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滨州于氏后人“十字家风”世代传

5
回复
176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20: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6日,滨州于氏后人代表近百人,利用清明祭扫先祖的机会,齐聚滨州经济开发区沙洼于村,座谈研究家风。于氏后人总结、传承于氏家风,在两万多于氏后人中进行传承发扬,目的就是发掘于氏家风的精髓,弘扬传统文化,倡树道德新风,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据滨州于氏家谱记载,于明洪武初年从今江苏金坛县迁出,至滨州现在的开发区、滨城区落脚居住。随迁的人员,长祖海居大河于庄,次祖潮居于潮庄,幼祖随老母居洼南于庄。三支于氏后人生息繁衍,后人遍及滨州各县区,其中以于姓后人为主集聚的村庄有20多个,于姓后人分布的村庄有100多个。此外,后人也有外迁至河北、天津、东北的。到现在已经传至26世,人口约2万余人。
于氏家族自明朝初年迁至滨州后,到清中后期,滨州于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才有了一些起色,涌现出一批在学业、仕途、治家等方面有所作为的人士。至民国初,于氏三支很多祖公进入了士这一阶层,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当时人口数量比较,这个比例还是较高的,体现了滨州于氏迁滨后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有了良好的家族文化积淀。以谱载看,这些有作为和成就的人,往往是有着家庭传承的,或一支一脉,或父子叔伯兄弟,可见文化传承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于氏后人历史上既鲜见大富大贵的贤达人士,更没有大奸大邪的卑劣坏人,绝大部分于氏后人,顺应当地自然环境,顺势而为,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现如今出现了一些种植、养殖专业村,较为有名的是沾化县下洼镇下洼于冬枣专业村,滨城区三河湖镇于潮韭菜专业村。从清朝光绪年间确定十世辈分传承的十个字:忠、厚、传、家、远,和、平、继、世、昌,可以窥见于氏先人对于忠厚传家、和平处事的重视。
于氏后人二十三世、滨城区三河湖教师于爱民对于传承家风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家风的形成,建立在家训、家规和家教基础之上。有的有明文规定,有的没有,但总会从父母长辈那里传承下来一些为人处世的品德要求。这些家规、家风要求,沉淀了优秀的民风民俗,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记者  郭刚  通讯员  于文涛  报道
发表于 2014-4-17 09: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2:}
发表于 2014-4-17 1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2:}
发表于 2014-4-17 1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3:} 滨州日报报道了0 y5 F# W; s7 ^% Z
鲁北晚报接下来会详细介绍于氏的情况
发表于 2014-4-17 17: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厚传家"乃我于氏家风
发表于 2014-4-18 15: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永健 发表于 2014-4-17 11:26
2 R- I3 o% I% D滨州日报报道了
. F0 h8 ~5 H9 c, R9 }鲁北晚报接下来会详细介绍于氏的情况
  Y& o0 g' f4 w# O! R/ I7 D* \% U
继续看顶,等待新的好消息{:soso_e182:}1 X) q) f* P4 y$ E& k7 E6 I!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