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即墨市丰城镇南北芦村于氏宗族与于成龙关系

9
回复
222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6 1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即墨市丰城镇南北芦村于氏宗族与于成龙关系   
一、南北芦村子氏宗族情况简介

二、于成龙相关情况的简介

1、于成龙古里调查情况     

2、吕梁市(离石)调查情况

三、结论

即墨市丰城镇南北芦村于氏宗族与于成龙关系的调查报告
一、南北芦村于氏宗族情况简介
南芦村、北芦村位于丰城镇政府住地北6公里左右,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即墨地名志》载,明朝永乐(1403-1424)初年于氏家族在岛里北端小河西岸建立芦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氏家族人口逐渐增多,在北芦村、南芦村河西村、河东村均有分布,聚集了约800多户,2500左右人口在此地居住,为当地人口较大的姓氏,清末民初于氏族人在即墨境内也有所迁移,如现在的店集镇池戈庄村于氏族人,现在居住于王村镇上古庄屯于氏族人及周边乡镇的于氏族人,均由南芦村、北芦村所迁移。这些是笔者近几年研究即墨姓氏谱书后所得出的结论。
2008年1月13日,即墨市丰城镇人民政府邀请笔者赴此镇南芦村参观于氏宗祠并就南芦村于氏族人与清康熙朝著名廉吏于成龙之间关系让笔者给予研究,于成龙的情况社会上人们都有所了解,笔者对此了解的也不多,接到这项工作以后,随即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南芦村于氏宗祠珍藏了公元1931年续修的挂谱一张,谱中对于成龙有所记载,此谱诗堂中部分对于于成龙的相关情况有所记载,但是不是十分准确和确定,其中用词十分含浑,读后其意让人感觉模糊不清,不知所云。笔者2007年6月参与“雄崖古所修多开发工程”时见过此谱,并做有记录和留有图片资料,当时的感觉即对谱中记载于成龙之事存有疑问因当时主要工作是雄崖所开发和修复,故对此便没有过多的加以研究。但是诗堂部分的书法作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丰城镇人民政府邀请笔者对南芦村于氏宗族与于成龙关系进行考证,体现了现任丰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远见卓识和科学求真的工作理念,笔者欣然答应了他们的邀请,并提出要彻底搞清山东、山西这两支于氏宗族是否是一家,一定要赴于成龙的故里山西方山县来堡村进行采访、考证,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方案,即先赴于成龙的祖籍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来堡村,然后对其后人进行了采访,并且努力寻找能够介绍于成龙身世的第一手文字的实物资料。
丰城镇主要领导同意了笔者的一系列想法,2008年1月16日,笔者偕丰城镇科教文案主任宋崇仕先生一道赴于成龙故里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菜地进行了调查。
二、于成龙相关情况的简介
1、于成龙故里调查情况
于成龙(1617-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省方山县来堡村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为副贡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病卒于两江总督任上,时年六十七岁,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
于成龙的详细情况《清史稿》有记载,其为政风格体现为“亲民、节俭、廉政”一生中三次被评为“卓异”并且其级别逐渐提高,显然是受到清统治者的赏识和肯定,做为一个前明的贡生能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宜的,也可以看出清朝初年吏制的清明,2001年在全国播放的《廉吏于成龙》是按照陈廷敬《于清端公传》和《清史稿》的记载改编而成,是充分的对历史的回顾和展现,是可信的,受到文史专家的肯定,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于成龙一生的主要经历。
笔者2008年1月18日到达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直接持介绍信赴方山县文物主管部门――文物旅游局,文物旅游局局长张瑞雪同志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这两位山东来的同行,并对我们赴他们这里进行调查的行为给予赞赏,对山东省对文化建设和文化研究的重视和这种精神表示钦佩。他专门按排了方山县文物旅游局纪检书记刘军龙同志全程陪同我们,并且介绍了方山县对于成龙有深入了解的人士,让我们给予采访,在方山期间笔者主要采访了原方山县政协主席薛怀兰先生,薛先生今年63岁,历任方山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政协主席,薛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方山人,其一生主要工作在方山县,对故乡先贤于成龙给予了大力的研究和宣传,其任政协主席五年间对于成龙给予深刻的研究,薛先生出示了其主编的《方山县文史资料》数册,并赠予我们,我们对薛老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祝老人身体健康,继续为桑梓的文化发展传承做出贡献。随后笔者又观了方山县博物馆,并对与于成龙有关系的相关文物进行了拍照和记录。中午方山县现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善厚,副县长刘述亮二位领导亲切地接见了我们,陪同的有方山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张雪岩同志(副县级北武当风景管理委员会主任),文化局局长敬乃平同志,副局长刘卫东同志,老区人民对人热情,为人朴实,让我们有了亲身的感觉。虽处隆冬寒天,但让笔者有如沐春风之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此也祝老区人民奋发图强,能与时俱进,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早日脱贫致富,共享安居合谐的社会主义新生活。
下午在方山县文物旅游局刘军龙书记和王建芳同志的陪同下,奔赴于成龙故里来堡村,来堡村距方山县近三十公里,交通还算便利,刘军龙书记是一位文物战线的老兵,对来堡村的情况十分熟悉,多次赴来堡村进行调查,故此这次调查进行的十分顺利,首先对于成龙故居进行了拍照,调查进行的十分顺利,首先对于成龙故居进行了拍照,在于成龙出生的窑洞旧址前进行凭吊和拍照,并对于成龙的嫡孙进行了采访。于演怀(73岁)、于演亮(69岁)以上两人是于成龙于成龙的嫡十一世孙,侯改俊(46岁)于成龙十二世孙媳,李旺山(63岁)来堡村对文史有研究的老村民,他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虽然不是于氏后人,但李旺山先生显然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村民中很受尊敬,威信很高,并且提供了于成龙曾祖墓地所在位置,这一点让方山县文物部门的同志都十分惊讶,因为这些信息他们原来也没有掌握,李旺山老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采访人物――于衍远老人。
于衍远老人为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来堡村的于代后人十分敬重他,说他可以给我们提供第一手资料。
随后笔者与刘军龙书记王建芳同志、宋崇仕先生一道去拜谒于成龙曾祖于恩的墓地,墓地位于来堡村南五公里处,山势陡峭,加之山上的雪未化,细细地雪花不断地漂落,登山这种健身运动,此时失去了其乐趣,用连滚带爬形容笔者登山时的情景十分确切,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怕,见到于恩墓碑,笔者此次之行的目的和结果已经基本显现出来,于恩为于成龙曾祖,于采为于成龙祖父,于时燃为于成龙父亲,明清两代继续沿用旧制,于成龙为一品大员,因此其祖上三代都享有于成龙一样的待遇,被称为“四世一品”,即墨的黄嘉善就是这种情况,这是封建社会一种奖历机制,是人性化的表现,对封建统治十分有利。在于恩墓旁进行了拍照和记录工作,同时还对康熙皇帝御赐于成龙的“御碑”进行了拍照和记录,这是此次采访活动收集到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对研究即墨于氏宗族与于成龙之间关系提供了最有利的佐证。
②吕梁市(离石)调查情况
离开方山县,笔者按照方山县采访时朋友们提供的信息与于衍远老人进行了联系,并通过于衍远老人又认识了对于成龙做过研究,并参与《廉史于成龙》电视剧策划的吕梁市离石区文管会工作人员,离石区政协委员,文史研究专家陈雷同志。与陈雷同志的认识是一种缘分,笔者从事文物、文史研究工作二十三年,在与他的言谈交流之中,笔者深深地感觉到他对于成龙研究的深入,对他的献身文史研究,宣传邑内先贤的精神深表铁佩,俗话说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在与他交流、接触的两天之中,笔者对他的学识,为人和对于成龙研究的深入程度深有体会,笔者认为,陈雷先生是当今国内研究于成龙问题的专家、权威。因为两人之间都从事文史研究,交流起来自然是话语投机,有相见恨晚之感觉,陈雷先生也对笔者表现了敬佩之情,对山东省对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深表钦佩,相互之间还交流了许多文史方面的问题,交流的内容较为宽泛,但都是沿着研究于成龙及相关问题为脉落。陈雷先生为笔者提供了其近十几年研究于成龙的学术成果,如《于氏宗谱》谱系图,《于氏家族成员活动范围示意图》以及大量的个人研究资料图片,这些资料是这一次赴山西调查于成龙祖系的又一重要成果,为我们研究丰城镇南芦村于氏族人与于成龙关系,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佐证,笔者再三对陈雷生的支持表示感谢,又约定相互沟通、联系,加强交流,促进两地的文化发展,传承工作的积极开展。
三、结论
通过近十几天的赴于成龙故里考查、调研后,根据笔者采访掌握的资料,并且对照丰城镇南芦村于氏宗谱两者的相比较,笔者可以明确地表示,即墨市丰城镇南芦村于氏族人与山西方山县来堡村于成龙之间没有任何相关联的因素,也不是近支,更不能解说为于成龙曾祖辈由南芦村迁出之说,笔者采访的信息已经十分清晰明确地告知我们这一点,这就是这次于成龙故里调查的结论。
在此笔者有必要述说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研究,2007年出版的《即墨市志》记载即墨市姓氏约230多个于氏族人主要聚居地为城里坊子街、丰城南芦、北芦村、店集池戈庄周边、王村镇上古庄屯,据初步统计在即墨地区居住的于氏族人约八千多人。笔者自2000年开始研究即墨姓氏、谱书,至今已经仔细地读过六十八部谱书,并且留有照片,做过笔记,2008年1月13日笔者在即墨市档案局查阅了《于氏族谱》,此谱为即墨邢家疃于氏族人修撰于乾隆末年,为手抄本,谱前有乾隆未年邑内耆儒于江元做的序,于江元乾隆年间人氏,与时为邑内县令的尤淑孝交好,并且参与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编纂《即墨县志》的工作,因其学识渊博,经尤淑孝推荐成为乾隆皇帝儿子肃亲王的老师,其地位和在社会上的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于江元后来参加了乾隆皇帝的“于叟宴”并被赐“龙杖”,这样的荣誉应当是与其为皇子之师有关,于江元高寿,终年九十二岁,于江元由于长年在京为皇子之师,其对于氏谱书纂修之事便无暇顾及,《于氏谱书》及《即墨县志》记载了上述情况,于江元在《于氏族谱》序言中也对此表达了这种感想,于江元为南芦于氏后人之十二世,其规定的“命名方式”于氏十四世至二十九世“中正致荣,敬慎兆庆,敦仁重义,万世克成”至今仍被即墨于氏后人在命名时沿用,依于江元生活的年代和当时的位置,应当能够接触到于成龙后人,这些人应当为于成龙三、四代后人,乾隆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呈百花齐放的状态,名姓氏都在纂修谱书,家乘。于江元久居北京与于成龙后人相互联宗是有可能的,当然这是笔者分析,研究邑内史料,综合以后得出的结论,有臆想的成份,谨供这方面研究的朋友们参考。
前边提到南芦村于氏宗祠内的挂谱,绘制于1931年据丰城镇科教文委主任宋崇仕先生讲,挂谱诗堂部分书写者为于建正,于建正为南芦于氏后人,一生以教书课徒为业,为清末民初丰城镇著名的学者、耆儒,在当地受到广泛的认同,并受到人们的尊敬,观于建正书法端庄、大度,其字结体严谨书法源流应当为唐碑,显然是清末馆阁体一路,但是于建正先生的书法并无匠气和媚俗之气,这在清末民初,书法界沉闷的大环境下,又如一股清风,沁人心脾,笔者2007年观后便有这种感觉。2008年1月13日又一次拜观了这件书法作品,又产生了以上感想,墨邑后学陈敬梁小叙数语,纪念邑内这位一百年前的学者、书法家。
调查人:宋崇仕 陈海波
撰稿人:宋崇仕 陈海波(执笔)
欢迎宗亲认领
发表于 2008-5-6 13: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铸就历史!历史证明事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调研详实!论述严谨!
            好文章!上档次!
                辛苦!佩服!
                    顶!顶!
欢迎宗亲认领
发表于 2008-5-6 13: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介绍一下于江元的上一辈和下一辈的名讳等情况?
发表于 2008-5-6 17: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22: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我也不了解具体情况。。



不过。。。于晓,很明显。这个于江元就是你们家族的。。。

中正致荣,敬慎兆庆,敦仁重义,万世克成

这十六个字足以证实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22: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于道勇1 于 2008-5-6 01:07 PM 发表
复林,即墨的于氏的也很多支!南芦村、北芦村位于丰城镇政府住地北6公里左右,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即墨地名志》载,明朝永乐(1403-1424)初年于氏家族在岛里北端小河西岸建立芦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氏家族 ...


恩。。有很多支是肯定了。。以前在网上就有看到过,有不同的字辈出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22: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说到即墨于氏。。
我也想问一下有没有哪位了解 青岛平度于氏的。。。。
前两年我给乳山东司马庄的人通过电话,他们说东司马庄的于曾迁居平度古庄。
网上曾看到过平度古庄好像出过不少当官的。。。。

当时给东司马庄的人打电话得到的情况如下:


自东司马庄外迁:
平度古庄
河北
牟平
后尹家
小滩
下万口

知县以上34人
乾隆四十六年

始祖于敬
第二代于坚
第三代于广
第四代于江
第五代于进 于昌 于河 于全
第六代于福 于奉义 于忠 于敬祖 于清甫 于文青 于三公 于大春
第七代于子真 于子茂 于子月 于子欢等十七八个兄弟


光绪四年
吾族自文登斥山迁居海阳东司马庄 已十九世 子孙之纷纭 即于宗亲之道 而世远年 淹 甚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22: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光绪四年修谱,本来那人要给我读谱序的,读了两句就读不下去了。。说要给我复印的。。结果我等到现在也没等到。。。。
发表于 2008-12-25 17: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平原 于 2010-3-12 12:37 A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