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瓜镇义渡念曾祖—略记曾祖父于树滋与镇江瓜镇义渡局

1
回复
82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3 15: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于锡强

我的曾祖父于树滋,字德甫,号遁叟,别号东轩老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出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病故,终年八十三岁。瓜洲人,寄籍仪征,长期定居在镇江。早年为清末秀才,后弃学经商。曾祖父为重印《嘉庆瓜洲志》、编辑出版《瓜洲续志》、创作《瓜洲伊娄河棹歌》(伊娄河是流经瓜洲一条主要河道的古名,棹歌咏写的瓜洲景物和故实等共120首)等文献付出了平生的心血。他热爱镇江,致力于镇江瓜镇义渡局(旧称红船,专作大江南北旅客安全摆渡之用,船身较长能经风浪)、冬赈局(施粥、发放救济款)、百川文社(每年冬季命题征文,录取的文士可得资度冬)等慈善救济公益性质机构的工作。特别是在瓜镇义渡局工作期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曾祖父在《瓜洲伊娄河棹歌》中写道:“瓜皮小艇渡江时,浪涌风狂生命危。自有巨舟渡南北,行人化险尽为夷。”诗后自注:“镇江自开埠设关后,商市遂兴,米市仍在七濠,南北行旅每坐小划往来,操舟者多无业游民、退伍兵勇,夜午渡江,商民携有赀财,每多杀越情事。同治十年,浙商魏昌寿、魏铭、严宗廷、经完善、沈瘦珊呈请设立瓜镇南北义渡,建局屋,筑码头,总局设镇江,分局设瓜洲六七濠。嗣因常年经费无出,改由五业提厘捐助,归业董纪德新、史荞田、严宗廷、柴守年、卓维芳、郭汝霖、王浩生、于学源、陈启昭、张太生、张绍彭、汪时泰、吴銮、蒋学易轮值,公举先世父百川公总理局事,广筹经费,建造市房,报买洲滩,局用始得裕如。又由绅商禀请,添设大港、三江营、天福洲三处义渡。事烦责重公请杨熙协助。光绪庚寅,杨董物故,世父继逝,五业公举余经理。以才不胜任,乃举现存业董关溶、袁仁茂……轮值经理。余承乏三年,力辞局务,仍归五业主办,特备述之。”

  捧读先曾祖留下的诗作,把我们带回到一百五十多年前,镇江的西津渡北对瓜洲渡,是长江历史最悠久的古渡口。西津渡东以象山为屏障,隔江与古邗沟相望,临江断崖绝壁,滚滚江水就从山脚下流过,是一座稳定的天然港湾。曾祖父曾在诗中写道:“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自注:“南漕北运,船泊镇江,漕督得报,移节瓜洲,风顺波平,挂帆上驶, 漕督率属登城南大观楼,鸣炮升旗,按帮进口,即驰驿奏报。 ”寥寥数语就描绘出了西津渡与瓜洲渡间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

  但由于江阔而险。每遇灾害性天气,江上风高浪急,小船划子经不起狂风巨浪的折腾,顷刻间船覆人亡,落江遇难人的呼救之声惊天动地,惨不忍睹。不仅是小船抵御不住疾风巨浪,更可恨的是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大批裁减的湘、淮军的散兵游勇及无业人员流窜镇江充当“船民”, 却趁手在江上杀人越货,谋财害命无恶不作。来往客商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民怨极大官府亦束手无策,于是公益性的救生组织应运而生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京口蒋元鼐、朱元逊等15人集体协商,成立了民间救生组织——京口救生会。除救生会在西津渡打出了慈善的大旗之外,另一个公益慈善组织也在西津渡诞生了,它就是清同治十一年设立的“瓜镇义渡局”。是由浙商魏昌寿等募款创办了“瓜镇义渡局”,总局设在西津坊的小码头,在江北的瓜洲和七濠口设分局。并在次年造帆桨大船10只,在小码头与瓜洲、七濠口之间往返对渡,不取渡客分文。1872年在小码头东侧建造待渡亭,并在江岸植柳。“瓜镇义渡局”先后由于学源(字百川,曾祖父的世父)、于树深父子经管,曾祖父于树滋协助他们运营,并一段时间在其中负责,经历了不少沧桑和艰辛。

  义渡专渡瓜州来往镇江的客商,全是免费,从这年起至1950年的近八十年间,从镇江西津渡小码头到对岸瓜洲、七濠口,每天都有一艘大船定时来往,两岸穷苦百姓受惠不浅。义渡局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是渡运有明确的时间规定,黎明开渡,上灯止渡,一年中只有农历腊月二十一至除夕准许夜间开航。平时如有特殊情况,经报急,分局值班人员查实同意后,也可以夜里开渡专送。二是渡船规定载客人数,保证航行安全。每船一般以20人为限,最多不得超过30人。遇到风浪大作时,兼作救生。义渡局的所有经费除镇江钱庄、杂货、丝绸、西药、洋行五业捐助外,不足部分由瓜州盐商和粮商补贴。据1936年统计每年渡客达50万人次,近八十年间的义渡人次逾数千万。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镇江士绅发起募集巨额资金,购置铁壳轮一艘,可载四百多人,行驶在镇江至泗源沟之间,称“普济轮渡”。
发表于 2014-11-14 23: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树滋)木-火-土-(锡强)金?应该不错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