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代东北第一个武状元于国柱成南北两座古城申遗的名片

0
回复
138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6 00: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相关记者了解到,在“中国明清城墙”申遗调查过程中,一个叫于国柱的人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项目成员之一的浙江省临海古城在编纂相关资料时,到兴城来了解兴城籍清代将领于国柱的事迹。而于国柱是清代东北第一个武状元,曾镇守临海古城。因这段特殊的历史故事,现在,于国柱已经成为兴城古城、临海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共同的“人文名片”。

于国柱是清代第一个钦点的武状元。

640.webp.jpg

在兴城古城内的文庙石碑上,记者看到了清代武状元于国柱的记载:武状元,于国柱,字石公。清初中武进士,顺治十二年中武状元,十五年任台州城守副将。

  通过查找《浙江通志》《奉天通志》等地方志,记者了解到,于国柱是辽东宁远(今兴城市)人。辽宁省历史学会理事张恺新告诉记者:“于国柱在报考武科举时,登记的籍贯写的是‘江苏吴县’,从而给外界造成了误会,所以作为历史名人,于国柱在家乡兴城乃至辽宁的知名度并不高。”
  于国柱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殿试考中武状元后,顺治皇帝龙颜大悦,破格任命他为台州城守副将,品级为从二品。当时的台州府城就是今天的临海古城,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经多次重修。
  临海古城与南京、西安和兴城等古城城墙联合组成“中国明清城墙”项目,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在这几处明清古城墙均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张恺新说:“城因人而兴。昔日从宁远城中走出的于国柱,在考取武状元后,被派到东南沿海的台州任职,如今,家乡和任职地的古城墙同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国柱也就成了两地共同的 ‘人文名片’。”
  设在南京市文广新局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像这样与联合申遗的两座古城有重要交集的军事将领,还是非常少见的,我们试图找寻能与兴城古城、南京古城有共同关联的历史名人,但很遗憾还没有找到。”
  在历史上,武状元是武科举考试的“一甲一名”,故又称“武魁”。武科举考试开始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公元702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一共存在了1200年,目的是选拔优秀军事人才。清代考中武进士者共8800余人,其中只有109名武状元。历代武状元中不乏名将,唐代官至宰相的郭子仪就是其中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武状元在封建社会有着特殊荣耀,很受朝廷重视。而于国柱的这个武状元对于清政府以及东北地区来说还有着特别的意义。据了解,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年)首开武科举会试后,于国柱是第四位清朝武状元,前三位武状元中,郭士衡是山东章丘人,金抱一是北京人,王玉壂是浙江杭州人。又因为顺治皇帝年少等原因,最初开设的三次武科举,都是直接从最后的会试中选出一位武状元,并不是皇帝钦点的。
  直到顺治十二年的第四次武科举会试,才第一次由皇帝殿试钦点武状元。而于国柱正是在这次殿试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成为清朝殿试选拔的第一位武状元。当他考中武状元后,顺治皇帝还赐宴,赏赐甲胄、弓矢和银两,勉励他为国尽忠。
  “清代殿试皇帝钦点的第一位武状元、清代出自东北的第一位武状元,这都是于国柱能够成为两座古城申遗名片的亮点。”张恺新说。
  而据张恺新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3月,浙江省临海市有关人员专程来兴城市考察申遗工作时,就收集过于国柱的史料。
       因朝廷排斥辽东籍考生,于国柱不敢说自己是兴城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武状元似乎是武艺超群的赳赳武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张恺新说:“成为武状元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定军事技能,如有的武状元确实是武术高手或大力士,但在此基础上还要精通兵法,能写文章。清朝还特别规定,武举人必须‘通晓文义’才能参加会试。据记载,于国柱参加的这次科举考试主要有两道程序,‘先试马步箭术,再考核文章优劣’,也就是说,有勇无谋或者文化水平不够,单凭一身武艺也很难脱颖而出成为武状元。于国柱应是文武兼备的一位将军。”
  清朝初年明确规定,武科举一甲进士可授副将、参将、游击、都司等官职,也就是从二品至正四品不等。这对很多有志成为军官的青年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于国柱是皇帝钦点的武状元,被授予武进士能获得的最高官职——副将,并且镇守临海古城。
  于国柱名声显赫,为什么在他的家乡却无人知晓呢?
  张恺新解释道,这都是因为于国柱在报考武科举时填写的籍贯是“江苏吴县”。“于国柱考取武状元后在浙江任职,加上他在明朝灭亡后离开家乡宁远,因此他在宁远本地的知名度不高。早在清雍正年间编纂的《浙江通志》中,就记载于国柱是‘宁远卫人,武状元,顺治十五年任台州城守副将’,清代和近代编纂的《辽海志略》《奉天通志》 等书中也都明确记载于国柱籍贯是宁远卫,明代命名的辽东宁远卫直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才改称奉天宁远州。”
  既然于国柱是宁远人,他又为何在报考武科举时填写籍贯为江苏吴县呢?张恺新分析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清朝初年的科举考试比较排斥原籍辽东(明代称辽宁大部分地区为辽东)的汉族考生,二是由于明末清初时宁远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伤心之地”,他们都曾经数次兵败宁远,很多宁远的武人都是当时与清军作战的明军将士及其后代,所以清政府排斥宁远籍武科举考生。
  至于于国柱自报的籍贯江苏吴县,很有可能是于国柱的祖籍地,因明代宁远的很多军户家庭原籍都在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江苏吴县是于国柱在明朝灭亡后南下的客居地。“但由于这方面的史料缺乏,目前只能推测存在这两种可能,总之于国柱是在有意回避自己是宁远人。”张恺新说。
       清初朝廷不准满人参加武状元考试
  在查找史料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清朝初年规定,满族八旗子弟因有世袭军职,不得参加武科举考试。
  张恺新说:“这一规定也客观地促成了于国柱成为‘清代东北第一位武状元’。雍正年间才允许满族人参加武科举考试,但后来时停时行,没有定制,直到乾隆年间才有满洲旗人考取武状元。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于国柱,使他少了很多来自八旗军队中的竞争对手,毕竟当时很多籍贯是东北的军事人才都是八旗军人。”
  于国柱驻守古城重点防范郑成功
  于国柱担任台州城守副将时,倭寇侵扰东南沿海之乱已经平息,他面临的敌人主要是郑成功扶持的南明隆武帝政权。
  记载于国柱的史料比较少,在《明清史料》中,张恺新找到一份顺治十六年(1659年)浙江巡抚佟国器的奏章,内容是反映前一年台州清军与郑成功作战的情形,这也是目前所发现的有关于国柱征战事迹的唯一史料。
  后人认为,这份奏报应该是于国柱向佟国器上报材料的翻版,大意是说,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月,郑成功部下进犯乐清、盘石(均属今浙江省乐清市)等处,十月二十一日,奉命拨于国柱部下的步兵340名,由右营把总应文秀率领前去增援,不料十一月初七那天,盘石被郑成功部攻克,于国柱部下派去增援的步兵逃回来未受伤的有250名外,战斗中阵亡和逃散者有70名,把总应文秀等5人下落不明,这5人的缺额不能长久地悬而未决,因此报请开除他们的军籍。
  从上述记载看,于国柱部下在同郑成功部下交战时,打了败仗,但这一仗,于国柱的损失并不算惨重。
  值得一提的是于国柱提到的部下柏成功。柏成功是于国柱的心腹部下,他所带的兵,是于国柱的嫡系部队。
  柏成功和于国柱的渊源很深。柏成功和于国柱不仅是老乡,还是私交甚笃的哥们。
  和于国柱一样,柏成功祖籍江南,祖先于明洪武四年调拨到辽东担任军职。今天位于兴城市白塔乡的柏家坟屯,就是因有柏氏家族墓地而得名。曾任宁远参将、镇国将军的柏世爵、曾任宁远卫指挥使的柏永清,以及清朝初年的平凉提督柏永馥都是宁远柏氏家族的成员。

+ }0 N) k& c3 C2 i+ a;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