记载可信度较高。</P>
7 ?  i) a5 ?, J& o# Z8 S<P>以上是我的几点谬论,望各位多多批评。</P>
发表于 2007-11-8 13: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黑体 color=red size=5>  复林弟总结综述颇有道理,望宗亲们一起查证,共同追溯渊源。</FONT></P>7 z2 p0 h6 H$ \5 V
<P><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5>  谢谢复林弟的研究!</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3: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客气。。就是看到国标家里说是山西来的,我就想起来存在好多误传问题,刚刚写的也没时间查阅资料,可能论据不够充分。。华哥。。帮我分一下段吧。我这里老是分不了啊。。。。谢谢了阿。。
发表于 2007-11-8 16: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楼复林

  我认为复林先生分析很透彻!初步肯定:自元末明初以来,大部分外迁到各省市地区的于姓,都是从山东和江浙地区过来的.我在06年底在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查阅的<静海于氏家谱>中也提到其始祖兄弟二人从山东大水泊迁来的.其实这套<静海于氏家谱>就是现在天津西青区上辛口的于氏,只是现在没有资料直接证明这支于氏属于文登大水泊于氏的哪个支派而已.) ]) `: f* E5 h! Q9 x& V
另:我天津宁河俵口庄有于氏始祖的碑刻.上有:前明指挥签事明威将军于氏始迁祖大公 妣李氏之墓    1 j3 l2 t/ n( U7 g
落款为:大清光绪十四年清明毂旦立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0: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中的误传,附会现象太严重,许多家族年久失考,难免会随意附会,这给我们后代寻根问祖,纂修家谱造成很大不便。各位宗亲应该趁现在族中还有不少老人在世,多多向他们询问家族之事,否则再过个二三十年,那些老人都没了,就真的是无处可考了。。。。我家现在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先传19代人,已无人知晓祖上曾居何处。实为憾事阿。。。。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3: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水泊于氏,太始祖于敬祖,大始祖于礼,始祖于坚,也就是说,只有于坚一系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水泊于氏。但是,对于敬祖之后来说,其长子于士达也有更多的后人,但至今并未发现。7 f. v' |4 y. Y
    对于大水泊于氏我有如下几点看法:4 d1 j( @- l% O! \! d
1、大水泊于氏是否存在较完整的族谱。我的观点是,大水泊于氏后人,不少支系会存在本支的支谱,但是不会有较大较全的族谱存在。原因如下:大水泊于氏起源时间在南宋初期,从现在全国的家谱情况来看,宋元时期极少有家谱存在,对于大水泊于氏来说,在宋元时期应该也没有修过谱。但是从洪水澜的于敬祖碑文可以知道这个时期的繁衍情况。元末以后,大水泊于氏已经开始大规模外迁了,已经开始失去修大族统谱的条件了。说到这里,对于修大族统谱,我认为应该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在族人没有大规模的繁衍之前就开始记述族中情况或者开始修谱。第二,修谱较早,至少要在明末以前。第三,在族人大规模外迁之前,也就是说,只要是没有迁到离祖居之地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对于大水泊于氏来说,明朝以后已经开始大量繁衍,已经开始大规模外迁,所以此时已经不存在修统谱的条件了。由此也可以得出,大水泊于氏应该不会有较完整的族谱。但是对于各个支系来说却修有支谱,只要这些之谱能够较早的开始记载,并且大家能拿出来对照的话,有望形成较为完善的大水泊谱系。
5 j! |& P  @8 `! w' b& I8 n2、对于当今自称是大水泊的于氏后人来说,有一些人我认为可能是附会。大水泊于氏是望族,以前的人到处搬家,在新地方落户了又容易受欺负,所以附会到一些望族上面,就会免受欺负。1 k" J4 K) E1 U- M* c! Y& i
3、对于现在文登当地大水泊的族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于坚一系了,里面已经混入了很多外来于姓,所以,我们早讨论大水泊于氏的时候,应该分开来谈。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3: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我分一下段。。。。。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7: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此贴的讨论,也并未结束,望各位积极发言
发表于 2008-5-4 11: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洞大槐树不过是明朝的事情而已,于姓在胶东地区至少是宋以前就有记载了。
发表于 2008-5-5 07: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往上查祖根—天下无二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